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肯放下,他就得自在。学佛明白这个道理,可是还放不下。有很多人来给我诉苦,这怎么办?我说有办法,你多听经。一年放不下,再听一年;两年放不下,再听两年,听上个十年、..

我们平时讲到“贪、嗔、痴”三个字的时候,可能不会有多少感觉,因为它的意思很平实,容易理解。于是我们往往只把它当做佛典中常出现的一个概念。但我发现,一念贪心,真的..

你看报纸上面说,全世界大概有死亡人数里面占到15%都是死于血癌。中医和西医几乎都是无法治疗的。如果从药师咒的角度来说,怎样从根本上来治疗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它的原因..

放下身心精进学道放下身心始得道从古至今,大都学道不成者,往往奈何自家身心不下。是故生死爱憎,交加纷扰,灵台浑浊,片饷不得清宁,总不知生死何招,憎何爱成。虽复奔波..

问:师父您好!如果一个人对佛法清净的信心和对上师清净的信心被别人嫉妒,并且恶意破坏,最终破坏成功了,怎么办?别人的贪嗔痴慢疑嫉妒和你有关吗?(资料图)答:你好!如果一..

我常说,要先多诵经,少听开示,也不是不听,因为经文没有颂到业障消,开示你也听不懂,听了不受用。但倒是可以看祖师大德的行持、传记,古代的、民国的,这些祖师是怎么待..

我们要知道贪瞋痴它生起的这个次第。好像医生去帮人治病一样,首先要知道人家有什么病。同样的我们要对治烦恼,首先也要能够知道这个烦恼的次第,施设对治的方便。一般的凡..

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指我们这个世间苦是真的,快乐是假的,那个苦不会变成乐,叫做苦苦,那个苦是真的。所以小乘四圣谛,苦集灭道,谛就是真实,苦是真的,苦不..

佛学上的贪是指有求心,即六欲(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法欲),它缘起于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不贪就是无求无欲,不贪是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和第六识转..

在确认了苦的范畴之后,我们需要发现它的来源,这有两面:烦恼或无效的情绪,以及有垢染的业力。因为烦恼的情绪会污染业力或行为,所以我先讨论它们。烦恼的情绪有两种,一..

佛教所说的“贪嗔痴”贪,贪什么东西呢?贪世间的种种都叫做贪,你贪好吃的,享受种种,那就属于贪。生活必需以外,过于奢侈的要求、追求,那都是属于贪这个范围。贪财、贪..

话头与疑情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惟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机诈。每每数..

“嗔”是对“逆境”的执着。选自《三宝论·法宝论》,明贤法师著“嗔”是什么?并非只有发脾气才是嗔心,“嗔”是对“逆境”的执着。我们经历过很多逆境,尤其是上过学或正..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就是报,因缘果报就都生起来了。所以我们要息灭烦恼,精修戒行,痛耻恶业,那么修行成就就容易。经典上面有很多的比方..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懒做好吃、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哪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出身,习气不忘,一些委..

不贪欲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与无明共为起三界轮回之根本烦恼。贪欲者,大致分为贪取、贪爱、悭贪三种,为十恶之一,三毒之一,十大烦恼之一。不知足之贪心,于国土、..

从前有一位比丘,他有一个钵。这个钵本来不值钱,但他就是特别喜欢。他死的时候,没有走得了,变成了一条毒蛇,盘在那里,守护着这个钵。后来佛来超度他,把钵处理了,他才..

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往往是因为放不下面子来做人。虚荣心无限膨胀,蒙蔽了真实的自我,分不清什么是需要和欲望,把别人的眼光当做行为的最高标准,把别人的恭维当做人生的最..

【我问大师】栏目,旨在帮助在修行上、生活中有疑问,想借助善知识和佛法之力释疑的佛友们,大家可以在后台留言【我问大师+你想提的问题】,小编将统一整理给予师父回答。..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无中生有亦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因缘和观念引导下形成。错误的观念,正是负面情绪产生的土壤。就像我们对某人或某物..

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残忍的。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生生死死,何时尽?没有人可以达到无生无死的境界。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谁的..

人是很容易遗忘的生命,但是对名利就是忘不了。其实忘不了就是放心不下,我们都只是人间的过客而已,空手来,又空手来回去。有一首诗写得好:“苍田青山无限好,前人耕耘后..

问:有些人虽相信佛法,但还是放不下眼下的生活,学佛的安排也一推再推。这样最终能如愿吗?索达吉堪布答:我们虽然现在身体非常健康,丰衣足食,生活顺缘圆满具足,没有人..

问:有些人虽相信佛法,但还是放不下眼下的生活,学佛的安排也一推再推。这样最终能如愿吗?索达吉堪布:我们虽然现在身体非常健康,丰衣足食,生活顺缘圆满具足,没有人与..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无中生有亦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因缘和观念引导下形成。错误的观念,正是负面情绪产生的土壤。就像我们对某人或某物..

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

我们不能真为解脱生死而修行——“眼前活计放不下耳”,这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修行人的通病:世人谈及生死,鲜不悚虑;往往不能真为生死者,眼前活计放不下耳。一般的修行..

欲动,则心动;心动,自然烦恼丛生。得与失、荣与辱、起与落,这些东西,你在乎的越多,心里就会越痛苦。你舍弃的越多,内心就会越清静。分担别人的痛苦,可以消解自己的痛..

问:看了您的书,我现在慢慢觉得物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唯有对情爱的执著放不下,怎么办?索达吉堪布答:情执是比较难放的,出家人有戒律,而对在家居士们来讲,正常的情..

有时间去火葬场转转看看一个很着名的实业家,每隔一段时间,他会带着妻儿去火葬场看看。有人不解,问其原因。实业家说,只要到了火葬场,你浮躁的心就会很快安静下来,把名..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