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痴三毒烦恼

守本分,修实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观抑郁和想自杀的烦恼可治也。人生世间,贵守本分。凡一切人,发颠发狂,乃至常生悲观,常欲自杀者,皆系不修实行,欲得大幸福..

现在人都喜欢谈烦恼,学佛也是因为烦恼,那其实烦恼有分三个层次,就可以看个人修持的境界。第一层次,就是一般人讲的,为了世俗生活而烦恼。为家庭,事业,孩子,婚姻有种..

如何才能对治欲望?佛陀告诉我们:“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

当我们伴着第一声「哇哇」的啼哭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注定有一种任谁都摆脱不了的东西,叫做「烦恼」。它如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量,时隐时现地出现在我们周围,驾驭住烦恼,..

一、付出越多,收获越多这是宇宙正负能量之和为零法则导致的铁律,同理,收获越多,福分就会越少。二、心灵越丑,痛苦越多这是宇宙因果机制的反映,意思是说,若某个人一生..

一定要晓得,修行是修我自己,不是修别人!如果拿佛法理论、戒律做一个标准到处去衡量别人,那你就错了。自己顾自己都来不及,所谓自顾不暇,哪有时间去管别人的事情?我也..

1在这个世间,有许多人因为没有接触过圣贤教育,心量狭窄,没有智慧、没有福报,处处喜欢与人对立。他不知道,与人对立,自己心里就有怨、就有恨、就有恼、就有怒、就有烦..

『成熟菩萨无边善根』,「善根者,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这叫根。「又善能生妙果,出生余善,故谓之根。」这是善根的意思。大乘经教里头一般讲善根,就是身口意三善..

问:下面一个问题。我一直在听老法师讲经,知道要在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放下分別执著。可是当我面对真实的生活时,总是茫然无措,不知我该放下的东西..

我们真学、我们真干,佛菩萨就真照顾。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善缘恶缘,全都是善知识,这个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学来的。这个人是善人,样样都叫你称心如意,你在这个..

作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ShangLongrikGyatsoRinpoche当烦恼像雪花一般片片不断的坠落到你的心湖时,你该怎么办呢?许多人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和生活中琐碎的事过度繁多,导致..

有些朋友说,当内心统一调和,很安祥的时候,会觉得一想错或做错了,心就会不安;而如果做人做事想念都很正确的话,内心就很调合舒畅。这种现象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你最近修..

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因不同,果就不同。如果我们想改变命运或改变生活状态,就要从因上入手。想直接改变果法,这是很难的。所以,要多结善缘,多种善根,这样将来的命..

修行本来就要有“随遇而安”的功力,在燠热酷暑的环境,要修得心地清凉,也是一种考验。上人在晨语中开示:“真正的辛苦不在外在环境,而在心灵有烦恼。心中有烦恼,即使身..

问:当烦恼习气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念佛心不强烈,甚至提不起佛号时,应如何对治?大安法师答:烦恼习气来的时候,这时候你特别要注意。烦恼习气就是病,这个病来了,你的药..

每个人都有烦恼,重要的是对于烦恼的态度。有的人对待烦恼如同一缕青烟,随风一样飘去,然而有人却喜欢把烦恼夸大化,整日的跟所有人诉说他的烦恼,长期下去,他的烦恼不但..

活在世上的每个人都会有烦恼,有些人可以无视烦恼,照样活得开心;但有些人却因为烦恼一直郁郁寡欢,怨天尤人,一直生活在痛苦中。其实,烦恼是每个人都有的,重要的是你怎..

超脱三界烦恼的解脱并无不同,而所证果有差别,所谓的“习气障”实际上是指这种差别。佛能了知一切解脱道并能为众生解说,而声闻乘与缘觉乘无法同时做到这两项。《优婆塞戒..

由积广大施福资,出离凡俗而成佛,往昔诸佛所未度,诸有情众我当度,我以所有救生业,及施所生诸福善,愿证佛位度世间,从烦恼中得解脱,佛成道日吉祥。..

今日9月9,藏历7月15,阿弥陀佛节日,作何善恶成百万倍。值此殊胜日请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吃素、放生、供灯、护戒、持咒、诵经。回向、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有..

痛苦的主要来源就是自己的执著(图片来源:资料图片)痛苦和幸福的产生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与我们自己的观点、习气或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有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的执著创..

供养具有灭除悭贪的作用。悭贪,就是吝啬、小气。佛菩萨是我们最为景仰的楷模,供养时,必尽己所能准备精良供品。所以,每一次供养都是对悭贪的削弱。贪是三毒之一,因为贪..

但是我们这些烦恼习气也不是一生养成的,过去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养成的这种贪瞋痴慢种种的习气。现在要发心作佛,那就要下狠心痛自改革,把自己的烦恼习气真刀真枪的去打磨、..

放下执着烦恼,才能得到快乐。(图片来源:资料图片)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

问:师父慈悲,在蕅益大师念佛开示那个里面,他好像最后讲到说,这个鼓励念佛的学人,就是一天念三万、五万、八万、十万声佛号,那是不是蕅益大师赞成我们每天用多念多少声..

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会引发嗔恨的烦恼习气现前,面对瞋恨心你不能去对立,你不能跟他站在对立面。就是说你不能把他当假想敌,其实他呢跟你是一条线的..

问:烦恼如何解决?衍慈法师答:烦恼的根本是无明,无明即事理不明,愚昧的意思。由于无明导致思想不正确,引起待人处事执着或偏见,内心产生七情六欲的烦恼。人生是在顺逆..

所谓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别人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如果说有人让你痛苦了,那一定是你自己的修养不够,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了错的东西。——加措..

佛教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不经过系统学习,很多道理你不会明白。许多人刚学佛很有热情,但渐渐地,信心就退失了,修行不能善始善终。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你不懂佛法,..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但精神上却很难说越来越愉悦。虽然购物、上网、旅游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便利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惬意,然而我们会发现,短暂的快乐之后,自..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