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上讲: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

越来越自我迷失的人类但是我们这些人呢越来越自我迷失,所以我也是要推荐大家以后要看看《起世经》,我们人是哪里来的,怎么样演变成现在的样子的。在经典上记载我们地球上..

菩提心生于佛同住虽然你带着这样一个高度的觉悟,大慈大悲的菩萨心,你现在成了人间菩萨,但是在世间上有人不理解你,有人会冤枉你,有人会嘲笑你,有人会讽刺你,甚至你这..

恭敬清净欢喜心生我们现在活着的人要很努力,要多听经闻法,多培养恭敬心。恭敬心很重要,你有恭敬心,你的心才清净。光直接讲清净心,什么是清净心?不明白,要生出恭敬心..

「忏悔」是一种〝勇于面对自我〞的修道当过失发生时~~「客观地」觉照〝自己的错误〞,「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无知〞,「坦然地」面对〝错误的结果〞,「柔软地」放下〝我执..

“四谛”’“八正道”等名相,以前在佛学院就已知晓,但都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而且还一直有个错误的知见,认为修行如果在名词名相上打转完全是本末倒置,应该在实修上下..

问:有人闻说西方净土,心生好乐,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答:若果心生好乐,定起希求。若起希求,必然念佛。好乐不希求,定非好乐。希求不念佛,岂是希求?好乐、希求、念..

所谓加持实际是自我加持其实加持,我告诉你,是你自己加持自己,不是佛菩萨加持你。因为,佛菩萨加持你怎么样?师父加持你怎么样?是无分别心加持,什么时候、什么时间都在..

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最陌生的也莫过于自己;最亲近的是自己,最疏远的也是自己。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不认识自己的心性。想要看清自己的缺点,读懂自我的过患,是一件不..

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是指我们能够把握“当下的我”。我的定义是什么呢?佛教中的“我”,是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是常、一、不变,称之为我。佛教说世间一切无常,万物都在不..

佛教中南无阿弥陀佛,到底代表何意?翻译过来,让人心生欢喜

屠刀之下或是亲人佛教动画

文|杨德伟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变得越加丰富多彩,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悄然地发生着改变。而由此引发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不论是人与人的竞争与攀比,人与动物、人与自..

恭听《慈经》,开启认识自我的门进入三级修学以来,每天的定课和小组共修、班级共修都有恭听《慈经》这一环节。刚开始,我并不明白仪轨中为什么会选择《慈经》,只是跟随师..

一颗温柔的心与弹性的思考能力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温柔、有弹性的心能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相对的,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检验一个问题,也是一种弹性思考的训练。在今..

进入三级修学以来,每天的定课和小组共修、班级共修都有恭听《慈经》这一环节。刚开始,我并不明白仪轨中为什么会选择《慈经》,只是跟随师兄们毫无目的地听着而已。在听的..

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有意无意的刷着自我存在感。这种刷存在感的动机,其实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对于自我真正意义的陌生感,因为不了解,才会想通过各种方式..

阿弥陀佛在因中行菩萨道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都是真实心中作。所以修行人如果不真实,就不能和阿弥陀佛的佛性相应。和阿弥陀佛的佛性不能相应,那我们念佛的清净、..

人之长相,分体貌和心灵。五官之美如花开艳阳,直接;而精神之美似暗香浮动,需依托,靠修养方能呈现。颜值可以美容,但掩盖不了本色;气质可以塑造,但脱离不了本性。心有境..

我们所面临的很多窘境和困惑,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习惯性的归咎于自我以外的任何境遇。我们总能发现很多的不完美,从任何现象中都能加以看似中肯的点评。但是,这种看起来..

心念与疾病有着直接的关系,心灵有伤有问题会通过身体表达,许多身体疾病是假象,只是我们能看见果子的样子,不知种子在何时何地种下,又怎样发芽结果的。疾病有今世的心念..

一个人干不了什么,但是一群人可以。一个班也许力量有限,也许两个班就可以。年底的时候,我们班和艺术班一起将西园的艺术雅集搬回了北京,从开始的一个兴奋的念头,落实到..

我们匆忙的一生,大多数人最上限不会超过36500天。在用数字化具体而直观的生命基数中,不知道又有几人能看清,时间的紧迫和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此生努力的方向和真正的价值..

自我治疗(图源:网络)佛陀在菩提树下证道时发现,每个众生都有觉悟的潜质,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可以完成对生命的自我治疗。因为生命原本就是清净、快乐和自由的,只是被无..

认识你自己——这是佛法关注的根本问题,也是西方哲学的至高名言。那么对普通人而言,了解这一点,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帮助和影响?先来说说,大多数人是如何看待“我”..

本课我们学习了加行依止法,对如何依止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本课告诉我们要随师喜当作,不喜者悉止,这是修行的一个窍诀。凡事做与不做的标准在于,师长喜欢不喜欢。师长的喜..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