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掌1.意义:不只是动作,更是由虔诚、谦虚,而一心一意以使身心合一。2.方法:(1)肃立,两脚掌成外八字,脚后跟相聚两寸(前八后二)。(2)两手掌相合,十指并拢,不..
学佛第一要守戒,戒律没有什么了不起,怎么说呢?它是个生活的规范,生活的艺术。尤其是比丘、比丘尼戒,它是佛教僧团生活的规范、道德、艺术,是一种民主社会的自我约束。..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也莫说了生死的话。但只是持戒也不是容易事,因为不顺习气,所以发不起持戒心。故《梵网经》佛诃责不受戒众生,畜生..
《圆觉经》上面说过:“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也就是我们..
人是怎么死的?佛我们身体说是四大组合:地、水、火、风,我们呼吸都属于风大。人要死的时候,地大先发生问题,在医院里可以看到人快要死的时候躺在那里,手脚都不能动了。..
我非常赞同一门深入,但我坚决反对:什么也不懂就一门深入下去。古代高僧大德在一门深入之前都是广学多闻。通过广学多闻树立了自己的正确知见,掌握了自己的修行法门,然后..
改命,永远是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的。佛说:什么是戒,孝顺父母就是戒,如果没有佛,就把父母当做佛来侍奉,一念孝顺,供养父母很少的东西,这样的福德超过你供养一百位高..
现在很多人都不敢受戒。因为什么?因为怕犯戒。一点点决心都没有,还想成佛。你怕犯戒,心里根本没有定。怕犯戒,于是就不受戒,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对一个真想解脱的人来说..
进了佛门之后,如果没有用功调伏烦恼,轮回中的可怕劲敌——我执、我所执依然会改头换面地发展。或者希望自己成为佛教领袖、社会名流,贪求宗教家、慈善家的美名;或者独占..
佛经的翻译汉文佛经的翻译有四个时期:东汉,初创翻译时期;东晋、隋代,官方翻译时期;唐代,全盛翻译时期;宋代以后,刻本翻译时期。汉文佛经的翻译东汉明帝年间,朝廷派..
净宗根本经典的选取,井非一蹴而就,经历一千余年的料简,降至晚近印光大师手中才最后定局,足证历代祖师大德的谨慎重法的态度。东汉末年,自安世高与支娄迦谶二大师开创译..
佛经的形成过程是与佛教的发展相始终的问:佛经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答:佛经的形成过程是与佛教的发展相始终的,按照佛教发展的时间顺序,最早形成的是小乘佛教三藏,之后..
障碍众生的根本原因是妄想执着。所谓的妄想就是错误的认识,众生是错误知见和错误行动的产物,错误的行动就是执着。佛陀在悟道后说:“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
问:请问在网络前可以受戒吗?哪些戒可以在网络上受?看光盘可以受戒吗?天因法师答:这是现代的科技,佛在世时没有,在律藏看不到,按理是不可以。《俱舍论》里面讲,五戒..
敬佛己代近10万慈悲师兄在寺院免费做超度活动,得到很多不方便亲自前往师兄支持和鼓励,同时为部分己灵验师兄安心。敬佛2016年愿景是替50万慈悲师兄在寺院完成免费代超度,..
你要是想认识,是真的、是假的?是不是菩萨,还是魔?你就可以在这个地方来看。第一,看看他有没有*欲心;第二,看他有没有贪欲心。这个贪是贪财,他若又贪财又骗色,这个..
●要有正知正见学佛的人主要是要有正知正见,所谓正知正见是什么呢?就是要做佛教一个真正的弟子。佛的弟子第一步走的路,就是要把人格做好了,一定要守这个五戒:不杀生、..
先讲个笑话。辛弃疾幼时聪慧顽皮,某冬,天雨雪,书塾中见先生闲暇目眺窗外,自言自语:“老天下雪不下雨,雪到地上变成雨,变成雨来多麻烦,不若当初就下雨。”弃疾驳先生..
饮酒戒是一种遮戒,是用来预防的戒律。对于佛弟子而言,酒精会让我们失去意志力,不小心违犯杀、盗、淫、妄的四种重戒,所以说饮酒戒要持守。犯戒与否,有三个标准来衡量:..
一是若值遇恶缘则能生起万法无常之心,从而削弱对诸法的执著心,我们不难发现依恶缘的激励而舍俗出家的修行人非常之多。二是在我们了知因果的真理以后,则能于一切恶业弃如..
末法时期,佛在经里说,诸佛派诸大菩萨和诸大阿罗汉来住世,来弘扬教化。那么诸大菩萨和诸大阿罗汉住在我们这个世间,助佛弘扬教化。诸大菩萨和诸大阿罗汉和我们世间人一样..
那个有为法,是梦幻泡影,他的骨子里面是空的,但是我们就没有看到这个无我。所以唯识宗的修行一定要观虚妄唯识。就是你所看到的这些三界唯识,五蕴皆空,一定是空的。那别..
戒疤又称香疤,指佛教徒为求受清净戒体而燃香于身上所遗留的疤痕。其行为起自于舍身供养的佛家思想,也被视为断除我执。旧时出家人受戒时,所燃香疤的数目一般有一、二、三..
问:弟子想受五戒,又害怕犯了戒律尤其是妄语,所以迟迟不敢受戒怎么办?受五戒是否很重要?受了五戒之后是否可以赌?答:受五戒是很重要的,三皈五戒是一个念佛行人的修行..
「一切法从心想生」。抓住这个原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上师的加持、上师的咒语灵不灵,都在你的信心,你有一分信心,它就有一分灵验;你有十分信心,它就有十分灵验;你有..
中国很早就有了本国出家佛教徒,汉明帝听许阳成侯刘峻出家是最早的记载。但最初那些僧人仅是从师出家,剃除须发,照戒律生活,还没有受戒的制度;到公元250年,来自中印度..
一、受戒《华严经》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因此,佛教的根本精神即在于戒律的尊严,即在于佛教弟子们对于戒律的尊重与遵守;所以凡为佛子,不论在家,或者出家,一进佛门..
有一些居士已经学佛很多年了,但是不敢受戒,什么原因呢?第一个是认为受了戒就没有自由,受到约束。是不是受戒就会增加我们的束缚呢?其实不是。应该说我们能够真正地持好..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
学佛人不守戒不学佛能够成佛吗?第一重答案就是:不能。这就是表层答案。学佛人不学佛咋会成佛,学佛人不学佛就不是学佛人,不是学佛人咋会成佛,学佛人不守戒更不能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