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宝,罪灭恒沙没皈依不算佛教徒,修行一定要皈依!皈依才是佛教徒,如果一个人没皈依的话,他还不能算是一个佛教徒,他没办法得到最基本的三皈依的体,三皈依的体得不..
宁静安住不论你禅定对象是什么,是你心识的本质或佛陀身相,都要经历宁静安住的九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包括将心专注于对象上面。这个阶段叫做内住。在此阶段,我..
当代净宗大德传印长老常对弟子说:“三藏十二部可以不看,《印光法师文钞》不可以不看。”对《印光法师文钞》的学习强调到了极点。为什么这样强调?这是长老的一片悲心所致..
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这短短的一句,如果用前面这样的方式去修持的话,那就摄持了非常多的道理。也就是说,如果你打开来,把这个化为修行,这样去修持,像禅宗——后..
放下屠刀关于“好人受尽磨难方成正果”与“坏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间的公平性,一直都备受争议。首先这个问题是不成立的,因为轮回流转无尽,哪有好人坏人之分。你看到好..
佛法平等无二选自《弘一大师文集——法义》,弘一法师著述。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著手学习,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原来佛法之..
身是一座庙心是一尊佛佛家认为苦之根本在于身体,因为有身才有五蕴六尘,以至于生出种种烦恼、妄想。世人汲汲追求声色之欲望无不为了满足身体的需求,为了这个身体我们众生..
文:学佛修行善知识对于学佛来讲至关重要,无论是教授善知识、同行善知识还是外护善知识,对于一个学佛者来讲都是不可或缺的。为什么呢?因为,虽然我们已经得到可用来修法..
酒能乱性招殃【经典原文】过酒器与人。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及教人饮。——《梵网经》【经文解释】昔有比丘能降毒龙,唯好饮酒。一日,醉卧途中,呕吐酸臭难近,唯有虾蟆..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尘的诱惑,这个是魔境。你要贪着于它,你就着魔了。看起来你很正常,你的法身慧命已经不能起妙用了,所以说你着魔了。..
原淘宝技术总监、被称为“马云的男人”的著名自媒体人鬼脚七前日在五台山剃度,虽是短期出家,也一石激起千层浪。万种浮沉事,一颗清凉心。“生活好像有一根绳子,牵着每个..
修道人有几点应注意:一、忌: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知道的或不知道,妄加判定。心意识不能了解的,妄言“无”,或“没有”、“不存在”,为入邪见。二、习气重:习气太重了是..
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谁先来众生有种种不同的死亡因素。有人因为年老而死,有人因为生了疾病而死,有人因为遭受意外灾难而死,有人则因为犯罪而被处死,有人不爱惜生命自杀而..
为什么有些大修行人转世后不如前生?禅宗有些大德悟处很高,如五祖戒禅师、海印信禅师这些大修行人,有禅定,能开悟,为什么后世不如前生?为什么他们的戒定慧修行功夫在临..
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经典原文】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佛..
修普贤行愿法门,发广大的菩提心,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不间断地教化众生,这样地去行持,不说断自烦恼,而自烦恼自然就能够灭除尽无余。以甚深广大的菩提心,尽未来际..
对修行人而言,般若智慧重要如眼睛。【经典原文】如有目者能引导,无量盲人到止境,如是智慧能摄取,无眼功德趣圣果。第六地的功德,是有眼目摄众盲的功德。【经文解释】《..
心灯大迦叶出家后一年,那是佛陀成道的第三年,佛陀接受父王之请与弟子一同回到故乡毗罗卫城的时候,他也跟在里面。后来佛陀回到舍卫国祇园精舍的时候,在许多追慕佛陀出家..
事出必有因,我们精进修行,就是在创造解脱的因。例如,一对经历过爱情与争吵的夫妻,当其中一人死亡时,就只剩下孤单的另一半。原本恩爱的一对,如今只剩下一个人,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