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佛法师最新开示

佛法知见(续)药师山紫虚居士一、前言笔者在本通讯中已有不少篇佛法知见的文章,在本文中,笔者将就「能量」、「空性与大梵」及「华藏世界与神造世间」的一些知见,向有缘的..

《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11佛法难闻,正法难信!【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五祖大师说了:如..

佛法中的「空」、「智」与「识」有何不同?空与智是众生未被无明所惑之前的状况,或是修成佛之后再重新获得的(其实已本有,只是失而复现而已),空与智乃众生本体(称为自性)..

迦絺那衣法会上的开示[缅甸]熙亚多·乌·比晾怛蜜长老讲能利译译者按在《四分戒本》中,尼萨耆波逸提法(舍堕)的始三条即是有关迦絺那衣的。迦絺那衣是比丘夏安居结束后(解..

佛七开示常福法师无量寿寺打佛七应该是有很多年了,先讲一个笑话,有一个当官的他很会演讲,但是呢,他讲话又讲个没完,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多的人,第一天来了很多人,为了顾..

佛的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是佛特有的殊胜能力,是不与世间一般的凡夫所共有的,只有证得圆满佛果者才具有。1.身无失由于世间的无量众生的际遇.生活的环境.各自的品行.志..

菩萨戒感言写在药师山本师佛法会之后药师山紫云居士又是一年的本师法会,每年都在此时期接受居士们受菩萨界的诚意,看到佛弟子皈依佛,真是欣喜万分。菩萨戒是居士学佛的开..

佛的三身佛可以住于三种不同的境界之中,起不同的妙用。这三种不同的境界,就是佛的三身。1.法身佛通过长期的修行,身心已得到了彻底的净化,进入了唯一常住不灭的大涅槃之..

什么是佛(总结)现在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佛了吧?佛:是一位已经圆满地自觉觉醒了真如自性的“人”。佛:是一位具有清净智慧与清净智力通达无碍的“人”。佛:是一位智慧.智力...

佛三不能佛虽然成就了无上的正等正觉,已经彻底地从宇宙生命的一切生灭法中解脱出来,得到了无上的智慧与智力,自身已契入万法,与真如同体。因此,佛能随心所欲地运用一切..

正确认识“魔”魔!分内魔与外魔两种。内魔有:五蕴魔.烦恼魔.业魔.心魔.死魔.善根魔.禅魔.善知识魔和菩提法魔。五蕴魔:众生能凭自己的色.受.想.行.识作很多的业。如果所..

关于念佛的开示这一声佛号,要身口意要全部投入,因为我们讲话,这个身体他是有一个反映的;那么说我们这个念佛啊,不是嘴巴在念佛,是整个的身体在念佛;只是嘴巴出音而已..

经.律.论正确认识———经.律.论三藏经典我们现在学佛修行,主要是依靠三藏十二部经典。那三藏十二部经典是怎么来的那?三藏十二部经典,是在释迦牟尼进入无余涅槃后,由释..

宇宙诸法的实相——四法印四法印诸行无常诸行:指的是法界一切物质现象与一切精神现象无常:指的是永恒不断地运动变化着.没有丝毫绝对的静止的空性。在相对世间里.无论是有情..

什么是佛?佛,简单地说就是觉者。一位已经圆满地自觉觉醒了佛性的“人”;一位智慧.力量.解脱与至善的慈悲,已达极至.究竟的,最高境界的“人”。也可以说:佛,是一种至..

大乘经典与小乘经典大乘:乘:是拓展.开发与发挥.利用的意思。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拓展.发挥与利用心意识的完全功能。也可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拓展.发挥与利用自..

什么是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的意思。菩提,是觉醒、觉悟。萨埵,是大有情。菩萨的意思就是:觉悟了,并生出对一切有情众生的大慈大悲之心的修行者。菩萨,通过种种的..

佛的十力一.知是处非处智力是处:就是现在.当下的意思。非处:就是今后.未来的意思。就是佛善能知道众生现在.当下所做的一切业,在今后与未来能导致什么样的果;现在.当下..

佛的四无所畏佛对众生不起贫富卑贱之差别,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恒以教化.度脱众生生死为己任,绝不逃避任何艰难险阻,却以救世度生为乐。在救世度生的事业里,佛面对一切..

有情生命循环的过程(十二缘起)有情生命循环的过程分为十二步,依次是: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二缘起。一.无明..

十地菩萨菩萨以功德深浅可分为十个阶位:一.欢喜地:处在欢喜地的菩萨,是刚刚开悟了的行者。他对世间的一切生灭法,有了自己正确的体验。除去了一般凡夫的妄执,真正明白..

菩萨的修行方法(五明)菩萨乘愿往返世间救世度生,必要掌握世间的各种知识与“生活技能”。即能自养其色身,不给众生带来负担,又可以聚积资财,为众生施以种种布施。伺机善..

五戒杀.盗.淫.妄.酒五戒,是戒!是由释迦牟尼演说的,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清净身心.解脱束缚.回归清净至善本性的,方便的修行方法。五戒可不是戒律!戒淫:一提“淫”大家..

戒与戒律学佛.持戒修行佛法,要知道戒与戒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戒:是规范的意思。戒!是法。是释尊传授给我们的,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清净身心.解脱束缚.回归清净至善本性..

正确认识因果与福报现在社会上信佛的人,都认为今生一切的感受与所遭所遇,都是上辈子的因果报应。认为持有世间的权利.金钱与物资享乐,就是福报。这是一种对因果福报的错..

净土的修行方法四(真正的净土极乐)净土极乐还有真假吗?当然有。释尊给我们指引的东方极乐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都是相对与我们娑婆世界而言的极乐净土。并非是究竟的极乐,..

业与业力我们众生身.口.意的种种活动,都会留下业的种子藏于心识之中,产生一种牵引力。这种牵引力随着我们生死轮回,不离我们左右。在未来适当的时间.空间里,给我们带来..

四个健康的心理因素(四依四不依)学习佛法必备的四个健康的心理因素(四依四不依)四依四不依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1.依法不依人:我们学..

八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末那识8.阿赖耶识。有情生命的身体是由四大物质假合而成的。依身体的功能可分为六大部分:1.视觉器官(眼根)2.听觉器官(耳根)3...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