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我有境界,听到虚空中有人在说话。那简直是着魔,不是入定。修道人,要“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连自性都不认识,还要另..
如果某个人惹你生气,或许忍耐一两个小时不太可能,特别是对初学者而言,但即使只是一秒钟的时间,也应该思维,这是我修安忍的机会。也许在开始的几个月期间,这只是停留在..
“天魔”是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王波旬,他心量不大,他所统治的六道,“欲界”。统治的欲界,“欲界”里面包括最高的就是第六天——他化自在天,这里面所有的众..
要学佛,一定要有善知识的指导。有的人会抱怨,说我找不到好的师父,好的道场。如果找不到,有两个问题,第一,本来我们福报就不足,福报不仅包括钱,福报有包括世间的福报..
讲到地藏菩萨和观音菩萨的关系,不能不提到胎藏界的问题。在《地藏经》中,出现了文殊,普贤,观音,虚空藏这四尊菩萨。要知道佛经的每一尊菩萨出现,都不是偶然,也不是随..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于最后一天夜里悟道成佛,此时佛陀以无碍的慧眼,观看这娑婆世界里六道众生的情形,想要了解众生的根机,以及度化的因缘.天人们住在黄金,玛..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
问:这位同修说,我虽然每天拜佛、念佛、读经、听经,心总不能净,惭愧。我哪有功德回向家人,他们哪能得利益?刘老师,我有个难以启齿的祈求。(答:就不让我念了,不让我..
首先,要明了出家的真实意义。一般人只懂得出世俗之家,以为到寺庙剃头、染衣,就是出家了。其实这只是一种形象的出家,而佛法着重的是实质的出家。何谓实质的家?烦恼是家..
问:《弥陀经》一心不乱,《无量寿经》至心信乐,《观经》具备三心,摄取不舍,善导大师金刚深信,请问皆是平时往生决定义吗?身为在家净土行人要如何才能做到往生决定?大..
《阴骘文》,印光大师非常重视这篇文章,它讲到文昌帝君生命流转的状况。文昌帝君的前十七世都是一个读书的士大夫,一个人能够十七世做善事,那不容易啊!十七世要按照时间..
所谓的大圆满或大光明,需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去体会、体验,去改变自己的相续,去面对社会或现实,这才是真正的大圆满、大光明的境界。都挂在口头上有什么用啊?..
佛法的智慧体现在生活中。会修行的人吃饭也是修行。很多人好的爱吃,不好的不吃。爱吃是贪心,不爱吃是瞋心,不好不坏是愚痴心。寺庙过堂,师父们正身端坐,先做五观:“一..
问:皈依以后,应该怎么修行,最开始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达真堪布答:从闻思修的角度来讲,首先是闻法;从戒定慧的角度来讲,首先是守戒;从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智慧角..
很多人问:念佛要怎样能往生?你记住一个总的原则,心净则佛土净。你看看这个宗派名称叫净土,心净则佛土净,这是总的纲领、总的原则,你不能不知道。那你修学这个法门,你..
修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关注你的心,除此别无他事。你的父母,你的伴侣,你的孩子,你的朋友同事,你周围的一切人,都只是帮你修行的“角色”,或是让你看清自己的“镜子”..
西藏生死书摘:“有生,自然有死,每个人迟早都需要面对死亡。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两个方法处理死亡:忽略死亡,或者正视自己的死亡,藉着对于死亡所做的清晰思..
我们人修道,切记不要躁进,不要贪快,不要想得到神通;你想要贪快,想要躁进,想要求速效,“其进锐者其退速”,你进得快,退得也快。所以我们都是慢慢的,不要那么用科学..
如果自己业障习气太重,内里面烦恼习气重,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外面外缘诱惑,禁不起诱惑,见色闻声,烦恼自然生起,生贪瞋痴慢。有这种情形,今天明白了,要知道惭愧,接..
问:为什么在境界未稳固之前需要住在寂静地修行?答:如果有幸能住在寂静的圣地,我们通过季节次第性迁变的实例,相续中可以生起强烈的无常观与厌离心。因为与任何人不相联..
「普贤十大愿王是从根本智而差别智」,十大愿王这十桩事情,是什么?是根本智里头,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作用的智慧,这叫差别智。根本智是什么?根本智是般若无知,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