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求学或者求道,生活安定是先决条件,生活不安定就无法安心求学。所以,章嘉大师劝导我,只要真正为佛法、为众生,而不是为自己,一生就有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无论是顺境..
圣空法师答疑:发愿后,没能力还愿,佛菩萨会不会怪罪我?摘自:《50届楞严法会》问:弟子曾经在佛前发愿,但现在没能力还愿。请师父开示,我该如何忏悔?菩萨会不会怪罪我..
圣空法师:诵咒或念佛梦见佛菩萨表示什么?问:我经常在梦里诵咒或念佛,昨天中午梦到观音菩萨在虚空开示,情景非常清晰殊胜,那种喜悦无以言表,渴望师父就此现象开示。答..
佛前供花有什么说法?佛前供花,是将鲜花用器皿供于佛前,此为佛门仪式之一。将世间最美好的献给诸佛菩萨,而佛菩萨慈悲,总以种种方便启迪我们。花代表因,所谓“花开结子..
很多人到庙里去,供养一点钱,就大咧咧地要求佛菩萨保佑自己,保佑发财,保佑一切顺利,不久之后就和人抱怨说,这个庙不灵,那个佛菩萨不灵什么的,但是实际上,他根本就没..
问:善导大师“教念弥陀专复专”,是不是不能念别的佛菩萨名号?常敏法师:这是善导大师慈悲,殷勤劝告我们,众生往生净土是依靠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悲..
我现在已经九十六了,我深刻体会到我的灾难重重,但是呢,最后都能转化了,这就是佛法加持。你有一分的信仰、信佛,十分的感应。岂止十分呢?一百倍,一千倍!我们只是信佛..
编者按:佛教说心即是佛,又说众生平等,为何我们还要礼拜恭敬诸佛菩萨呢?这是否有违佛教教义呢?针对这个问题,一代大德赵朴初老居士做出了回答。诸佛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编者按:去寺院在佛前虔诚礼拜,许下的愿望,佛菩萨到底接收到了吗?怎样才知道佛菩萨有没有在暗中加持我们呢?广东佛学院讲师、光孝寺知客佛慧法师做客凤凰网佛教直播栏目..
正信的佛教。(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佛教是主张焚烧纸库锡箔的吗?不,佛教中没有这一项迷信的规定。中国人用纸钱焚烧的习俗,是自汉朝以后开始,比如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屿..
把佛菩萨像戴在身上当护身符如法吗?把佛像当做护身符来佩戴,按佛法来说,也不能说不对,但是必须要如理如法才行。在藏地,很多人都是把佛像戴在身上当护身符的,很多高僧..
我们这一段是讲到法身的相貌有五种,第四是常住为相。那么法身的相貌,就是说它是常住的,也就是说它没有生灭变化。那是恒常存在,没有消失跟断灭的情况,叫作常住。这当中..
偈的读音是「jì」,偈的梵语是(gāthā),翻译为颂,这是古印度的一种文学体裁。偈是佛经中常用的形式,通常用作歌颂或赞美佛德。标准是四句为一偈,类似于中国的诗歌,..
寺院经常可见捧着鲜花前来礼佛的信众,佛前供桌上,通常也是鲜花环绕,佛菩萨展露慈容,宛在从中笑。难道佛菩萨和我们一样爱娇艳美丽的鲜花?佛前供花·有什么说法?佛前供..
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对寺院的大雄宝殿都不会陌生。走进寺院,我们常常会看到佛教寺院的正殿,一般都叫“大雄宝殿”。那里是上香礼拜的必到所在。即便很少去寺院的人,也都听..
诸佛菩萨加持力,那得你自己发心,还有你得求他。有人这样问我,他说:若是念经、拜佛、进佛寺都要供香供花,佛也受小恩小惠,佛菩萨也得给他点好的,不然他不加持你。我说..
只要你有缘能够念一遍,真的是不可思议!诚心供养能够得见此文的大福德有缘,也就是供养诸佛啦!佛陀在舍卫城时,突然出现一大片光明,除盖障菩萨询问其中原因,佛陀说这是..
诸佛菩萨从本具佛性上来说是无二无别的,但在报身的显现上,还是有因缘的差别。本文从一些外在形象上的差异,教您认识佛菩萨。诸佛菩萨的分辨主要依据是:手印、持物、发冠..
在佛经当中,为什么经常会看到佛菩萨与光明、音声有联系?光明越好,视觉效果才能最佳。昏暗的光明,视觉不清;明亮的光明,视觉清晰。凡夫肉眼所缘的波段极为有限,佛的佛..
——记一次助念文/慧诺有一张动物救助的海报,上面是一只大猫环抱着一位老人。海报的主题叫做“Who?rescues?who?”也就是“谁拯救了谁?”在书院参与义工和助念的活动..
第一个,菩萨看到这个“有情”,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的业障。这个重大业障有二个解释:一、他本身福报不够,承当不起。你没有那个福报,菩萨施给你也没有用。你看目犍连尊..
莲花:表征清净无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为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这种美德与特征,佛陀喜欢拿莲花作譬喻。而莲花在佛门中,为佛菩萨所常拿来作譬喻,表征著清静、无染、光明..
学法时,学哪一法,心念就住在哪一法,要全心投入。至于念住,念住不是我们坐这儿不动、入定叫念住,念住是随一切事物,做哪件事就住在哪件事上。诸大菩萨利益众生时,他的..
没有慧眼,可不要乱说话。读了下面的文章就会知道,奇人大成就者,阿罗汉,佛菩萨,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没有慧眼不知道而已!本来我们的世界就是凡圣同居土,谁知..
问: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答:所谓的感应,即自心对心外各种事物产生的反应。人们看到圣人的画像,寺庙的佛像,阅读佛经,以及在夜梦中所历种种境界,凡有感于心,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