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庠座主”一词,见于禅宗的语录。最初是记载于大慧宗杲禅师的《宗门武库》中:“保宁勇禅师,四明人。初更衣,依雪窦显禅师问道。雪窦呵为‘央庠座主’。勇不意,堂仪才..

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觉察情感、思想、言语、行动、念头。真正的修行就是一个道理:断恶修善。禅宗丛林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行仪轨,这些律仪不仅是禅门学徒掌握佛门礼仪的理论..

在战国时代有一个大思想家叫做荀子,他提出一个理论叫「非相观」。非相观的理论就是说:他认为我们今天要研究一个人的外相,看到这个人的吉凶祸福,你研究他的外相,不如研..

回向太妙了,小小一点善事如用回向可以发展到尽虚空遍法界,凡夫心量太小了,常常修而心量仍是拓不开,粗心大意,听经时融会贯通,出了讲堂全忘了,实在说经本下课时才用得..

中国禅宗思想的两大重要源头是般若思想和涅槃思想。般若之学自东汉传入东土以来,译经事业蓬勃发展,随着般若类经典的旧译臻于完善,经义研究的热潮也随之掀起,晋宋之际讲..

常说的十恶不赦是哪十恶?与佛教十恶有何关系?民间说的十恶不赦是封建统治阶级制定的一个刑法,老百姓犯了罪的时候,当遇到改朝换代,贵妃添子等喜庆事情,皇帝有权恩赦天..

《法华经》第七品是化城喻品,化城是假的,不是真的目的地,好比文学上描写的海市蜃楼,又如电影上的亭台楼阁都是画的,不真实的。中国小说《西游记》上讲,唐僧取经到了小..

“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ā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Yathābhūtam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

孝敬老人1、孝敬父母,是佛陀的重要教诫。知恩、报恩是佛陀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应该报答的诸种恩德中,如父母恩、国土恩、三宝恩、师长恩、众生恩等等,佛陀首重报父母..

这是我看到的一本小册子,内中记录了一个通灵人所看到的不同疾病患者的疾病来历,希望能对大家观察自己的病因有所帮助。这个人所看到的事实,是我们没有天眼功夫的人所看不..

修行要有大的生命观。我们一般都很容易“说的到,做不到。”道理都懂,但道理总是战胜不了我们生命中带来的各种力量。比如夫妻不和,谁都希望夫妻要好,却为什么总容易吵架..

我们皈依佛以后,不能皈依天魔外道,不能皈依世间鬼神,不能以他们为真正的皈依处,但是可以供奉他们。皈依是四种决心:以佛为导师、法为道、僧为道友、上师为真正怙主的决..

许多人不知道烟的由来,认为佛陀的五戒中没有烟戒,所以抽烟应该没什么关系。其实吸烟的危害不差于杀、盗、淫诸罪。在释迦牟尼佛转法轮时,有个诽谤佛法僧三宝、破戒的弟子..

普贤王如来、五方佛、释迦牟尼佛三者一味一体,并非别别他体,他们仅是观待不同有情而分别作的安立。普贤王如来,乃心的实相本体,是法身佛。他并无报身、化身那样的刹土,..

《地藏经》上说过“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为什么看一句佛经就能得这么大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

佛在《玉耶女经》里说到,上等的夫妻关系是互相欣赏,中等的夫妻关系是能够互相理解,下等的夫妻关系是能够互相包容,如果连包容也做不到,那么夫妻在一起,就只有互相伤害..

从现实生活来看,佛教的戒律意味着什么呢?简言之,“遵守佛教戒律意味着维护自尊,意味着弥补自身的漏洞,意味着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意味着成为一个内心和谐、正直而善良的..

什么是中阴身?是鬼吗?与神识有什么关系?《俱舍论》、《瑜伽师地论》等很多论典都讲到中阴身。中阴身属于生命的过渡形式,在这期生命到下期生命转化过程中出现,处于死有..

一、佛经告诉我们,学佛可以做到【一切所愿任意满足】一般来说,学佛必有所求,从大的方面说“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从小的或世间角度来说,总有一些愿望想达成,无论是健..

现在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不管信佛与否,不管是出于美观还是保佑平安都喜欢佩戴佛珠,那么佛珠究竟有什么样的来历?佛珠都有什么样的材质?佛珠到底多少颗?佩戴佛珠..

为什么知道一定要万缘放下?菩提心开悟了,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人,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万缘放下;还会起心动念、还会分别执着不行,这凡夫..

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烦恼。二余俱尽。我们看念老的批注。这一段在念老《大经解》里面是第叁小科,「明极乐菩萨德行圆满」。第一个要『知一切法,悉皆空寂』,这八个字..

善士提问:阿弥陀佛,师父好,想请教您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这里没有佛堂,前年,有位桥居士在他家里建了佛堂,我们到初一,十五去他家念佛,可前两天听一位师兄说去他家念佛..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自下正释经文义。分为三。谓序正流通也。此品即序分。从问答品。讫广重颂。凡十七品。名正宗分。最后一颂。名流通分。初四卷本。..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自序品第一卷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名璩)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

维摩诘经卷上亦名不思议法门之称佛国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千。菩萨三万二千。皆神通菩萨。一切大圣能随俗化。佛所住者皆已得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

金刚经第一品法会因由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