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强求..
问:有人说佛教的闭关、禅定等修行,其实就是自我催眠的一个过程,您怎么看?济群法师:禅定是对所缘保持稳定的专注和觉知,在此过程中,心是非常明晰的,并将这种明晰穿透..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人的相貌是这个人善恶业的综合表现。某人经常爱贪小便宜,每动一次此念,就收缩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小气相。某人经常爱小拿小摸,每..
根据佛陀的教法,一件事物可以从两种观点来分析:“它的显现”以及“它的本性”。每件事物都包含这两面,连你正在看的这本书也不例外。因为你所受到的影响,所以“它”显现..
问:常常感到修行过于困难,心生厌烦,该怎么办?答:这是相续中未生起无常观的过患所导致的。如果相续中已经生起了无常的观念,那么感到修法困难、心起厌烦的情况绝对不会..
古德说:‘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德,不明道德。’兹解释如下:上德不德:虽然行菩萨道,可是不执著于形迹。虽然做种种善事,可是不存形迹。所谓‘为善修德’,这是做..
同样的时间或环境,问题不同,心境就会随之变动;「一切唯心造」。频婆娑罗王,是中印度摩伽陀国的国王,他非常护持佛法,在王舍城建了竹精舍,供佛及弟子们居住。有一天,..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人人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佛是人成,人道圆满即佛道成。法身本身原无性,若有则不为法界。譬如,你的脾气比我大,我..
所谓‘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我为什么在往昔的时候,造了很多的恶业?仔细的分析,皆因为在无始劫以来,由贪嗔痴三毒所生出..
如果你要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或是生活的掌控者,唯独只有信心才能做到。所以每日暗示和确定自己的信心是绝对重要。因此每天早晨一起来,调整好自己的身心和情绪,一定要让自..
禅观是把心带回家;那么净土的人,是从家里面再重新出发,往净土方向走去。一个是把心带回家,一个是重新出发。我们看净土的功德利益,有两种:一个是现世的安乐,一个是来..
问:我是一位忠实的佛教信仰者,自认为能想开、放下。看看:上敬下和,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但有时为和谐,往往失去自我立场与观点,请问这种行为可取吗..
心有魔障,时时处处皆是魔,万相皆有心生,心灵明净则万事清幽。相传以前有一位僧人在山洞里修行,一天他捡拾柴火回来,发现一个魔鬼在山洞里。僧人感到非常害怕,一边发抖..
各位手上有一张讲义,请看第一句话:如果没有一位熟悉古道的向导,将无法进行高山之旅。佛在《阿含经》中经常提到古仙人道--八正道,是三世诸佛的成佛之道,说明修行一定..
人生在世,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无论你多么尽心尽力,总有使你心痛的事;人在社会,无论你多么善心善意,由于人的品行好坏之故,总有使你生气的人。自己不理解或认识不..
佛说一切法皆由心生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注:心若清净,则世界清净。心若染污,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