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学首次写原创给师兄们,缘起于很多师兄申请做敬佛义工,在了解其现在工作状态时发现:大部分由于不努力造成“工作不忙”,有空到佛堂做义工、有空给敬佛做义工。末学咨询..
请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深信缘起因果,净化心灵,戒杀护生,少欲知足,勤俭节约,拯救生态,保护环境。这就需要我们从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尽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佛教确切相信,自己所修的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人。所谓回向,就是从自己的方面,回转朝向他人的方面,这是属于心力的感应,这在上面一节中已经大略说过。这是由于自己的心力..
劳动节期间,敬佛的义工们仍然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有师兄奋斗在一线整理文章、有法师24小时回复忏悔业障等。我们有位在海边陪家人的师兄,每清晨赴海边检拾渔民杀鱼后扔的..
一、无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人戒杀放生,则人人全其慈悲爱物之心,而刀兵劫运,亦自消灭于无形,此转移世运之绝大运动也,深望大政治家,大教育家,..
问:如何看待福德与功德对现实生活和修行的意义。修行者应该如何追求福德和功德?静波法师开示:福德,福就是你要结缘,你要付出;德,功德,功德就是智慧。《法华经》说“..
写给苦难师兄:末学首次写原创给师兄们,缘起于很多师兄申请做敬佛义工,在了解其现在工作状态时发现:大部分由于不努力造成“工作不忙”,有空到佛堂做义工、有空给敬佛做..
每逢初一和十五,很多寺院或是佛堂都会举行放生、供灯等法事活动,也有很多人都会去庙里烧香拜佛,尤其是有名的寺庙,香客众多,门庭若市。我们要了解初一和十五对于佛教来..
什么是正法住世?你老老实实去修行,不好虚名假利,不贪供养,就是正法住世。如果每个出家人能持银钱戒,能坐禅,能日中一食,能时刻搭袈裟,严持戒律,就是正法住世。正法..
编者按:《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梁释曼陀罗仙译,清乾隆年陈孝泳泥金写本。经折装,每半开5行14字,上下双边,黑光蜡笺纸,泥金隶书。卷首有泥金绘佛说..
印光大师指出,在佛法中,“菩萨弘法,或顺或逆,种种方便,不可思议”,有些是出乎我们意表的。我们学佛的人,如果知见不圆融就非常危险,很可能会诽谤圣者,很容易造下极..
这十种的利益,第一种叫“安住仪式”。你天天参禅打坐总有个样子,这个样子就是个仪式。你天天参,月月参,年年参,时时参,刻刻参,都有一定的仪式。你行跑香,在禅堂里要..
据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以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不作意之力用),与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
小沈阳夫妇与上师自从2009年春节晚会之后,小沈阳这个名字对于全国观众来说已是家喻户晓。许多年来,世界各国已有多位明星皈依佛门数不胜数,小沈阳也不例外。说起这段皈依..
“佛”是“佛陀”的汉文简称,“佛陀”是梵文Buddha的音译,意思是“觉者”。但觉者只是佛陀这个词的字面含义,它的真正内涵远远超过了这个词义。藏语称佛为“桑吉”,“桑..
信众:师父,我问个问题,因为最近几个月我老公一直在生病,我一直在读经书上的一些咒语,我想为什么我读经我会有功德呢?还有念咒,菩萨佛念咒会有力量,为什么我们普通人..
祈求上师的加持,即使是为了拯救一个众生,堕入到炼狱当中过上一百个劫,我也心甘情愿,决不灰心,用这种大悲心完成精进波罗!精进,就是勤奋,是一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
佛教确切相信,自己所修的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人。所谓回向,就是从自己的方面,回转朝向他人的方面,这是属于心力的感应,这在上面一节中已经大略说过。这是由于自己的心力..
经典中记载,共有四种功德:第一,身体不放松,不会因散乱而产生不如法的念头和行业;第二,不失正念,狮子是百兽之王,睡眠中不会失去正念,我们依止卧式而睡,也不会忘失..
尼师:师父,我行般舟时候的发愿,就是为众生念佛,都快速地得到三昧。慈法法师:你好,请坐下,我听懂了,打着念佛为众生的旗号,自己想得三昧。为众生是幌子,得三昧,自..
抄经就是写经,也就是书写经文。抄经就是用最虔诚、最恭敬的心把佛陀说的法,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下来。抄经有很多好处,除了很大功德利益之外,还能培养我们的定力。一个人..
为什么都在谈功德呢?功德对成佛来说很重要吗?现在社会讲的是金钱、地位、权力,没有钱是寸步难行。在佛的世界里面,功德是不是跟金钱一样的用途呢?福报与功德,它们俩是..
为什么专念阿弥陀佛,比杂念诸佛菩萨,所得世间利益超胜?净宗法师答:一为专念胜过杂念。二为弥陀胜过诸佛。人的心力有限,凡有所求,必须集中心力,才有好的效果。俗话说..
供灯有世间、出世间两种功德。从世间角度讲,供灯者生生世世眼目清净,不会变成盲人,纵然即生中眼睛不太好、身体不健康,通过供灯也能双目复明、获得健康,还能发财、长智..
改变命运三部曲之三:靠自己发菩提心、修一切功德,不如称念佛号!在《无量寿经》和《观经》中多处提到“发菩提心、作诸功德”,但释迦牟尼佛在《观经》最后却特别嘱咐“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