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 楞严经

谨按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罪福因缘,轮回六道。若不力修戒定慧,以期断尽贪瞋痴,及生信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则无由出离。是则我与水陆飞行,及六..

一切众生,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了无二致。但以迷而未悟,故长劫轮回于六道之中,永无底止。虽则人天善道,较三途恶道,苦乐悬殊。然皆随善恶业力,常相轮转。则善道不足..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

人生世间,贵守本分。凡一切人,发颠发狂,乃至常生悲观,常欲自杀者,皆系不修实行,欲得大幸福,事事如意,财色名位,皆在人上。倘前生修有痴福,得其所欲,则骄奢淫泆,..

刘遗民(352410),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年少丧父,事奉母亲极为孝顺。擅长老子、庄子的学说,不随便混杂于当时的俗世。最初担任政府的参军,当时的王公..

【原文】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则烦恼便消灭矣。(心本是佛。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烦恼消灭,本具佛性,自然显现。见正编复袁闻纯书。)譬如..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两人成就者。这一句佛,一切菩萨、一切天、一切人,若生西方者,莫不因此这一句阿弥陀佛,而度苦海..

○行持不限出家在家,都是一样,讲个典章你们听: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生活过得很好,勤俭劳动,自种菜蔬出卖作零..

○欲界诸天有淫欲:四天王天与人间同;忉利天淫事与人间略异,只过风不流秽;夜摩天则执手成淫;兜率天但对笑为淫;化乐天以相视为淫;他化天以暂视成淫。楞严经说:“如是..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瞋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

德山棒,临济喝,开创了禅宗宗师的棒喝教学法。临济义玄禅师是临济宗的祖师,他早年在黄檗禅师门下习禅,因此承袭了黄檗禅师严峻的禅风。印光大师虽是净土宗祖师,但教界公..

梵语佛陀,此云觉者,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相用)真理(性体),故名为觉者。佛非创造及主宰天地人物的神,乃是能于一切事理的因缘果报,种种变化,彻上彻下无不通..

洛阳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在众多的雕像中,尤以卢舍那大佛的造像最具代表性,艺术水平最高..

圣空法师开示:一定要把《楞严经》发扬光大!虚云老和尚一辈子建寺院,他从来没有住过寺院,113岁还在发心,还在做事情,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15个道场,重兴6大祖庭,..

圣空法师开示:《楞严经》对修学净土法门有帮助吗?《楞严经》的整体观念就是返妄归真,当然你要先了解什么是真妄。“生灭心”不离开“八识”,所以《楞严经》其实是在破“..

圣空法师开示:为什么称开悟的《楞严经》?为什么说是开悟的楞严,悟就代表智慧的意思。所以,如果我们真正按照《楞严经》来依教奉行,来诵持这个楞严咒,来按《楞严经》做..

圣空法师答疑:诵楞严咒是否要先学《楞严经》?开示:圣空法师问:诵楞严咒前,是否要先学《楞严经》?圣空法师:要不要?不要。先诵楞严咒,后学《楞严经》,这是佛教的。你..

【原文】梦中忽忆二尊人病且亟,悲甚。既而曰:犹可为也。则稍自慰。正拟极力疗治,俄而梦也,复悲甚。既而复自慰曰:犹可为也。吾今此身,父母遗体也。及吾尚存,以父母遗..

第一章:大师家系止观明静,前所未闻。故智者大师把它作为定慧兼弘,发心修行之纲要,并以五时六教,判释一代圣宗,以十乘三观,昭示人们直达圣境。大师创立的天台宗,令吾..

圣空法师开示:《楞严经》,今生遇到了一定要珍惜!大家知道楞严经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吗?天台宗智者大师只听说印度有一经典叫《楞严经》,他那个时候很想看这部经典,他就..

圣空法师《楞严经》第四卷精彩开示(节选)都说《楞严经》属于正法,别的经典难道就不是正法了吗?念佛就不是正法了吗?念经持咒拜佛就不是正法吗?是,样样都是正法,法无优劣..

《楞严经》在生活中的智慧应运(圣空法师开示)出家人舍弃了家庭,舍弃了世间的一切。出家是没有选择的、是直心的,不能有任何要求、目的的。如果你有目的,那你就不是一个真..

【原文】今果能以妄想心转为念佛,则念念断烦恼。若念念能断烦恼,则是念念出生死。果能以念佛之一念不移,一心不乱,比参禅更有下落。总之,惟在一念真切耳。但参禅定要死..

圣空法师答疑:诵楞严咒前,是否要先学《楞严经》?开示:圣空法师摘自:《50届楞严法会》时间:2015年5月9日晚上问:诵楞严咒前,是否要先学《楞严经》?圣空法师:要不要..

【原文】堂名大义,已为宣示。然欲利人,先须克己。倘言行或有不符,则尚难化及妻子,况乡邻乎。果能真诚无伪,虽异类尚能感格。况于同类之人乎。故一切法,皆以身为根本。..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