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下面一个问题,他说弟子今年十六岁,(这是很年轻的,他下面有四个问题)第一个是弟子业障深重,常起贪瞋痴慢,虽有警觉,立刻提起佛号,但难以立刻生起真诚清净心。请..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从这句话而契入悟机,彻悟后隐居大梅山。有一天,马祖派侍者去试探法常,对他说:“法常,你领悟了老师的‘即心即..
问: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在家二众在生活中修行时,往往因为烦恼业障较重、妄想较多,总觉得自己修持还不够精进,这是怎么回事?您认为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呢?绍云长老答:你..
守本分,修实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观抑郁和想自杀的烦恼可治也。人生世间,贵守本分。凡一切人,发颠发狂,乃至常生悲观,常欲自杀者,皆系不修实行,欲得大幸福..
现在人都喜欢谈烦恼,学佛也是因为烦恼,那其实烦恼有分三个层次,就可以看个人修持的境界。第一层次,就是一般人讲的,为了世俗生活而烦恼。为家庭,事业,孩子,婚姻有种..
当我们伴着第一声「哇哇」的啼哭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注定有一种任谁都摆脱不了的东西,叫做「烦恼」。它如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量,时隐时现地出现在我们周围,驾驭住烦恼,..
一、付出越多,收获越多这是宇宙正负能量之和为零法则导致的铁律,同理,收获越多,福分就会越少。二、心灵越丑,痛苦越多这是宇宙因果机制的反映,意思是说,若某个人一生..
一定要晓得,修行是修我自己,不是修别人!如果拿佛法理论、戒律做一个标准到处去衡量别人,那你就错了。自己顾自己都来不及,所谓自顾不暇,哪有时间去管别人的事情?我也..
1在这个世间,有许多人因为没有接触过圣贤教育,心量狭窄,没有智慧、没有福报,处处喜欢与人对立。他不知道,与人对立,自己心里就有怨、就有恨、就有恼、就有怒、就有烦..
『成熟菩萨无边善根』,「善根者,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这叫根。「又善能生妙果,出生余善,故谓之根。」这是善根的意思。大乘经教里头一般讲善根,就是身口意三善..
问:下面一个问题。我一直在听老法师讲经,知道要在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放下分別执著。可是当我面对真实的生活时,总是茫然无措,不知我该放下的东西..
我们真学、我们真干,佛菩萨就真照顾。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善缘恶缘,全都是善知识,这个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学来的。这个人是善人,样样都叫你称心如意,你在这个..
作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ShangLongrikGyatsoRinpoche当烦恼像雪花一般片片不断的坠落到你的心湖时,你该怎么办呢?许多人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和生活中琐碎的事过度繁多,导致..
有些朋友说,当内心统一调和,很安祥的时候,会觉得一想错或做错了,心就会不安;而如果做人做事想念都很正确的话,内心就很调合舒畅。这种现象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你最近修..
问:当烦恼习气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念佛心不强烈,甚至提不起佛号时,应如何对治?大安法师答:烦恼习气来的时候,这时候你特别要注意。烦恼习气就是病,这个病来了,你的药..
每个人都有烦恼,重要的是对于烦恼的态度。有的人对待烦恼如同一缕青烟,随风一样飘去,然而有人却喜欢把烦恼夸大化,整日的跟所有人诉说他的烦恼,长期下去,他的烦恼不但..
超脱三界烦恼的解脱并无不同,而所证果有差别,所谓的“习气障”实际上是指这种差别。佛能了知一切解脱道并能为众生解说,而声闻乘与缘觉乘无法同时做到这两项。《优婆塞戒..
由积广大施福资,出离凡俗而成佛,往昔诸佛所未度,诸有情众我当度,我以所有救生业,及施所生诸福善,愿证佛位度世间,从烦恼中得解脱,佛成道日吉祥。..
痛苦的主要来源就是自己的执著(图片来源:资料图片)痛苦和幸福的产生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与我们自己的观点、习气或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有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的执著创..
放下执着烦恼,才能得到快乐。(图片来源:资料图片)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