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少有人思考过和解释过祖宗到底在哪里?我们有见过八代以前的祖宗没有?没有。但是我们相信祖宗存在过,如何证明呢?我们看一棵树,它是不是由一粒种子长成的?那种子..

我们供养佛像,主要是为了增长我们对三宝的信心,在恭敬中约束身心,培植善根福德因缘。这就涉及一个关键问题:当我们请到一尊佛像时,是否对这尊佛像有足够的认同,觉得这..

生活的累,一半源于索求,一半来自攀比。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面子”而活。人的烦恼,多数并非缺少什么而不满足,而是因为“别人比自己好”的不平衡。所以..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开光,又..

《圆瑛大师全集》:“因果亦不可不怕:世人多由不信因果,所以纵心造恶而无忌惮,以致堕落。实在因果是世间不易之定理,作善因必招乐果,作恶因必招苦果,依因感果,无可改..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48集2014年12月19日讲于香港佛不度无缘众生。什么是“无缘”?他不肯来听经,他对佛也没有任何问题提出,这种人跟佛没缘。能够信..

学生:敬爱的师父上人,阿弥陀佛,弟子妙音顶礼感恩师父上人多年的慈悲教化,向师父上人汇报学佛体会,弟子汇报的主题是「发当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为发菩提心」。恭请师..

【则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几乎所有古德在解释这一段经文的时候,重点都扣在这一句话。这一句话,会让我们对心性有更深层的了解─我们想要安住真如,你一定要了解什..

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家附近的厂子,因锅炉爆炸,人员有死有伤。我想是不是我没有真正学佛,学得不如法,才会感召这个灾难事件的发生?这其中可否有因果?是否也是那些伤亡..

物质上不要太丰富,人情上不要太顺遂。《佛光菜根谭》:“物质上不要太丰富,才能在困顿中忍得下去;人情上不要太顺遂,才能在曲折中耐得下去。不必要的物质,不浪费丝毫;..

学会独处的人,心胸才能够豁达。(图片来源:资料图片)学会和外界独处,和生命独处,和自己独处。学会独处的人,心胸才能够豁达;学会独处的人,心智才能够成熟;学会独处..

只有欣赏别人才会被人欣赏生活中,我们渴望被人欣赏,却往往忽略了欣赏别人。更多时候,我们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乐于放大自己的优点,甚至在别人的不幸中找到自己的庆幸。..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当然我们也曾经受了很多的果报,所以因果的相续,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现在这个业力的问题,已经没办法去解决了,因为这个业太多..

要简单的做人,不沉迷于幻想,不茫然于未来,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不羡慕繁华,不刻意雕琢,对人朴实,做事踏实;不要太吝啬,不要太固守,懂得取舍,学会付出;不让心..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人生才会优雅从容。快乐是一种心情,无关物欲。心怀豁达、宽容与感恩,生活就会阳光明媚。人生有得有失,聪明的人懂得放弃,幸福的人懂得超脱。能安于..

我们现在做供养,往往以为是佛、菩萨需要这些。供养一些供品,然后求加持,像交易一样。其实,并不是佛菩萨需要这些供养,而是众生自己需要种福田。供养时一定要调整心态,..

当我们观察周遭的人时,常常可以发现,性情暴躁、容易为小事动怒的人,身体大多也有些毛病,例如肝功能不好、内分泌失调等。而每逢心情颓丧、悲观厌世时,正好也是精疲力竭..

记得一九五一年,我在新竹「台湾佛教讲习会」教书时,有一次在路上,一位正在扫地的沙弥来问我:「我常看到有人送面给您吃,为什么别人都喜欢煮给你吃,却不煮给我吃呢?」..

问:请问弟子该如何做才会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净空法师答:你有心想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老老实实一心念佛就行了。如果念佛,还想学这个,..

诚然,从表面上看,有的人有学问有气质,却没有人赏识,落魄一生,郁郁以终。有的人目不识丁,甚至话都说不清,偏偏他有钱有势,大、小老婆娶好几个。这样,这个世间好像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