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孺童 道德经讲义

三皈依讲义宏泰法师整理序文夫三皈者,乃初入佛门之门径也。三皈虽不是戒,却是一切戒之根本。举凡五戒、八戒、沙弥十戒皆以三皈为得戒而纳受戒体,式叉摩那戒、比丘比丘尼..

五戒讲义宏泰法师整理序文甲、五戒三皈大意乙、解释戒义丙、出体丁、受五戒的功益戊、归戒之分合与授戒之具缺己、进受五戒律仪之资格庚、受五戒法辛、五戒名义壬、受持五戒..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02.天下皆知美之..

俗事烦扰时,读《道德经》这五句话,人生豁然开朗

浅释老子《道德经》的三句话觉明法师贫僧闻习道教,略知浅薄一二。老子与孔子是同时代的圣人。老子长孔子几岁,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礼。他们所处的是诸侯争战,百姓颠沛流..

佛教炼心术讲义(纲目)道坚一、心为万有之源,成佛之因中华传统文化之核心为儒释道三家,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佛家注重心灵之关怀,以净化人心则世道皆净。善恶在..

第六讲:盲点的突破*由线索找寻盲点修行的盲点就是进入桃花源溪流中的关卡,在修行过程中总有些盲点,虽然知道是这条路,但是遇到盲点时仍会不自觉的就折返,无法进入所谓..

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七讲:冲突对立的消解*冲突的种类冲突对立在人生的情境中是经常出现,甚至可说人生本就是冲突矛盾的集合体,人从母体呱呱坠地后,第一个反应就是..

第五讲:无常的观照*生命之流是无常我们从小到大事物不断的在变化,意味着生命是流动变化的,没有主体但是会流动,而这流动有如水流,不断的流逝。它不是一固定的实体,现..

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一讲:让身心柔软下来*身体松紧状态的觉知身心柔软的练习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份是以意识觉知身体松紧的状态,而且要随时都有这种觉知的能力..

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二讲:大自然的观想身心调柔的第二个课程就是大自然的观想。观想就是要发挥想像力,在我们的大脑里储存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及经验,都与大自然有关,..

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四讲:觉知与觉醒*觉知是觉醒的基础每个人以自己相应的法门来修行时,多少都会感受到放松、寂静,这时很自然地会有觉察与观照的功夫,但是觉察观..

《优婆塞戒经》与《梵网经》简介王孺童《优婆塞戒经》和《梵网经》为在家佛教徒学习大乘佛教行为规范所必读的两部重要经典。《优婆塞戒经》:七卷,为北凉昙无谶译,亦名《..

还宗教以神圣性与纯洁性王孺童近来,媒体曝光一些地方的宗教活动场所商业气息浓重,还有一些未经合法开放的寺院被承包给个人,从事以烧香、求签等为幌子的非法经营活动,这..

八相成道无上士一代教化两足尊王孺童今年是佛历2550年。在佛陀诞生、成道、涅槃的纪念日,回顾佛陀一生的行迹,缅怀他的伟大功德,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唐法成《瑜伽师地论释》科王孺童《瑜伽》大论,自玄奘大师译成以来,千余年间,未几能通读贯通者。究其原由,终因卷帙浩繁、名相复杂、义理错综,使学人难捉头绪,亦无下手..

明前日本佛教事举略——读《日本考》王孺童《日本考》五卷,《明史·艺文志》于作者仅列李言恭名,《四库全书总目存目提要》则谓“李言恭、郝杰同撰”。考是书卷首,云:“..

五台山与中日文化交流中国佛教协会王孺童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不但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也颇有影响。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尤其令人瞩..

中国的佛学院建设与发展刍议——由鉴真佛学院想到的王孺童2011年3月17日,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复鉴真佛学院正式设立,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培养外语人才的高等佛教院校;随后,鉴..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题释义王孺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一部在中国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大乘经典。本经最早之汉译本,为鸠摩罗什于后秦弘始三年(401)译出*。除..

略述“临终关怀”与“临终助念”王孺童作为人,最为宝贵的莫过于生命。就人的一期生死而言,生是生命在世间的开始,而死亡则就是生命在世间的终结。临终关怀(hosp1ce)一词..

以正信之心供养佛舍利王孺童近年来,随着全国考古发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国出土了一系列珍贵的佛教文物,其中就包括被佛教徒视为圣物、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遗骨——佛舍..

沉痛悼念台湾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王孺童刚刚还沉痛于吴立民大阿阇梨圆寂的忧思中,今日又从宝岛台湾传来噩耗:2009年2月3日下午4时,台湾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因病..

金陵刻经处——“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守护者王孺童中华文明之伟大,在于绵延千载而不绝。文化之存续,一赖人传,一赖字传。人传者,口传心受也。字传者,着述立说也。然着述..

《金刚经》“九喻”瑜伽述义王孺童《金刚经》自姚秦鸠摩罗什始译已来,经唐六祖慧能禅师推重讲说,遂大行于中土。该经又以“四句偈喻”,最为着名,影响深远。然此“四句偈..

沉痛悼念佛源老和尚王孺童今年亦为大事之年,佛门亦多盛事蓄势待发,然不知为何,法门龙象、耆宿大德,纷纷舍报西归,使吾这一介弱体居士,不知是喜是忧,真可谓“悲欣交集..

《百喻经》之研究王孺童《百喻经》为佛教“十二部经”中,“譬喻部”的着名经典。因其书中,收录百篇譬喻而得名。下面,就《百喻经》本身的一些问题,作一厘清和阐释。一、..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王孺童(原载《中国民族报》,2012年5月1日,第1133期)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各民族文化,不断..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序分释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大量的佛教经典被逐步翻译成汉文,并广为传播。中国佛教徒在阐释佛经时,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分段方式,即把经文分成“序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