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作梦,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四、五十年前,我有一位一起学禅的朋友,他的太太也想一起来学,他这位太太很娇,也很折磨丈夫,很爱丈夫,拿感情折磨丈夫。有一天她来看我..
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喜庆时,说很多好话,就能永保吉祥?新婚之夜,枕边放几个铜钱,就能确保一生富贵?新婚喝了交杯酒,就能白头偕老?堂中供奉了神灵,就能万事..
善根指的是什么呢?善根指的是破恶、生善的根本。你可以把善根理解成好的根机、好的基础,善根主要是针对身口意三业的善法而言的,因为身口意三业的善坚固,所以称为根,根..
一日禅:真诚的付出收获的是感动生命本该充满了感动。如果你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努力为别人付出,你就会发现,有那么多人也和你走着一样的路,一样用心去爱着这个世界,你..
一日禅:人与人相处靠的是真诚交人交心,浇花浇根。真诚的人,走着走着就走进了心里;虚伪的人,走着走着就淡出了视线;虚伪的人,认识了一辈子,却只若初始,难以交心;而..
一日禅:你拜的是泥菩萨吗?如果我们将一张布做成衣裤、鞋垫之类的东西,大家一定不会对它们产生恭敬心,甚至别人用过的,还有点不愿意接触。同样是布,如果做成国旗,我们..
一日禅:人生最宝贵的是平常心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执着于事物,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如能看破放下,心无挂碍,就会无所畏惧。人生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当你..
一日禅:世上最公平的是因果世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古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为人良善者,行事无愧于心,自然心胸豁达,诸事顺遂;作恶多端..
一日禅:憎恨别人损失的是自己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不宽恕、原谅众生,陷入执着,是苦了自己,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在逆境中以“欢喜心”来转换当前..
一日禅:人生最重要的是经历世上没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人活一世重要的是经历。苦也好,乐也好,过去的不再重提,追忆过去,只能徒增伤悲。当你掩面叹息的时候,时光..
一日禅:不在背后说别人的是非背后说人是非,不仅自己的名誉受损,也结下恶缘,自赞毁他反而败德伤名,得不偿失。好名声之道,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高尚的品德,愿意挺身而出..
修行的目的是了脱生死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了脱生死,发菩提心,广度众生。若能不忘初心,珍惜种种善缘,舍离乱心戏论,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不仅在菩提道上能有所契悟,更能..
受持五戒《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过去,在罗阅祇国外五百里处有一座山,山中住著一户人家,男女老少共有一百二十二人。他们以打猎為生,..
一、五戒的精神与实质从培养慈悲心的观点出发,佛陀希望我们要不杀生;从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尊重他人的财富出发,佛陀希望我们戒除偷盗;从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个..
佛教五戒中的戒盗窃的说法和果报【怎么持不盗窃戒】在当今社会,盗窃是如此之遍及,盗戒易犯难持,但只需咱们认识到盗窃对己对人都是有害而无益,及认识到犯盗窃戒的本源地..
多人一传闻释教,就立马绕路,由于释教中的东西感觉太唯心了。特别是一些墨守成规,感觉要施行起来太难做到了。许多中国人有个传统的思维,做人只需不越界就行了,尽管做不..
学佛的人一切都要很谨慎、很小心,时时观照自己的心。所谓“差之丝毫,谬之千里”。学佛学来学去,学得堕地狱了,为什么?就因为没能依教奉行,没能真正不打妄语、不偷盗、..
不饮酒这一条戒是属于遮戒。前面四条是性戒,不管你有没有受戒,犯了都有罪。遮戒是防止、是预防,它本身没有罪。譬如喝酒,本身不是罪,但是酒醉之后会做出杀盗淫妄;由此..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生者资之以用耳。加恒修居士微信号(hengxiu1)分享您的..
不偷盗戒首先是指不可暗偷、明抢。其次,各种非法获利行为都属犯偷盗戒,有的甚至比单纯的偷盗更严重。所以这个戒不一定像看上去那么容易守,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路..
弟子还尚未真正皈依,但在佛像前口头皈依过。我想问一下,如果平时,逢年过节,朋友聚会时,免不了人情,过过场面,也就是酒杯里半杯的样子,喝一点。多绝对不喝,绝对不让..
作为佛教徒,都应该知道在家居士所应遵守的五条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大家有没有发现,前四条戒律看上去约束的问题比较具有原则性,规定的范畴好..
1981年,24岁的如瑞削发为尼,继承通愿老法师的遗愿。34岁只身返回五台山建十方尼众的道场,未落发时不知出家事多,出家后才真正体验到出家人不是为自己活,而是为众生而活..
有一位高僧酷爱陶壶,传闻哪里有好壶,不论路程多远他都会前往鉴赏,假如中意,花再多钱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壶中,最中意一只龙头壶。一日,一个久未见面的老友前来访..
我经过将近七十年学佛修行的体会,觉得我们人生除了生活以外,好像没有第二件事。--净慧法师佛法如如万法融,真真俗俗本圆通;若能悟得无他事,只在寻常日用中。--太虚大师..
圣空法师:什么是“反闻”?天天在用却到处找不到的是什么呢?——【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五供也称五献。通俗的将是将五种供物供于神明,除了日常道士值殿之时供奉五供以外,在道教的各种斋醮科仪中,高功法师们也会把五供献祭于神明。这五供指的是香、花、灯、水..
圣空法师:在家居士什么条件可以受五戒和菩萨戒?问:我们在家居士修学到什么条件下,可以受五戒和菩萨戒?在家居士修学到什么程度可以受五戒和菩萨戒呢?也就是说做这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