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讲心经

佛陀告诉我们:人的一切快乐,都是从利益他人中产生的;一切痛苦,都是由只为自己而引起的。你若能明白这一点,并试着去慢慢改变,其实得到幸福很快,并且很长久。当今这个..

色空不二佛教中谈论到色与空二个字比较多,特别是《心经》里面讲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那么色与空究竟是什么概念?这和我们..

一、绪言《心经》是大乘佛法的心要,也可以视为一部很好的佛学概论。不过要把它解说得深入而浅出,却是很不容易的事。今晚,诸位专程到农禅寺来听经,求法的心意非常可喜,..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

前辈大德们最初是如何做到彻底放下名利、潜心修行的如来芽尊者不止一次说过:“我无论看见世间如何高贵、如何权威、如何富裕、如何俊美之人,也不会生起刹那羡慕之心,而唯..

抄经写经的目的在于个人自我修行、亦能回向亲友众生,得到身心安吉之祈福心愿。最受大众喜爱的写经经文即《心经》。据佛经上记载,念诵《心经》的功德,不亚于念诵六百卷的..

房山石经《心经》刊刻研究成果发布会现场石经本《心经》出于云居寺藏经八洞中图为房山石经《心经》拓片照。中新社发云居寺供图为了更好地保护、研究和利用房山石经这一珍贵..

破“我执”非常重要破“我执”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空性、心性也是非常重要。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我们为什么对空性和心性这两部分很难通达的原因?我们要找到原因:..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小乘在藏经中属于“阿含部”。..

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教小乘在藏经中属於“阿含部”。“阿含”是译音。含:即包..

佛曾提醒阿难,不要轻信你的念头,念头根本不可信;不要迷恋美色,否则祸患无穷。如云:“慎勿信汝意,意终不可信;慎勿与色会,与色会即祸生。”遗憾的是,许多人不知道这..

问:顶礼堪布!弟子的阿姨很喜欢抄《心经》,每天都用毛笔抄,累积了很多,不知道怎样处理,请问抄完以后可以用恭敬心焚化吗?智诚堪布(生西法师):有些大德讲可以通过恭..

《心经》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段话说什么呢?舍利子是佛的弟子,他的名字叫舍利子,佛告诉他说色不异空,空不异..

问:现在很多人难以对苦难众生生起悲心,该怎么办?索达吉堪布:大多数人很年轻,又生活在和平年代,所以没有过陷于苦难而渴求救援的经历,对苦难众生很不容易生起来悲心。..

学习净土法门时,发愿、信心和闻思同等重要,下面对此稍作分析。一、常发大愿。前面讲到,法处比丘来到世间自在王如来面前,偏袒右肩,向佛合掌,以偈赞佛。在他的赞文中,一方面..

“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我们现在看得到摸得到的都叫色法;第二个是“受”,你的感受,比如热是一种感受,是看不到的,但是可以感受得到;有的是属于“想”的范畴,热了之后我..

学习净土法门时,发愿、信心和闻思同等重要,下面对此稍作分析。一、常发大愿。前面讲到,法处比丘来到世间自在王如来面前,偏袒右肩,向佛合掌,以偈赞佛。在他的赞文中,一方面..

问:一个人要想获得解脱,必须要获得上师授予的窍诀吗?索达吉堪布:阿底峡尊者曾对弟子们说:“即使你对读诵传讲三藏无所不知,对诸法的法相无所不晓,但如果实地修行时不..

心经全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译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般若心经》(一)描述我们自己《般若心经》有一个重点,就是描述我们自己。我们不管读任何经典,首先要有个概念,它并不是说道理,也不是说别人,而是说你自己。你若从你..

想聪明、治病、富贵吉祥,都可以念诵心经。心经感应神奇,令人震撼。有缘者,可以多读心经。-----佛国大光明《心经》是一本佛教徒必读,必知的一本经典佛经。全称《摩诃般..

问:如何练习能做到随时保持微笑,与他人良好互动?答:礼节如果只是人为地造作,不一定让人感到诚意,只有内心中有恭敬心、欢喜心,行为才能真正打动人。若像佛教中所讲的..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心”字,是核心的意思。因为一部《大般若经》有六百卷之多,一卷经有一万字左右,六百卷就有六百万字。六百万字..

问:发菩提心者判断自己未舍弃众生的界限是什么?答:金厄瓦曾想闭关,但又怕舍弃众生,就带着舍弃众生界限的问题,专程赶到热振询问仲敦巴尊者。尊者回答说:“一旦你生起..

度一切苦厄《心经》云:“度一切苦厄。”佛陀出世以解脱人类痛苦为目的,学佛修行是为离苦得乐。学佛的人往往对苦有深刻的认识。说到苦,有身苦与心苦两种:身苦的感觉人们..

佛法之“心”《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当中非常简短,却是非常重要、核心的一部经典。《心经》的“心”字有三层涵义。第一层涵义,这个“心”字代表了《..

大家都知道,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经过添油加醋、随心所欲的改编,早已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影响力是很大..

【前言】要往生极乐世界之前的人是何形象?6月5日早上8点,藏地高僧索达吉堪布的85岁的老母亲仁措安详往生了,有幸的是,亲属们录下了老母亲与索达吉堪布最后的对话——老..

消除业障其实“消业”的意思,是从此以后自己不再造新业,“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虽说是结束旧业,不再造新业,但并非指过去所造的业就消失了,从此以后不用再接受果..

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