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岩圣寿寺道法法师

外道相善,乱菩萨法。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外道相善,乱菩萨法。外道就是心外求法的各种宗教;相就是它表现的相状它的宗旨、它的教义、它给社会呈现的样子,它也属于善的范..

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所知依,当然,它主要的内容是阿赖耶识,恒转如瀑流。但是你了解第八识,它这个心识的活动是相互地互动,它不是单独的活动。特别是这个第八意识跟第七意识..

修行的机缘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会共同修行,所谓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像这样一种法会共修,更是不容易得到。何况有诸多的善友,相互地提携,相互地关怀,相互地成就..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就是说,顿等就是顿、渐、秘密、不定,它使用的用途是没有离开藏通别圆四教的。化仪是没有自体的,化仪无体,全然化法为体。其实顿、渐、秘..

勿坏人之名利,就是不要破坏他人的名利。名名誉,是一个人立身社会的依据。每个人都爱惜自己的名,希望自己有好的名声,或者希望自己有知名度。利利益,是人生存的必需品,..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我简单说明一下:第一种,离开三界是从无常离开的。你离开三界的理由是三界我受够了,给我太大的压..

初明性。序文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莲祖此段文句,概述吾人现前一念心性,慧光明彻,照体横遍十方(此明无量光..

自古以来,古来的贤圣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对我们的父母、祖先要孝顺,也要把这一念的孝顺推广到其他的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对我们的子女要有慈爱之..

我们要知道,在观想过程当中,当你起观,不管是观极乐世界的光明相、或者是清净相、或者是庄严相。你心中一旦出现一个相状的时候,你要知道你的心在你的生命当中,产生了两..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业的时候,第一个他没有我空、法空的正见,没有空正见。第二个他没有菩萨的愿力。所以他造善事,往往是怎么样?叫做一时兴起;他突然间跑到菜市场看到一个..

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一心三观一心三观的思想,就是从一念的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来修观照,..

问:下面一个问题。生意人如何持戒?尤其是戒妄语。定弘法师答:生意人也可以作菩萨,也可以作为做为一个持戒修行的居士。持戒重在心地,你看五戒里面,前四个根本戒,杀盗..

印光法师说: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真有这样的心态,他进步一定最快,因为所有人的优点都很快被学习,自身的缺点也很快被纠正,这样的人也不容易造罪,得..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丙二、别明,分二:一、轮回真相;二、对治方法。别明当中有两段:第一个,先看清楚轮回的真相;我们再来看看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对治。丁一、轮..

人者,仁也,仁义道德的仁。仁字是一个会意字,许慎《说文解字》里面讲亲也,二人为仁,人和人之间要有一种亲近的关联。仁更有甚深的含义。古代的仁字是上面一个千字,从千..

我们刚开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从善念要提升到一种愿力。因为你善念是不决定的,善念有时候会受情绪的影响,有时候很想做,有时候不想做。但是学佛之后,你说我学佛他..

请试论之:夫善恶之兴,由其有渐。渐以之极,则有九品之论。慧远大师《三报论》三世因果错综复杂的格局,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它是很难了解的一个事情。你只要看《无量寿经》..

问:众生习性难改,我下决心要改,在生活中如何具体有针对性地对治自己的心量小、易瞋怒,如何让自己性格更好一些?大安法师答:首先你能够了解自己有烦恼习气,也下决心要..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第一个从自身的角度,有「因缘变」跟「分别变」;从跟他人的互动角度,有「共变」跟「不共变」。我们先看看从自身在..

圣空法师:到寺院,这些地方一定要注意2016-11-04楞严经专弘平台[不偷盗讲得浅显一点就是不偷别人家的东西,讲得深入些,就是我们见了一样东西就产生爱慕贪婪之心,想占为..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