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佛第一步做啥

那日,净洹问我:学佛至今你有什么变化吗?细细思惟,这一年半来,学佛、持戒带给我不少变化。其一,因为持不杀生戒,现在去菜场,活禽水产那边看都不看。以前却无感,买就..

班上有同学很郁闷,说家人觉得他学了一年佛法,没啥变化。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家人对修学的我们是有期待的,对我们的言行是有要求的,社会上对学佛之人应呈现的素养也是有标..

“在无限生命中生生增上,为利众生愿成佛”,这就是我学佛最大的动力。我为什么要修习佛法?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是在三年之前,我还没有接触佛法时。因为我对生活有太..

人生在世,不仅要解决家庭、感情、工作等现实问题,还要面对生命、生死等充满困惑的永恒问题。我今天重点分享佛教信仰带给我的心态变化。当然并非说我在道德、精神追求、或..

昨晚,与母亲争吵。起因是她对我学佛极力反对,认为那是年龄大的人该干的事,而我现在如此年轻,应该好好工作,没有哪个年轻人像我这样。而且,母亲还觉得我这种做法很忤逆..

缘起:前两天参加实习辅导员培训,感恩慧元师兄身体力行的引导,对八步骤的运用又更加清晰一些。早上恰巧有师兄聊起大家对法的受益不是很大,应该是修学方法还没用起来。刚..

学佛到底难不难?难在哪里?不难在哪里?当真切认识到三级修学模式的殊胜,理解、接受、安住于模式时,就不难明白这些。我虽然年龄奔七,人生阅历也比较丰富,退休在家,生..

问:若在学佛之前因不相信有这么一个容易法门,而说了诽谤佛的话,现在信了,也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问怎样忏悔学佛之前的罪孽呢? 大安法师答:学佛之前,如果说了诽..

问:有些助念团在助念结束后,见亡者的身体没有软柔,就乘给亡者更衣时,用力将其关节掰软,换完衣服后,家属看到亡者全身柔软了,就以为往生了,有些家属也会因此而皈依..

这篇文章,原本想再过几年写,凑足十年再来动笔,多积累一些经验,厚积薄发,但是写作多年又有一个经验,灵感就像天边的云一样稍纵即逝,如果灵感来时候不把它记录下来,一..

圣空法师开示:为什么学佛精进、布施供养了还堕地狱?这次是精进禅修法会,因为我意识到今生如果不好好修行想要了脱生死是非常困难的。前几天我看了一篇文章,说是有一个人..

有些弟子会在学佛后认识到,修行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自然会投入更多精力。不过我们现在所引导的是菩萨道的修行,不是要放弃一切,而是要更积极地做有益社会的事。我们提倡..

佛经上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就是说,修行的人、学佛的人、修善法的人,不要放弃任何细小的好事。因为任何重大的事件、任何极为庄严的功德、任何..

问:请问法师,运动员学佛吃素体力跟不上怎么办?大安法师答:这个观点完全是一种妄念的产物。怎么能说吃素体力就跟不上呢?吃素是最好的营养啊,蔬菜是阳光的食物,能够使..

成功应有的观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业能成功,事业能成功,做人能成功,什么都能成功。但是成功先要建立一个好的观念,你没有好的思想观念,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想要成功..

慈舟老法师说,学佛从受戒开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不要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极乐净土,也不要说了生死的话。但持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持戒就是不顺于无始劫来的..

末法众生障深慧浅,这个障有外障、有内障,我们先看外障。现在学习佛法,比如我们出家人现在去住持寺院,如果说福报不够大的话,处处是障缘。你在世俗就像我,有时候做个佛..

1.改脾气是关键学佛后,首先要改掉生气的脾气,因为它一起来,就火烧功德林,前功尽弃!我们面对不顺心的一切境界,首先要深信因果,别人怎样伤害我,说明我前生就怎样伤害..

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同学,大家发心出家有种种的因缘,都是非常的难得。《佛说出家功德经》讲述一位王子的出家因缘:毗舍离国有一位王子叫鞞罗羡那,贪着五欲享乐,佛对..

圣空法师:学佛不是去指责要求别人,而是要求自己为什么干活的时候不让你们散心杂话?一说话心就散了,心散了就要出问题:第一个干不好,第二个容易发生事故。因为你在世间..

※※:师父,佛法在人世间,家是道场,而又为什么劝人出家?非要出家度人吗?经上讲我沙门欺诳白衣,白衣指的谁?宽见法师:阿弥陀佛!哎呀!这个问题对佛法的理解有很多的..

一个学佛的人首先要学会做人世间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也教我们做人,比如儒家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仁,就是要有慈悲心;义,就是要有德行;礼,就是要循规蹈矩;智,就是..

我们从腊月的二十三开始,经过传统的过小年,到今天初五我们接财神。过小年的时候,我们请灶王爷喝糖水,把嘴抹得甜甜的,上天言好事,然后下地呢,还要把福报啊、福气带回..

有了这些感知,说明你学佛走对了路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1.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没有学对,有时甚至会..

学佛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看待世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由于受到自身视角的限制,往往是不全面、不准确的,而这种片面、有偏差的认识决定着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所以我们..

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遇到惹我们生气的人,就想一想他们过去世也曾经像我们现世的父母一样,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照顾我们..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