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善信都会去寺庙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如法的上香、磕头,一个人不知道怎么拜佛、为何拜佛,那是迷信,不会得菩萨感应护持!今天慧灵就来跟师..
人很多时候,会受到业障牵引,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说,有些明星,喜欢整容,把下巴整的尖尖的。大家都觉得这是美的。按照药师法门讲,下巴是晚年的粮仓,这样子晚年就不..
我们每一个人,纵然今生没有造任何罪业,或者想不起造了什么罪业,但从无始以来,在漫长的轮回中,阿赖耶上所积累的罪业也是无边无际,以此必然要感受不堪设想的果报。龙猛..
学佛目前有两种调子,一种是一门深入,一种叫次第,好像一步步的往上走。学了初级到高级,像上学一样。我想,应该要按五类经典来学,是不会偏差的。对应过来,就是金木水火..
世间人很多都怕鬼,虽然很多人都不相信有鬼。那么我们学佛人如果遇到鬼的话,应该怎么办呢?从中国的五术来说,有些人八字比较轻就怕鬼,八字比较重不怕鬼。从唯识的角度是..
净土宗和华严宗,到底有什么样的关联呢?刚才通过内涵的介绍,我们就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就是这两部经典都是大乘圆顿之教,都是展开的佛的果地上的境界,也同样是大不可思议..
净土宗作为中国佛教历史悠久的传统宗派,以其殊胜的理论和简易的修行方法,一直吸引着大多数信徒,特别是普通百姓的皈依。这种现象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如此。一些人认为,净..
净宗根本经典的选取,井非一蹴而就,经历一千余年的料简,降至晚近印光大师手中才最后定局,足证历代祖师大德的谨慎重法的态度。东汉末年,自安世高与支娄迦谶二大师开创译..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昔违尊圣教,今生大忧惧。愿以皈命尊,求速除怖畏!从前,弟子违越了你们这些尊圣的教诲,如今发现自己将因此受报而十分恐惧。从现在起,弟子要皈依你们并依教奉行,但愿弟..
人类往往很执著,有很多不确定的情绪,又缺乏安全感,这时候,很多人都会想找别人来确认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对是错。就像我们走路,明知道走过去肯定会到那个地方,但总喜欢问..
以下三种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一种: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
世人只知道世上有佛教,很少有人知道佛教有分若干分派,下面就佛教的禅宗、净土宗和密宗之间的区别做下介绍:佛教本无门派分别,但在度众生中,因众生根器不同,产生了教法..
南山上有一座寺庙,里面供奉着一尊佛祖。传说这尊佛祖非常灵验,只要信徒心诚意正的许愿,佛祖都会大发慈悲,帮信徒圆他的梦。有一个信徒听说了这件事,他为了表现出虔诚的..
禅宗:修行深浅与往生西方没有必然的因果,即不开悟就是没有成佛,即使开悟了,也未必证明法来生也可以继续,因为自身的修炼只代表今生,来世也有可能迷失,提倡“唯心净土..
《地藏经》可以说是四众佛弟子必修的经典。《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超拔过去世的怨亲债主令其..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
人有时候很可怜,对自己福报的认识不是很清楚。以为凭着自己现有的聪明才智加上努力,就能够得到很多想要的东西,其实未必。很多人都在努力打拼。当然,一个人不努力肯定什..
佛教本无门派分别,但在度众生中,因众生根器不同,产生了教法的不同。不同的教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就形成了自己派别。我们常知道的佛教法门派别有:禅宗、净土宗和密宗..
净土所说的“带业往生”,一定要弄明白,不能误以为“我烦恼习气不断也行”。经论说得很清楚,带业只带业习,不带现行。烦恼根没有断可以带去,现行不能带;现行是烦恼习气..
净土宗念佛法门简介弥陀净土信仰起源于古印度本师释迦牟尼佛经典的出处。古印度盛行有关人生是苦的基本观念,从而寄希望于脱离现实的娑婆世界,往生超越的净土世界。就已经..
【解】其义更深。盖以唯趣菩提始称“端心”。什么叫“端正心念”?直趣菩提,我们求什么?求智慧。人生最快乐的、最高的享受是什么?真实智慧。很多人不知道。古时候读书人求..
就像有些赌徒的心态,有些赌徒确实是真心想戒赌,手指都剁了表决心,最后还是会再去赌。“不管了,等我玩了这把,下次再戒,真的最后一把了。”谁知道一把又一把,下次还有..
净土法门,如果你有志于解决生死问题,大概是我们末法时代唯一的方法了,没有其它方法了。它不要求你禅定,它不要求你广大的资粮,甚至于你过去今生带了一点罪业,没关系。..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赠,器官捐赠在佛教界有多次地辩论,很多的佛教徒也提倡。事实上应该这样讲:菩萨有二种:一者悲增上;一者智增上。(一)大悲心重的菩萨,他当然不..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前面的十种的法是远离攀缘,收摄身心,这以下就正式修禅定了。就是,前面的准备做好以后,你应该怎么样呢?在于闲..
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宗祖师,在这样的修行背景上,跟宗门教下融合的一点,还是在戒律方面。跟宗门教下任何的修行,共有的都是注重戒律,不..
【原文】客曰:常闻律门生弘毗尼,死归净土,究竟与净宗异耶,同耶。答曰:律门虽则重在戒律,略兼持名,究竟同归净土一也。是以律门自古以来,诸大律师,多信净土。何以故..
那么当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最好的心态就是把自己当病人。很多人他为什么不肯听经?我看很多人出了家以后,好像前面几年听经,到最后都不听经了,为什么?因为他认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