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住是什么意思


四念住 sì niàn zhù (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

四念住就是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身体、感受、心意和外在诸法,要时刻注意观察,念念分明,以消除对四者的颠倒执着,以达智慧究竟解脱

一.心念如何住于身体二.心念如何住于感受三.心念如何住于心意四.心念如何住于世间诸法

一.心念如何住于身体

一个修行解脱者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于一切行、住、坐、卧的行为上,都应该了了分明。每时每刻都应该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做的事情是出于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大到从事世间利生的事业,小到自己的呼吸,都要了了分明。要训练自己的出息安静,入息平稳,思想专注统一。这样才会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才不会因外缘的刺激,而内心激动、生起不快。才不会使自己的真实心意,因外缘而被妄想起伏所系缚、所掩盖,才能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修行头脑。

要知道我们的色身乃四大假合而成,最终是要破散的。不应执着不放,不应被色身所纠缠束缚。心念这样,时刻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对自己身体的行为能够作到,时刻了了分明。他便会摆脱自己色身的烦恼束缚,成为自己色身的旁观者。心念才能无有制碍地正确运用佛法,指导自己的身体行为。使自己不执着于色身,使自己的色身无有过失,不至做出导致苦果的业。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心念,从色身肉体的束缚与得失的烦恼中彻底地解脱出来。(不执着色身可以不是破罐子破摔)

二.心念如何住于感受

一个修行解脱者在日常生活中,心念要对自己曾经或正在经历的,苦的、乐的或中性的感受时,必要了了分明。要对这些感受进行细致地观察,观察这些感受是怎样导致的,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为什么自己会受这种感受。要知道一切的感受皆由外缘而引发,都是生灭不定,不长远、不永恒的,不应执持不放。

要对自己一切感受的生起与幻灭因由,进行客观细致地观察。使自己成为对自己一切感受的旁观者,并且做到不在执着自己的任何感受。那他的精神心念,便会从自己的一切苦的、乐的、非苦非乐的感受中,彻底地解放出来,不在受其纠缠与系缚,趣向解脱,处于永恒的愉悦之中。

三.心念如何住于心意

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活动,具有思维活动,了别认知的心有两种:一是缘虑心、二是真如心。

缘虑心:就是我们以前讲的八识,这颗心对外缘的了别认知的能力,只是凭经验,机械地做出分析与判断。所以缘虑心对外缘的了别认知常常是错误的、不真实的,是常随外缘而改变的。

真如心:就是我们众生自性原本具有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永恒愉悦的,不随外缘而改变的真实心,它是众生一切智慧的源泉。

我们这里所说的心就是缘虑心。一个世间修行解脱者,生活在五蕴炽盛的世间里,一定要对自己的一切意念了了分明。要成为自己意念的旁观者,对自己的一切意念进行客观细致的观察。要知道自己一切意念的生起与幻灭的因由。要知道世间一切意念的生灭现象,都是不定的,都是不随己愿的。

不要再执着自己的世间意念,这样您的精神就会从自己的意念束缚中解放出来,得到彻底的解脱。

四.心念如何住于世间诸法

一个修行解脱者,要明白世间一切诸法,无论是有情生命的心法,还是四大假合的色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缘聚则成,缘散则灭,时刻处在运动生灭不定之中。永无实体,迁流不息,绝不应执持不放。

要对世间诸法如是地客观细致的观察,那他的精神,就会从世间诸法的束缚与得失中彻底的解脱出来。

修习四念住可以导致修行者身心清净自在、克服哀愁颓丧、祛除痛苦烦恼、使自己的行为端正,无有过失,不至造出苦果的业来,达到智慧究竟,身心解脱。

法因,字刳心,俗姓顾,明州(今浙江慈溪)人,学法于草庵道因法师,凡是道因法师所说的法,法因都能穷尽其中的要旨,当时的人称他为小因。法因曾经住持广寿寺三十年潜心修..

无常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无常不仅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生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遭遇生死寿夭、贫富荣辱、爱恨悲喜等无常。回想往事,曾经有多少与你相亲相爱的..

从前佛陀在舍卫国祇园精舍说法时,有位年轻的比丘进城托钵,看见一位容貌端正的女子。比丘对她产生了欲念,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不但茶不思、饭不想,还卧病在床,形容憔悴。..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对诸比丘开示:比丘们!你们应当思惟「诸法无常」的道理,并且广布无常想,若是已思惟、广布无常想,就能断尽对欲界的贪爱习气,..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我们从学校毕业了,到社会上谋职,事业或顺利或不顺利;然后来到学院,一幌又二个学期、三个学期。又比如:我们刚才做..

警世非常,觉诸幻化。这是透过无常观,策发我们的出离心。虽然我们明明知道戒定慧会召感功德,烦恼罪业会召感痛苦,但很多人却宁可选择放纵情绪,累积烦恼,遭受罪业的苦报..

发愿之后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如果放逸懈怠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听到净土法门:哎呀!不错呀!好像对净土法门、对西方极乐世界存在也有点信心,但是他会说:我现在工作..

上梦下参长老1915.7.13~2017.11.27当代佛门耆宿,享寿一百零三岁,僧腊八十七。一代高僧梦参长老安详示寂,后学法广与东山寺僧俗四众弟子捧一瓣心香,祈愿长老上品上生,..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凡欲坐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默观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阿弥陀佛一声,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

在舍卫城郊外祇园精舍,有一天佛陀召集比丘们,做了如下的问答:「比丘们呀!假如这里有四位擅长射箭术的人,另外来了一个人,向他们豪语道:『当你们四位向东南西北四方射..

南隐禅师: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图片来源:资料图)王田是一个精于医术的医生,不过仍有许多病人死去。因此每天都惧怕死的阴影。一次在出诊的路上,碰到一位..

一日禅:无常即苦如同季节的轮转人生充满无常,无常即苦。佛法告诉我们,生命的无常是无法回避的,我们应该面对它、认识它、超越它。一说到苦,很多不了解佛法的人总认为佛..

一位仙人收了三个小学徒。仙人思考人世的引诱太大,使人无法专注修道,以至于功败垂成,所以将小学徒带到深山里,不使他们接触到染污的社会。小学徒们慢慢生长,到了十七、..

一日禅:感谢无常我们甚至要感谢无常,因为它意味着凡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因为无常,我们永远有希望。倘若没有无常,黑夜永远等不到白天,低落的心情永远盼不到阳光灿烂,得..

昔日,佛在摩竭陀国成就圣道,有许多修行之士聚集而来。有的行者住在山上洞窟内潜修,随四时节气变化而思惟观察。当春天来时,行者见到山中树木枝梢含苞、花朵渐渐开敷,又..

一日禅:人生的必修课是理解无常有人帮你是幸运,学习并领悟心怀欢喜与感恩;无人帮你是命运,学习并领悟坦然应对与承担。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正因性命是自我的,你得为自..

一日禅:最美是无常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无论是生机盎然,还是枯落沉寂,我们都可以惊叹万物之美。其实,最美是无常!未写完的诗,被惊醒的梦,缘尽情未了的故..

前些时候听朋友说起在他家亲属身上发作的一宗故意伤害案,当地一个女性由于情感问题,杀伤情敌。本来她年轻时与一个男孩子谈过爱情,后来两人分手,各自别的找了人,爱情成..

一日禅:世事无常看淡放下人世间纷纷扰扰,彼此互相原谅与担待,演绎着这世界所有的恩怨情仇,看红尘沧海桑田,一时一事,本无定数。面对着一切,过去了就放下,无需纠缠,..

一日禅:人生无常,心安即是归处。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都很少。你若非要计较..

一日禅:色身无常,学会放下修道之所以难,皆因放不下心中执念,大小琐事都堆在心头,无法安住于当下。要知道,我们的色身是无常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是常态,执着无益..

一日禅:无我的慈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他人有爱心,对他人有感恩的心,对他人有关怀的心。而这种对他人的关怀也好,爱心也好,感恩心也好,都没有任何的目的,是本当如此的..

一日禅:本是愿事是行,行于无我大悲处常提醒自己无我、发心、报恩、忏悔。一切都是三宝加被,本事就是无我利他。不处处强出头,为法无我不顾身。世事能以法转放得下是本事..

一日禅:了知无常懂得珍惜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但并不是说人必须没有追求。不思考活着的意义而只有活的过程的人,跟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人生只是为了走向死亡,这是一种极..

智慧法语:生命无常所以请你珍惜时光吧譬如旃陀罗,驱牛就屠所,步步近死地,人命疾如是。——《摩诃摩耶经》【注释】如同被屠夫赶向屠宰场的牛,一步步接近死亡,人的生命..

五百罗汉第六十五尊观身无常尊者,观音菩萨的变化身。观世音大慈大悲专门观察世人苦难声音,人普现色身三昧,示现三十三变化身,即: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