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果实相(十一)涅槃经广泛辩明、使用百句义来说明解脱内涵,解释大涅槃的意义,涅槃即是止也,这是约止来说明果相。大般涅槃,名常寂定;定者,即是止的意思。本文说法华经..
三、鬼神所作病:鬼是多虚怯弱、多怖畏的鬼魔;神是天神、地只有神力的神魔。鬼神是属于外魔,乃生死的恶缘。如往昔舍利弗在耆阇崛山中,入于金刚三昧。那时有二个鬼,从空..
证果实相(二)初心的菩萨所修的止观,首先是修体真止、从假入空观,开发慧眼,断见思惑,证得一切智。若行人在修止观时,能够明白世间一切现象,皆由心生;因缘所生的诸法,..
证果实相(六)初心菩萨住中道正观、得一切种智,则一切义理皆能通达成就,安住大乘,念念都流入大智能海中,则此人是「行如来行,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以如来庄严..
证果实相(一)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要成就佛道就离不开禅定的实践。禅定的实践,是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具体方法的选用,才能事半功倍。之前已介绍禅病的对治方法,来..
总说五停心观五停心观是修定初门,又名「五门禅」,指的是: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念佛观、数息观。天台智者大师的《小止观》中说:修观的方法有两种,一者是对治观法,..
历缘对境修止观前已说明坐中修止观的五种方法,今明在生活中的一切时、一切境修止观的内容。参禅修定,是必须端身正坐,才能收摄身心,此乃入道之胜要。尤其是初学者,不在..
二、不净观善根发相:不净观中之九想善根发相,是在欲界,未到地定静定心中,忽然见到其他男女死尸膨胀,见内身不净,观自身白骨,从头到脚,四肢白骨,节节相柱,行人见此..
随便宜修止观与对治定中细心修止观坐中修止观第三「随便宜修止观」,是说明行人,不论修止或修观,不必拘泥,随那一种方便、那一种适宜,就用那一种。修习止观的人,随前所..
均齐定慧修止观修习止观的人,不能偏修止,也不能偏修观;念头专一以至无念,是为止;了了分明以至无杂心,叫做观。止中没有观,心必昏沈;观中如有没有止,心必散乱;所以..
持戒与禅定的关系经中说:「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能。是故,比丘应持戒清净。」这是说明持戒的重要性。佛法的修学,戒、定、慧是三个基本条件。因为持戒,身口意..
系住一缘的守境止初学止观的人,调伏粗乱心,《小止观》中提出三种止、五种观法,来对治妄动不停的心。第一种是:系缘守境止,即是把心专注在鼻端、脐间等处,或身外的一物..
对治多障碍的念佛观东晋时译传的禅经中,往往叙述:数数安般、不净、慈悲、因缘、念佛等五种观门。此中,念佛观分为:念应身佛、念报身佛、念法身佛。就方法而言,念佛又可..
生活中的正知而住坐禅时,身心的调节不能只是上了蒲团后才要调身、调心,假若如此,那每次在蒲团上要调伏当下的妄心就已经很辛苦了,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进入定境呢?!所以修..
对治心沈浮病修止观在《小止观》介绍第一「对治初心粗乱修止观」后,接着介绍第二「对治心沈浮病修止观」。静坐参禅时,有时心会昏昏沉沉、暗塞不明,有时浮动轻躁,使身体..
修持止观的方法在佛法的实践上,止与观是最核心的两大项目,其内涵等同于定与慧。所以原始佛教时代,佛弟子以名色作为修止观的对象,断除无明及对三有的贪爱而证得解脱。智..
止观的关系与重要性佛教的修行重点,不外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谓「自净其意」,是各种修行方法的目标,如:念佛要一心不乱,律宗重视三业清净..
四、因缘观善根发相:因缘观中,亦有三种善根发相:三世十二因缘、果报十二因缘、一念十二因缘的善根发相。(一)三世十因缘善根发相:在欲界、未到地定静定心中,忽然觉俉心..
如何对治身心的障碍初学禅坐的过程,身心会产生一些障碍,让自己退而却步。以下列举几项问题与对治方法,提供为参考。一、疼痛身体有些疼痛,是从禅坐的坐姿而来的;譬如你..
众生烦恼的根源人生的烦恼何其多?事业的成败也是烦恼,身体上的疾病也是烦恼,人群的人际关系也是烦恼,老年人的生活也是烦恼,面对外境名、色、财、食、睡的不如意也是烦..
习禅的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修学止观的人,必须具备基本条件,才能安心修道。所谓的「具五缘」是:一、持戒清净:一般人只知爱慕禅定功德,却不知道修禅定要从持戒学起。身心..
内善根发相时的根本定修学禅定的人,善于修止观的缘故,端身正坐,使身心调适,妄念止息,就会慢慢进入定中,而引发欲界定及未到地定。因有此根本定故,随所修观法,起诸内..
内善根发相内善根发相,即修习各种禅法的人,所开发证得的善根之相。本来禅定法门无量,所开发的内善根发相,也是无量相。就欲界、未到地定而言,内善根发相可通各种禅定三..
了知实相的正观《小止观》的「对治初心粗乱修止观」提出修观有两种方法:一为对治观法,二为正观。正观者,是观世间的一切人事物,都没有定相,并且是因缘假合所生,没有自..
内善根发相时的十六触十六触,是身心由粗转细的自调过程中,出现的感觉现象。每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只要身心专注寂净,生活简单,在入初禅前,一定会出现的自调变化。行人..
习禅的人如何调心?修行人的毛病,不外乎昏沈、散乱两种障碍;所以,坐禅时不是昏沉欲睡就是心神散乱。入定调心,基本上要注意两个要点:一、调伏妄想、杂念,使心能收摄专..
什么是止?什么是观?所谓「止」是使心专注一处,也称「专注力」;就是将心念专注于一个定点上,只要意志坚定,必有达成的一天。如:修四念处、数息观、不净观、慈悲观等。..
对治瞋恚的慈悲观慈悲观是对治多瞋众生的观法。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瞋恚如毒火,能破坏一切善法功德,损人不利己,是堕三恶道的根由,只有柔和清凉的慈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