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居士可以吃肉吗

胜义谛正世俗与倒世俗黄国达佛法说:这个世间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生命也同样存在着痛苦的因子,而人之所以有各种忧悲恼苦,除了外在人事物的不如意以及生理上的衰老、受伤..

从四圣谛谈心灵创伤的疗愈黄国达佛法向来被归类为宗教,称为“佛教”,或看成深奥的哲理,称为“佛学”,然而以佛法的原貌来说,原始佛教的核心在于四圣谛的生命体验,在某..

谈感应与神通黄国达神迹、超自然现象及人类的心理需求人类对未来有着各式各样的梦想,在现实世界里,可以实现的称为理想;无法实现的,即寄情于宗教。如果确实能进入另一个..

空的创造性黄国达般若经云:「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般若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空是大乘菩萨行的关键修持,悟入空性,就可于诸法实相了然于心,称为「根本智」或「..

自性见的消融黄国达“自性”是什么?这是在众生的认知中,直觉得事物的存在有着固定不变的实体,但在深层的观察之下,知道凡是对事物的实体的、固定的、单一的、孤立的认知..

三种般若黄国达很多人研读中观思想,但是谈到如何修习中观,却并不清楚,其实中观思想在于阐发般若,修习中观就是修般若,现在依般若的三种层次来说明:一、文字般若:这是..

止观禅修的要点黄国达许多人谈修行都知道「止观双运」,但止观禅修内容深广,到底详情如何,不容易明了,这里就笔者个人的浅见试着作剖析:以中观为主轴来说明,般若慧的修..

从往生净土到人间净土黄国达在中国佛教里,净土是很重要的思想,以《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为中心,持名念佛,死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观,几乎可说是一枝独秀,可是在..

中道的智慧黄国达佛教讲中道,避免偏激的观念和行为,中道的正确意义是什么?中道阐释的是不落两边的正中的道路。佛陀曾比喻说,上游的木材如果要顺利的运送到下游,耍顺着..

不一不异黄国达任何观点都只是「想蕴」的运作,都只是应机说法的方便,真实是无法言说的,所以,「差异」是可以改变,可以统合的。但是统合并非统一,见解一致只是假相,只..

无念、无分别的探究黄国达佛法不共世间的之处,在于觉悟诸法实相的般若智慧,或三法印的契入。对于般若的无念、无分别,有些人没有真正的体会,容易与禅定的无念、无分别混..

智慧的观照黄国达『中观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由听闻、思惟而修习止观,即奢摩他与毗婆舍那,毗婆舍那是观慧,也就是般若直观-..

五蕴无我黄国达什么是无我?杂阿含经中多说“色、受、想、行、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杂阿含第八三经:“多闻圣弟子于色见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正观。受、..

扭转惰性精进修行黄国达精进能成就道果?许多人会有一个印象:觉得修行很难,一打坐、一念佛就妄念纷飞,听经闻法,回家之后就淡忘了!刚打完佛七、禅七,每天按时用功,久..

不增不减黄国达学佛修行的中心课题在于心灵的解脱自在,而要解脱就必须断除烦恼。以佛法的修行来说,戒律可以防非止恶,禅定可以收摄心念,但唯有智能照见实相,真实如理的..

“开悟”的迷思黄国达修学佛法若不具备正知见,很容易走错路;“开悟”是许多人向往的,但其中却有着许多的迷思。有人执着空,以空破一切法,甚至包括是非、善恶等世俗约定..

观想与观照黄国达一般人谈到修持,多以宗派的格局来讨论,如禅宗的默照或参话头,净土宗的念佛,密宗的持咒与观想大手印、大圆满,乃至最近的南传佛法的四念处的修持。但若..

生活中的观照黄国达前言*现代人的修行方式一般我们谈到观照,往往想到的是自己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屋子里,或是在森林里才能修止观。但是事实上现代人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现代..

佛法的真实受用黄国达佛法是觉悟的宗教,可以使人内心达到宁静,祥和、智慧、慈悲,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实际上,许多人学佛多年之后依然内心允满烦恼,不能深得佛法的受用..

中观般若的特色黄国达龙树菩萨的中观学,在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一般人谈到修行,却不知中观如何修,以为中观只是高明的理论而已。其实中观的真义是中道的正观,是..

正见与迷思黄国达世间乱源在于没有正见世间是一个大矛盾,多数人都在追求社会和谐、族群和解、国家安定、世界和平,可是却永远有着许多纷争、冲突、动乱和战争。而世间所以..

缘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黄国达一人生的际遇与应对方式人生的际遇千差万别,当遇到逆境、困境时,有些人怨天尤人,有些人自暴自弃,有些人算命、改运、求神、求加持,有些人逆..

佛法的判摄与抉择——兼谈印顺导师人间佛教的理念黄国达现代人学佛常会遇到一个困扰的问题:在某一个机缘下,听到老师、法师的说法、或看到一本佛书而进入佛法,但是当他接..

转识成智黄国达唯识学以法相的细密见长,在教理行果的诠释上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其中而谈到“转识成智”,实为修习般若智慧的精要。“识”的意义是“了别”,唯识学建立八种..

大乘佛法对五欲的态度黄国达佛法在人间,学佛的人处在现今物质丰裕、而心灵却相对空虚的时代,与佛陀时代的文明相反,佛陀时代物质没有现在丰裕,宗教修行却相当风行,许多..

寂灭为乐黄国达学佛的人常把“了脱生死”挂在嘴边,但是什么是生死?为何有生死?解脱的原理何在?如何才能解脱?雪山半偈前半偈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后半偈则是“生..

超越心灵的迷障黄国达人如何被物质、感官的享乐所麻痹?情爱如何使人苦不堪言?思想如何让人作茧自缚?宗教神秘经验如何令人迷失正道?如何经由对五阴——色、受、想、行、..

苦的生起与息灭黄国达人生历练丰富的人多半能感受到“人生如苦海”的意思,所谓的怏乐只不过是苦的暂时解除而已。那么,苦是如何生起又如何去息灭呢?人生有什么样的苦?成..

当下的十二缘起黄国达十二缘起本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所悟见的生命真相,这是苦集二谛相生的说明,也是当下观照身心、止息烦恼的法宝。十二缘起的内容是什么?即无明缘行,行缘..

中观"无自性"之研究无自性是事物的真实状态,犹如行云流水般的畅通,形相不断地转换,鲜活而丰富,不是任何东西可以局限的;可是当自性见生起时,犹如水结成冰,一块一块地..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