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各位师兄六时吉祥!常言道:生活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往往会因为一些看不惯的事或是看不惯的人而大发雷霆,导致自己的心情烦躁,这样的“曝脾气”该怎么办呢?..
常行布施的人,他要是不离恶业;也就是还造十恶业,他也欢喜布施,他得不得福报?得福报。他的福报在哪里享受?在三恶道享受;就是没有离贪瞋痴,他堕在畜生道里面,畜生道..
一、佛经上是怎么讲述释迦牟尼的早期生平的1、非同一般、惊天动地的诞生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565年,他的父亲名叫净饭,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非常英明仁慈。母亲摩耶夫人,..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里面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在《心地观经》里说:..
这一趟到来,见你们各位都很诚心的拜佛、念佛,还有礼忏,这是很好的。不过我对你们讲:“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有..
《吉祥经》云:“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三宝哀摄受。”佛教徒常用“六时吉祥”作为祝福语送给同参道友或护法檀越。大家都知道“六时吉祥”..
假如上师是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通过他的殊胜加持,再加上自己的前世因缘,可能会产生一些奇迹。但一般来讲,最保险的方法,还是按照佛法的次第,在自己没有死之前,该修..
佛不着履,有三因缘:一者,使行者少欲。二者,现足下轮。三者,令人见之欢喜。白话大意佛为什么不穿鞋?一是,做个榜样,令修行者减少欲望;二是,显现足下的千辐轮相;三..
现在我们要学,从哪里下手?这是我在讲席里头常常说,劝勉同学们,从哪里下手?从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你从这下手;放下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这是从总的纲领原则..
佛教我们“放下”,“放下”非常重要!“放下”,是不放在心上,不是叫你什么都不干了。什么都可以干,别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造业,不放在心上叫“造净业”。佛菩萨不放在..
昔违尊圣教,今生大忧惧。愿以皈命尊,求速除怖畏!从前,弟子违越了你们这些尊圣的教诲,如今发现自己将因此受报而十分恐惧。从现在起,弟子要皈依你们并依教奉行,但愿弟..
《地藏经》可以说是四众佛弟子必修的经典。《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超拔过去世的怨亲债主令其..
即然称为共修,就应当要有共同的理念,统一的方法。比如说,共修念佛的,就应当一心念佛;共修持咒的,就要一心持咒;共修《地藏经》的,就要一心诵经。以此类推,于八万四..
在治病上,每部经的治病功能不同。我前面讲过,真正超度鬼道众生的经,是《法华经》和《金刚经》。地藏经是让人人格完善的经,尤其是心理不健全,乃至婚姻感情受伤害后,或..
欲界、色界、无色界都在当下一念。任何境界都不能住,一住就是生死。过去许多人出毛病,多出在轻安,贪着轻安,贪好过,即是欲界生死。身心暂时休歇,轻安自在,话头忘记提..
1情欲这一关不能突破,念佛都不能成就。那要怎样去断?一定要明理,你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你就晓得它是有害没有利,中国人所谓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你还敢碰它吗?2佛法..
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名字”,依止圣言量的这些“名字”。“名字”在娑婆世界主要是靠听闻,听“闻”大乘的正“论”以后,我们能够依教观..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闻熏”就是我们反闻的一种观照智慧;“精明”,..
有一种人,一辈子都不会老。岁月好像遗忘了他(她)们,老去的只是年龄,不老的却是气质和神色。那是因为他(她)们身上都有这些特质,缺一不可!成年后依然保有一颗童心特..
《围炉夜话》言:“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为人处世,只要处处存有敬意,便能理顺所有头绪。人,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其实,我们中国人从不缺敬畏。孔子说..
假如上师是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通过他的殊胜加持,再加上自己的前世因缘,可能会产生一些奇迹。但一般来讲,最保险的方法,还是按照佛法的次第,在自己没有死之前,该修..
逢年过节到庙里烧香祈福,是我们国人的传统。正月初一那天更是人山人海,寺院道观都是香烟缭绕,功德箱里塞满了钞票。每个人焚香下跪的时候,都在心中祈福,希望神明能够为..
「专念彼佛,是明修观。」这“观”就是念——念佛,我们一般人讲观念,我们六道凡夫观念错了,看错了,也念错了,都是观念当中不知道诸法实相,不晓得一切法的真相。头一个..
或许你也曾经遇到过在寺院附近被人拉住搭讪:“有佛缘”、“面相好”,或者能够帮你“逢凶化吉”,那你有没有发现,不少佛教寺院的外围,看相、算命的招牌正渐渐变少?你知..
【淡然安静守护慈悲】别期望所有人都能懂你,那是不可能的。更不需要强求着去懂所有人,那是随缘的。大千世界,每个人都不相同,无需强求一致。在心情糟、烂、差的时候,用..
《大品般若》说:菩萨摩诃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吉藏大师在《大乘玄论》里边的解析是:为着有(执有)者说空,为着空(执空)者说有。执着有的人认为六道轮回是实实在在..
枯木也有机缘逢春,只需活着就有期望!(图像来历:资料图像)求死,是弱者的行为;要活,才是勇者的形象!生命是活的;活着,就可以看到生命的荣耀。逝世,就像日落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