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野弘元亦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五、四谛说缘起说是以流转缘起为主要重点,四谛说则是说流转、还灭的缘起,尤其详细说明还灭缘起。正如缘起说被称之为自内证法门,是释尊在..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六、实践修行论以佛教而言,向理想进行的修行是最为重要的,所以有关修行的方法,以种种形式,在原始圣典中随处有所说明。在部派佛数,乃将..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八、神通奇蹟——三明六通宿命智、天眼智、过尽智三种,亦称为三明,据说佛陀於菩提树下开悟时,乃得此三明。又一般得阿罗汉果者,亦皆於其..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二、三法印、四法印三法印之「法印」,是「佛法的标记」、「佛教的证据」之意。若具备「诸法无常」等三或四种条件,即证明其说为真正之佛教..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四、十二缘起在阿含经或律藏等原始经典中,对上述之缘起未作详细的说明。然对缘起说十分理解的人,对这个问题都能自由自在的说明。释尊一代..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七、修行道——三学如上述,在佛教中,应向理想迈进的修行德目有许多种,但这些有时亦可以归纳於戒、定、慧三学。关於三学,屡在原始圣典所..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十、佛教的特质(一)佛教的合理性与迷信的排除关於原始佛教教理学说的合理性,想必由上述的三法印、缘起说、四谛说、三学说等已可了解。其中..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三、缘起说由三法印、四法印组成的即是缘起说。因此,缘起说可视为佛教的根本思想。传说释尊在菩提树下,因观察缘起而开悟成佛。由此可知缘..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一、合理性、客观性原始佛教系站在与一般外教全然不同的立场,考察宇宙与人生,主观与客观存在,因此,有三种特徵。第一在知性方面、有其合..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九、般若智慧与无我之实践关于无我,已在前面第二节「诸法无我」中解说,但那是以理论为主而观察无我的问题,理论上的无我,是一切万物无有..

部派佛教与杂阿含[日]水野弘元一、各部派对于阿含的分类佛教诸部派均各有自派传承奉持的三藏圣典。其中经藏名为阿含或尼柯耶(部),可分为四类或五类。所谓四阿含与五部,则..

原始佛教的心水野弘元一、序说[29]由佛陀释尊所宣说的佛教,是以去除苦恼,引导人们走向常乐的理想,远离无明烦恼,到达解脱的涅槃为根本目的。为了解决苦恼,首先即说明为..

证悟水野弘元一、原始佛教的证悟阶段[117]所谓“证悟”,不只是禅宗,佛教一般也用此名词。而在佛教之前,佛教以外的印度宗教或哲学,也以证悟为课题,提出以证悟为目标的..

原始佛教的生命观[3]在原始佛教中,对于人类乃至一般动物的生命,是做如何的考察或抱持何种态度呢?我认为可从三方面来看:(A)对其他生命或人格,(B)对自己的生命或生活,(..

增一阿含经解说水野弘元一、汉译增一阿含经现存汉译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日本大正藏作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GotamaSam=ghadeva)译,系由其底本──高丽版大藏经的记载..

中阿含经解说水野弘元一、中阿含经之翻译现存汉译中阿含经六十卷,一般认为系由僧伽提婆(Savghadeva)所译,在首都建康(南京)之东亭寺译出(东亭寺为东亭侯王珣,即王元琳所..

无我与空水野弘元一[235]佛教说无我或空,是为了实践无我、实现空的实践活动,在这实践的支持下,而叙述无我或空的理论。因此,无我与空离开其实践后,就几乎变得没有意义..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水野弘元一、原始佛教的心识论(一)佛教与心识论[301]在这里所谓的“心识论”,虽然相当于普通所谓的“心理论”,但是,佛教的心识论在意义上并不是像..

无为法一[407]在以说一切有部为代表的部派佛教,以及承袭有部的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类为色法、心法、心所法、心不相应法、无为法五位。此分类在原始佛教是完全找不到的,..

业水野弘元一、与业有关之原语[159]除了“业”(karman)这个原语及其概念之外,在佛教的教理或概念中,对佛教徒本身而言,似乎也有不少是十分暧昧而笼统的。对佛教以外的一..

长阿含经研究水野弘元一、诸部派对四阿含排列次序的看法四阿含经之排列次序,各部派间均有出入。就现在大正藏而言,在阿含部第一卷系以长阿含、中阿含为先,第二卷始收录杂..

大乘初期至中、后期菩萨思想的变迁水野弘元著香光书乡编译组译初期大乘时,行者策励于修行波罗蜜,菩萨思想达到巅峰;中期大乘时,开始对菩萨与佛陀作思辨性、哲学性的探讨..

佛教的色(物质)之概念一[343]在尼柯耶、阿含,“色”(rūpa)一语被使用的用例中,有五蕴中色蕴的色、十二缘起中的名色支的色,以及作为眼根之境的色等。其中,前二者是指广..

有关业的若干考察一、序言[181]业karma的概念在佛教之前即已存在于因果业报说中,直至今日也被使用于印度,而且透过佛教流布至东方各地区。此场合的业与轮回转生有密切的关..

从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水野弘元著香光书乡编译组译部派佛教与原始佛教相异之处,在于部派除继承原始佛教的“法”与“律”之外,又另外阐述“对法”(阿毗达磨),而具备了经、..

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的般若一、与般若有关的词汇[57]在阿含经典中,与般若有关的词汇虽然非常多,但是,由于未曾互相比对这些词汇的关系或考察其异同,所以,阿含经典中与般..

根(Indriya)一[207]在佛教有二十二根之说。所谓二十二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等六根,男根、女根、命根三根,苦根、乐根、喜根、忧根、舍根等五受根,..

譬喻师与《成实论》一、何谓譬喻师?[279]「譬喻者」(Dārāntika譬喻师)之名称,在所有小乘十八部或二十部等部派的任何文献都未曾出现过,而是在《大毘婆沙论》中忽然出现..

施设一[425]施设(pabbatti,Skt.Prajbapti)一语,被一般佛教界所使用,甚至也被转用於日常的日本语。在注释时代以後的巴利佛教,此施设一词被用来作为表示「名称」或「概念..

从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水野弘元著香光书乡编译组译阿毗达磨的研究过程中,信仰实践没落而成为“学问佛教”,为回归佛教本来的立场,于是倡导大乘佛教,其目标是以信仰实践为..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