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义一要义二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七讲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十三讲第十四讲第十五讲第十六讲第十七讲第十八讲第十九讲第二十讲第二十一..
问:弟子在《印光法师文钞》中读到说:至若女人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万万不可令其出家。印祖对女众出家甚是反对。为什么女众就不能出家呢?这是印祖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四、覆者,于自作罪,恐失利养名誉,隐藏为性。能障不覆,悔恼为业。谓覆藏者,后必悔恼不安稳故。』第四个覆的体性,是『于自作罪』。说这个人会产生覆藏,是他先前已经..
你因为忆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你在造罪的过程中形成躁动,其实这是好现象。难道你造罪时要心安理得吗?你造罪本来就应该忐忑不安,这个是正常,表示你的心中还有正面..
《唯识学》有一个名词叫烦恼障,是说烦恼的活动能障碍我们修学圣道。因为菩萨的一切功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在寂静的心境下生起的,不能够跟烦恼相..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尔时曼殊..
这四弘誓愿当中,其实菩萨是有两种:(一)悲增上菩萨:他在缘境的时候,他缘的大部分是众生的相。众生的苦恼相而发心,这种人是悲增上菩萨。就是启动他修行的动力,来自于..
我们不要轻慢出家师父,人家过去栽培多少善根福德才能出家,而我们身为在家弟子,更要心存恭敬。出家众乃三宝数,代表佛的清净幢相,他不如法是他的因果,你轻视傲慢就是招..
我们看丁七的普等三昧愿。这一段我们讲到本尊的功德。前面是针对资粮位菩萨来说,在整个修学当中远离遮障的果报而成就殊胜的果报。这以下是约着加行位的菩萨。加行位的菩萨..
问:请问犯五戒中邪淫戒的在家居士信愿持名能往生吗?大安法师答:这个烦恼很重吧!很多受了五戒,就是这条戒犯的人可能占的比例最高。首先从戒律的原则、因果来看,这个五..
问:弟子有一个问题纠结很久,万法都有因果,佛性为什么没有因果?本自清净的佛性怎么产生染污的法?大安法师答:这是一个很终极的问题。这个万法,谈万法就包括色法、心法..
关于修学位次,我们今天要注意一个观念,就是转字。《楞严经》在经文当中没有讲到一个断除烦恼,没有这句话!这是本经跟其他经典不同的地方。它认为烦恼就是真如,你不要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毗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相娱乐。时此王子。与诸婇女。在阁上共相娱乐。耽于色欲亦..
功德宝山神咒南无佛驮耶namofotuoye南无达摩耶namodamoye南无僧伽耶namosengqieye唵(ong或an)悉帝护噜噜xidihululu悉都噜xidulu只利波zhilibo吉利婆jilipo悉达哩xidali布噜..
做好事让别人知道了叫阳德,不被人知道叫阴德。阳德报得快,做了好事,让别人知道了,别人称扬你,赞叹你,给你发个奖状、锦旗什么的,表扬表扬,报掉了,报掉了就没了,德..
《经》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以戒法类通情、非情境故也。《论》云:由戒故施,得清净也。所以然者。初受戒时,已行三..
问:请益法师,念实相佛,非再来大士,难以即生亲证。再来大士即法身菩萨,入登地了,应该相信净土持名念佛,为何要选择念实相佛难行之道?宏海法师答:念实相佛,非再来大..
什么是「资粮位」菩萨的相貌?就是这个「资粮位」的菩萨发菩提心以后,他是怎么修行呢?「福德、智慧二资粮」,发了菩提心以后,你要赶快的积集「二」种「资粮」:第一个是..
你自我意识太强的人,你要离开娑婆世界很难的。因为你这个一切法的执取太重,你很难放下娑婆世界。我们在娑婆世界已经打滚太久太久太久,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一个一个对..
问:顶礼法师。弟子在静坐念佛时,没念多久就有睡着的感觉。弟子不清楚入定和睡着有什么区别?我们怎样可以入定,而不是入睡?宏海法师答:这个就讲到睡眠盖了。最近我们庙..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菩萨大众一万二千人俱。阿逸多菩萨为首。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弥勒东方去此佛刹有十不可说诸..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不复退还而失坏因,故立定慧波罗蜜多。失坏因者,谓诸散动及邪恶慧。你能够通过布施、持戒发起的菩提心,通过忍辱精进让菩提心增长广大,你还得要注意,不..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我成佛时,国中菩萨承佛威神,遍至他方诸佛前,显现种种瑞相。诸所求欲供养具,诸如香..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意根是什么功德呢?默容。因为内心是不能讲话的,它能够默默地去容纳一切..
这个众生浊是由行阴引生的。什么叫行阴呢?就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种念念造作、生灭迁流的相貌,这个叫作行阴。这个就很微细了。我们看经文。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