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发了信息问我:“要我知足常乐,我乐不起来怎么办啊?”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修道?修道第一个就是要训练出内心的快乐。如果别人给我们快乐永远不究竟,自己内心产生的快乐,..

经文: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柯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一、世间之道(一)、世间之道最有代表的就是孔孟之道;我们今天研读上下篇的《论语》,到底《论语》讲的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

导语:从出生开始,我们每天都在一步步走向死亡。每天早上醒来,要庆幸自己还活着,这样会更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带着感恩去欢喜付出,生命才有意义。没有任何财富和力量可..

密宗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绝不是念咒或者念经的问题。密宗在理论上来说,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深化、细化。我们研究过显宗成佛理论或者转世理论以后,就会感觉到有些地方说..

【原文】已矣哉!一切众生,流转苦道者,良因一念妄想之过咎也。原因最初一念无明,遂生妄想,妄想积迷,起贪嗔痴,造杀盗淫妄,种种诸业;以妄想不断,故生死苦果无穷,流..

顶礼宗喀巴大师!顶礼文殊师利菩萨!为了度化一切如母有情众生发无上的菩提心!为了度化一切如母有情众生,今生要发誓、发大愿认真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通达要义圆满无碍!..

【原文】念佛虽易,世人不知,都轻视为寻常,殊不知为真实出生死之要路,但不知念佛之妙,故多错误耳。且念佛即是参禅,更无二致,凡念佛时,须先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想..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今生是现在,前世对今生而言是过去;当你活在过去世中看今生,今生则是过去的未来。故此题的表面意涵,虽但是前世今生,然细推其义,亦皆有未来;故此文题实是三世具足的。三..

三登九上,百城烟水,不惮其劳,念念了当大事。所以古人他们愿意参访善知识。三登九上,这个三登九上是讲雪峰禅师,雪峰禅师刚开始他不明白佛法的内涵,他三登投子山,投东..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存亡事大,世界各地因为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一样,对于死后的葬仪也各自相异。在尸身的处理上,有土葬、火葬、海葬、天葬、立葬等不一样的办法;在尸身的保护上也有冷冻..

(安徽周秉金为王士章之转世,自说前生。南京狮子岭比丘圆霖亲闻笔述。)一九七八年秋,霖患病,由狮子岭返老山中学邻近茅棚静养,这往后病情转化,于南京市钟阜医院住院治..

编者按:去世是人类永久的论题,当年释迦牟尼落发,也是有感于生老病死等痛苦。近来,希阿荣博堪布接受人物杂志采访,就存亡疑问作精彩回答。佛陀早年告诉弟子,存亡只在呼..

六度与生死轮回宽严戒、定、慧三学是佛门修持者的途径,而大乘菩萨复于戒、定、慧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为六度,亦称六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是梵语(parmita),义为到..

在这条漫长、艰辛的修学路上,有时候往往虽经别人提醒,仍然无法调整自己习气、烦恼,这是自觉、自省能力不够的缘故。一个人如果能时时反省内心深处,就会知道自己问题所在..

下面我就说说解悟与证悟和了生死的关系。解悟不能了生死,证悟要到什么程度才能了生死?我觉得,解脱在教下分为两种:一种叫慧解脱,一种叫心解脱。慧解脱就是解悟,心解脱..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旷劫至今,曾无省励,故示苦乐两土,爰开折摄二门,激之扬之,俾欣俾厌,胜心既发,净业斯成。这段文句叙说教起所因..

修行用功办道的人,你不论修持哪一个法门,首先就要讲求发心。发什么的心呢?就是发菩提心,又名道心。一般人都会说,我如果不发道心,我为什么会信佛呢?我为什么要出家呢..

这里给大家讲述一位西藏僧人和一个小老鼠的故事,梗概如下:很久以前,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脚下,有一位西藏僧人在那里过着平静地修行生活。有一天,当这位僧人出门的时候,..

第八觉知: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佛说八大人觉经》如果前面是讲自利的行持的话,到了第八,就是利益一切众..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之利钝,惑之厚薄,皆可于现生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往生..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本性,众生本具,诸佛所证。因为一念的妄动,才产生的三界的根尘识,六根六尘六识,就是整个生命..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了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心性者。然众生根有利钝,惑有厚薄。根利惑薄者,或可即生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了生死。根..

小学学过一篇文章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约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只见带头的老羚羊朝向年轻一队叫了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