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动物,可是与其他动物又不一样。人,头朝天、脚朝地,所谓顶天立地,在有情众生的世界中,只需人具有这个条件;其他的猪马牛羊、鱼虾贝类,乃至鸟雀飞禽,都没有头朝..
【原文】予初出家时,皋亭茶汤寺老僧,以诞日延予斋。时大岭有立禅,北人也,戆直无谄,顾予曰:彼延子为佛法耶?人情耶?彼以人情重子耳,何往为?予大惭。又友古溟者,谓..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原文】杭郡多士坊①,有东平庙。郡之窘人死,致梦其妻云:谅汝无力修荐;纵多方修荐,不若东平庙庙主某公施一饭斛足矣!妻诣庙主求请。主云:我至期有七员主行醮事②,奈..
我姐姐的姓名叫刘素青,那个青没有三点水的那个青。后来我剖析完我自个的姓名,我给我姐也剖析剖析,那个素我俩是相同的,没说的,那我想我姐这个青怎样说,那我就想,青出..
18日刘素青大姐打电话叫我到她家,我看到她体能比二周前虚弱了很多。我问她:姐你要往生了吗?她说:是。下午一点,她的家园黑龙江省双城的助念团来30多人。大姐坐起来,脸..
方才咱们一位同修建议我,让我讲讲对于送往生的那种殊胜的状况,说这个对咱们是一个鼓舞。我这次给咱们举一个比如,这个比如即是我在第一张光盘里从前说到的宋居士(小宋)..
《金刚三昧经》云: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禅?佛言:存三者,存三解脱。守一者,守一心。如入如来禅者,理观心如,入如是地,即入实际。《华严经》颂云:佛子住..
我等念佛行人,应当考实今时净土法门,与古时净土法门,究竟是异耶,同耶。若言是异,我等历岁经年,从朝至暮,所称佛号,皆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而与古时佛名,丝毫无别。..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据《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他的宿世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人。栽松道人从前问道于四祖道信(四祖其时正驻锡于破头山):法道可得闻乎(您宣..
近来诸方少年,有志参禅者多;及乎相见,都是颠倒汉。以固守妄想为誓愿,以养懒惰为苦功,以长我慢为孤高,以弄唇舌为机锋,以执愚痴为向上,以背佛祖为自是,以恃黠慧为妙..
唐贞观五年,有隆州巴西县,令狐元轨者,敬信佛法。欲写法华,金刚般若,涅槃等,无由自检。凭彼土抗禅师检校。抗乃为在寺如法洁净,写了下帙(zh)。还岐州庄所,经留在庄..
才劝往生言著相尽思贪恋却迷蒙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佛教修行当中,主要是两个大流派:一个是禅宗,一个是净土宗。这两个宗派的门庭施设各有善巧方便。禅宗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编者按:剃度出家在年岁上有何需求?一般说来,我国其时对于出家为僧在年岁上有所束缚,小于七岁或大于六十岁,不宜出家为僧。但事实上,佛陀住世之时就有百岁老人苦求出家..
我常说:开悟很困难,往生很容易。修行人要大彻大悟,见到平等的空性。禅宗云:圣人见体,凡夫见相。圣人看到毕竟空、究竟平等的心性。毕竟空的平等心性是圣人所见到的境界..
【原文】有自称西域沙门,作焰口①施食法师者,其洒净②也不用水,燃沸汤于瓶,以手擎而洒之,着人面不热。人异之,请施食者络绎③。予以为此甚不足贵也。世之号端公太保④..
上海有一位名叫杨信芳的中学生,十八岁时肄业于上海女子中学。她有一位同学名字叫张孝娟,家住西门道润安里,张孝娟与杨信芳的友情最深,张孝娟的母亲张太太也非常喜爱杨信..
我是上一年腊月初步诵地藏经的,当时小妹患了癌症,面临出人意料的冲击,的确挺苦楚,但是又束手无策,邻居小朱,也是我学佛诵经的指路人吧,当时她说:急忙给你小妹诵地藏..
德森。自号苦恼比丘,江西兴国县人。年幼时读儒家的书籍,文名流传于乡城之间。年三十一岁,感悟人命无常,偶然之间听到佛法,心中顿时生起出离世间之心,毅然前往江西雩都..
【原文】或问:某甲向修净土,有禅者曰:但悟自佛即已,何必外求他佛而愿往生?此意何如?予谓此实最上开示,但执之亦能有误。请以喻明:假使有人,颖悟同于颜子①,而百里..
【疏】今人闻佛不肯执持者,约有四障。四障破除,方能执持,乃至一心故。【钞】障者,遮也。以此四种,遮障念心,不肯执持,故须破除。四障者:一谓即心是佛,何必舍己念彼..
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笃修一行,圆成万德,顿令因心,即契果觉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良由一闻依正庄严、..
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此不知本有而向外驰求,更欲增益其明矣。苟明其明则明亦不立,何益之有?故曰为学日益。凡言学者,则向他家屋..
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
示施圣藏居士我佛教化众生。虽法门无量。要而言之。先进三皈。次受五戒。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慧能断烦恼。烦恼为生死因。生死为烦恼果。从因结果。果又生因。..
戒律,是佛弟子用来净化个人的准则,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净化人心的方法,特别是和敬僧团的运作规范。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制订了各种戒律;入灭前亦曾嘱咐众弟子,当以戒为师..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妄缘,对世间一切爱欲境界,心如木石相似。直饶未明道眼,自然成就净身。若逢真正导师,切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