释宗立法师

择邻与择友世界上的人,各有不同的相貌、性格、爱好、信仰和道德观念。如信奉共产主义者,他的思想是要为人民服务,不会把利字排第一位。主张儒家学说者,他们以仁义为中心..

中秋节的旧日记一年容易又到中秋节,圆月有一家团圆之意,是一家人齐齐赏月的好时光。中秋节又令人想起明月,而明月往往用来比喻我们的佛性,因为月亮皎洁清明,历来皆有祖..

六趣与大千「六趣与大千」,是引永嘉大师证道歌所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二句很精辟地说明,迷则有三界,悟则十方空。六趣即六道,包括一人、二天、三..

「未明」与「老实」衍慈法师「未明」与「老实」这两个词,表面看来好像拉不上关系。所谓「未明」者,是对某个问题,某样事件,未能明白,可能明了一点,明了一半,或明白了..

乘愿再来在佛门里,常闻佛菩萨倒驾慈航,「乘愿再来」。从现实简单的一个角度来看,「乘愿再来」给我们一个重新开始,一个重生的机会!提醒我们不要只识勉怀过去,用一条麻..

从商之智慧衍慈法师你看过「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书吗?此书带给人们智慧的启示。略说有如下几点:营商之道有三个原则,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必须考虑的三个重要问题:(一)要做生..

因果可畏衍慈法师山林猛兽,令人生畏惧,但猛兽只可伤人于一时,不致于误人心智。误人心智的,往往是因果,是故说虎虽可畏,因果更可畏。古时有位通慧禅师,当小沙弥时,有..

莫负光阴衍慈法师光阴似箭,城市人生活忙碌,时间好像永远不够用,匆匆又一个寒暑,匆匆又一个春秋,周而复始,能否叫时间停下来,好让自己关心一下身心,策划一下未来。如..

如何活得幸福这一个题目,也许真的定得太高了,不是吗?因为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不幸福,其实幸福这个感觉,是要用内心去体验,因为它不是你从外面接触到之景象或人事,而是..

成就衍慈法师成就不单靠天才,它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如有天才,不肯勤奋,便会渐渐落后,最后也会变成一事无成。有间公司,经理是一位博士毕业生小王,供销科有位小李,学..

对病者开示佛陀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轮,为五比丘,说四圣谛法,即苦集灭道。这四个真实之道理,以世间法来说,我们烦恼生起时,一定有它的原因,烦恼是苦,原因是集;..

佛之知见在《妙法莲华经》中,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所说的是诸佛出现世间之目的。何谓「佛之知见」?佛所..

除旧迎新2008年四川大地震,死伤不计其数;2009年八月七日,台湾被莫拉克台风所吹袭,在风雨交加之际,山崩屋毁,严重的水灾,令伤亡惨重,使多少人痛失亲人及家园。他们的..

在小乘的《俱舍论》中,有三种无为法。大乘的《唯识论》中说有六种无为法。《大乘百法明门论》里面说:八种心法,五十一种心所有法,十一种色法,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最..

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转变的角度,佛教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那么我们要知道,业是怎么来的?怎么会有业?为什么苹果掉下来,它不是一个业?所..

一旦追求得到而正在享乐的同时,又会为了不能每一件事都满足和对拥有的东西永保不失而忧愁苦恼。这也就是说,一旦我们想得到什么得到了,在享有的时候,又会忧愁苦恼,因为..

一个人越接近临终时越重要。诸位!我劝所有净土宗的人,不要对自己太有把握。你说:欸,我不用收心。没有这回事情,不可能!你没那个本事,你冲不过去的!福报越大的人,要..

在《法华经》,佛陀说,生死凡夫就像一个乞丐,在三界流转,你作不了主,你自己也不能生产事业,也没有资产。没有资产怎么办呢?向人家乞求,完全靠你这因缘的业力。因缘好..

「一念」之道「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事实,说明宇宙万法都从心而生,并且随时随地在变迁,每秒钟都有变化,没有不变的事。经..

新年进步一年复一年,新年又将临,在此先向大家贺个年,祝大家吉祥如意!中国人很重视新年,此风俗习惯延至现在几千年,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传统来说,大家辛辛苦苦忙..

佛教与孤儿佛教:是指佛陀一代时教(教育),若广义而说,三藏十二部(隋朝智者大师将佛陀一代时教判为五时八教),但其要义归纳是三方面:1.教人为善,导出因果轮回的规律,以..

知因识果佛教讲因果,但不信因果的人,就以为是迷信,以为不过是劝人向善的一方式,谈谈而己,不可当信。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爱因斯坦也说佛教是最科学化的宗教,现在..

以「《金刚经》的智慧共建和谐社会」「以《金刚经》的智慧,共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以下分三个层面作一简单的探讨。一、「应无所住」这句话,是《金刚经》的重心,其中..

念佛你们大家有念佛吗?作为一个佛教徒,念佛是每人不可缺的事,至于怎样真正念佛,就要知道自己心之所在。大家看看这个「念」字怎么写:-「今」「心」,是指这一剎那当下..

酬佛恩佛门里在年底举行“酬佛恩”法会,参加信众很多,非常踊跃,但有人以为“酬佛恩”即是“还神”。自古至今,中国的传统民间风俗,都习惯在年初拜神许愿,年尾谢神还愿..

「应无所住」「应无所住」这四个字,是金刚经的中枢。只因娑婆世界(社会)上的人「心」欢喜有所住,并且住在很多事情上。但有的住在男女爱情上;有的住在名利富贵上。有人住..

莫待明天自古至今凡成大事者,都珍惜时间如命。如何利用时间,有所谓「三就」:一就时、二就地、三就人。「时」:是指时间,今天的事情今天做,莫待明天。「地」:是地点或..

无常「无常」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的真理,是指世间万物都是缘聚即生,缘散即灭,迁流不息,变化无穷。我们所住的世界,每件事物都在变化中,可是人却往往想某一种情况能恒常..

烦恼转菩提烦恼转菩提,菩提是印度语,中国翻译为觉。觉甚么呢,觉悟自性。因为凡夫迷了自性,心向外求,对一切境界,执着分别,贪图快乐,讨厌苦,嫌弃苦,故有烦恼所立。..

信佛与受戒信佛是在精神上的信仰,谓信佛陀具有无量功德,要常念亲近,供敬供养佛陀,得发起善根,学习佛陀的慈悲与觉悟。太虚大师讲:「仰止于佛陀,圆成在人格….。」所..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