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注重因果,认为一个人做了什么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造善因,就会有善果;造恶因,就会有恶果。我们在世间生存,都想要获得福报,要想获得福报,就要去积福,不要去..

佛说:戒律是佛法的命脉,如果做不到这“两个字”,祸患就来了!“戒律”「戒律是佛法的命脉。」也就是说,如果世间还存在戒律,代表佛法还在世间,如果戒律消失了,就算是..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及完整仪轨【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莲池赞】莲池海会,弥..

梭巴仁波切,一九四六年诞生于尼泊尔梭罗昆布区,从小就被认证为该区大成就者劳朵喇嘛的转世。劳多喇嘛一生中的最后二十年,都在岩洞中修行,到最后几年,完全不需要睡眠。..

“空”是人们对佛教最耳熟能详的一个思想观念,人们在对历史上的儒道佛三家的思想进行总结概括时,总是说道谈玄,佛论空,儒说中庸,可见佛家的空论思想是多么的出名,可以..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人生的大患,生死流转的根源,就是‘烦恼’。烦恼,是指一切能污染、易扰乱有情身心的精神作用。烦恼之所以会造成生死过患,根据《成唯识论..

佛说:一个拥有大福报的人,都能看懂这两句话!首先先来看一个故事,崔婆,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个平凡百姓,普通妇女,过去妇女没地位,也没有人记得她的名字,是张家就..

雨宝陀罗尼咒是发财最快的咒。《佛说雨宝陀罗尼经》云:若有人素食梵行,断食酒肉,日夜恒诵,获大富贵。佛告诉我们如何求财:若有人欲受持雨宝陀罗尼者。如供养一切如来。..

诳诈牵他沉苦趣,奸雄莫过女人冤。”女人业障深重,身常不净,口多恶言,心存嫉妒,以致多造恶业,死后多堕恶道。据《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说:“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

佛教音乐《大准提陀罗尼》

第九世创古仁波切诞生于藏历第十六甲子水鸡年,也就是公元1933年11月27日。几年之后,尊贵的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噶玛巴让炯利佩多杰(RangjungRigpeDorje),以其无碍的智能,..

财富是一个人福德的果报,佛教并不反对人拥有财富,相反佛教中对于福德是支持大家去拥有的。《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智度论十九曰:‘正命者,一..

佛学中的因果报强调的是因缘,因指发展过程的内在因素,缘指发展过程中的外在条件。做了好事或着坏事没有得到相应的报应,那就是外在条件还尚未满足,条件成熟之时,报应即..

宗萨钦哲仁波切(DzongsarKhyentseRinpoche),出生于1961年7月6日,是不丹的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喇嘛,第三世钦哲传承的主要持有人。宗萨蒋扬钦哲却吉嘉措(宗萨钦哲仁波切Dz..

阿噶巴仁波切《喇嘛庆诺》净化心灵的佛教歌曲

佛说八大人觉经原文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

普巴扎西仁波切,出生于1968年的理塘喇嘛垭,是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柯日寺主持。普巴扎西(简称普扎)仁波切(1968年生于理塘喇嘛垭)。现为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柯日寺主持,..

桑吉平措《佛说》唯美音画,太美了!

佛言:人于世间喜饮酒醉,得三十六失。何等三十六失?一者,人饮酒醉,使子不敬父母,臣不敬君,君臣、父子无有上下;二者,语言多乱误;三者,醉便两舌多口;四者,人有伏..

第七世咏给明珠仁波切,父亲是清海省囊谦县尊贵的祖古乌金仁波切,母亲苏南秋珍是藏王松赞冈波和赤松德赞的后裔,诞生于公元1976年藏历9月29日生于尼泊尔的努日地方。三岁..

日宗仁波切在公元1928年诞生于拉达克首府列城(Leh)附近的美索(Matho),由尊贵的第十三世DL喇嘛图丹嘉措(1876-1933)和上一世仁波切的老师认证为日宗仁波切的转世,在此前仁..

第五世果硕仁波切,现为四川康果洛寺、台湾大慈普利寺、尼泊尔圆满法洲寺等寺院之法台,台湾佛教三学研修院校长。曾任下密院主持,色拉寺主持。1948年,降生于康南理塘县木..

丹真绒布བསྟན་འཛིན་བཟང་པོ(又音译丁增松布),色登寺寺主。丹真绒布仁波切为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的萨RA哈尊者(又名萨绕哈、沙拉哈巴、萨罗哈)的第十..

慈成加参仁波切1975年8月,出生于青海省班玛县。8岁在家乡的卡昂寺接受最初的佛法教育,14岁出家受沙弥戒。15岁因(厌离娑婆心生猛烈的)出离心,为寻求究竟的解脱远离家乡..

佛家常讲修行,修行的法门有很多,但有几点与现代人的心态以及心理学的概念有关,现在与各位进行分享,在佛性的修行中讲忍辱,有自度度人和福慧双修的效果,所以如果以面相..

第一卷三、一经宗趣经之所崇向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体是理,宗..

佛法学修,不能不尊奉原典。从《阿含》到《瑜伽》,处处宣说“二因二缘能发正见。何等为二?所谓从他闻音及以内自如理作意。“(大宝积经)此处所说的”从他闻音“即从他听..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