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是回转,向是向着一个目标,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有修学的功德不要为自己,如果说为自己求福报、求长寿也能得到,那个利益太小了。佛教给我们,你要把自己修学的功德“..

问:菩萨费尽辛苦度众生,但是往往很难见到效果,甚至不为人所理解,被非难、指责,那菩萨的付出,是不是真的有希望,是不是做的都是无用功?答:没有无用功。我们把生命的..

一、七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佛堂里摆设上百组的七供。每一组七供包括:水、水、花、香、灯、涂、食。亦有八供,则是增加乐器。这七供或八供也可以完全以水来代替。二、供水..

回向布施给众生,众生真实能得到利益吗?如果众生由于你的回向没有得利益,这也不是虚妄的事情吗?如果能得利益,那就成了我作的善他受益,还有这个道理吗?这就类似于我吃..

畜生道,人类为了要得到它的肉,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是把它的身体给杀害,把它的命给夺去了,或者说把它绑起来,关在小笼子里面。这种系缚的痛苦,我过去也有一些经验。我..

供佛像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报恩。一切众生于我们都有恩,恩德最大的无过于老师,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接受佛菩萨教诲,这才真正觉悟,成就我们的法身慧命,所以供养佛..

我们同修为什么有时候求佛菩萨,佛菩萨不能够满足我们的愿望呢?这个我们不能怪佛菩萨不慈悲,不能怪佛菩萨没有灵验。我们应该要反省我们自己:我们是否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出..

佛经中一位常不轻菩萨,是我们生活中,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常不轻菩萨:凡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大家试想:果真这样,这个社会将是多么美好、多么和谐!这个人类..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佛告诉虚空藏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一..

常常看到在劝人放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那么,《大智度论》中的原话是这样的吗?不是的。我们看看经典中..

有些修行人,虽然嘴巴上讲相信佛力,但行动上未必相信。有些相信佛力,变成了迷信,什么都祈祷保佑一番。这两种都是不可取的。佛力加持是有的,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有..

放生必至诚恳切,众必彻知所放众生必是我等多生累劫六道父母师长、至亲善友等,知此必止杀、斋素、念佛,此(止杀、斋素、念佛)为第一放生,在此基础上放生功德利益不可思..

文殊菩萨增长智慧的咒语,又称文殊菩萨心咒。有五字真言、六字真言、八字真言,还有一字大明轮咒。常常念诵文殊心咒,可以增长福德、智慧,还可增强记忆力,辩才无碍。更可..

我们在身、语、意积聚了一定功德后,一定要做结行的回向。要依靠发愿的力量来印持住这些业,使得它唯一趣向无上菩提。要以这样的方便,来使我们的大乘慧命不中断。换句话说..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只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若夫依仪诵文..

很多修行人会发现,怎么自己这两年突然的运气不顺了,怎么老破财啊。以前很好赚钱的,现在很难赚钱。甚至负债累累,而越是急着赚钱还债,就越是破财,债务越来越重。有的人..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尤其在..

「还神」是民间习俗,是与佛教亳无关系的,佛教没有所谓「还神」的思维。佛和菩萨不是我们凡夫所想,要酬谢,而心中有无量慈悲的大觉者,不贪受供养的,我们可以参看《观世..

你今生能,一定是在加持。因为文殊有他特殊的愿,文殊十大愿中就有,其中一个很重要。比如“诽谤于我,嗔恚于我。或者我与财富,与我财富。”文殊菩萨都说,皆共与我有缘,..

菩萨,是“菩提萨”的略称。在梵文中,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指成就众生,有天上觉悟的慈悲者。按大乘佛教修行并于将来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称..

中国人孝亲思想,固然值得称道,而佛法的报恩观念,尤其值得赞许。因佛法所说的孝道,不特不逊于中国儒家,甚至还有超过的地方。不说别的,单以成佛来说,一般以为佛的成佛..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上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上香祈福的..

【经典介绍】《优婆塞戒经》,七卷。北凉·昙无谶译。又称《善生经》、《优婆塞戒本》。系佛为善生说大乘优婆塞戒(在家戒),并围绕此展开,说明布施等六度波罗蜜。全经内容..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就是诸法因缘生。生命的确是遵循着一定的轨则,你今生会快乐,你今生会痛苦,都有一定的道..

一、总义(一)学受菩萨戒的重要性在贪心炽盛、私念猖獗的这个世界,人人都为自己打算,甚至亲戚朋友、兄弟姐妹之间,也是尔虞我诈、互相算计——错误的价值观已经把所有的..

一切有情众生,只要在轮回里面,由自身善恶业所感召,都有一个本质性的特点,就是苦的感受。这个苦果来自于他所造恶业的业力。比如我们这个世间叫娑婆,又叫堪忍。表明什么..

要去往西方极乐世界,除了发无上菩提心、观想忆念阿弥陀佛,忏悔清净罪业,还要累积善根福德。《阿弥陀经》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不知舍取因果就是少善根..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震撼心灵的十六字,就是地藏菩萨为救度众生发下的弘誓大愿。那么地藏菩萨究竟是怎样的一尊菩萨;他有着怎样的往昔经历;又为何..

地藏经是集合了所有宇宙的力量,集合了所有佛,所有佛菩萨,所有天主,地主,鬼王,一切力量.念地藏经第一品时,佛,菩萨,鬼王,天主,地主都念了一遍,这些都来护法。念..

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回向、转向、施向。意谓回转自己所作的功德善根以趣向菩提,或往生净土,或施与众生等。如旧译《华严经》卷十五〈十回向品〉所说(大正9·495a)..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