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灾吉祥神咒佛教音乐 大吉祥天女咒 全文


 大吉祥天女咒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此咒出自于《金光明经》。这是善天女说的咒语。善天女也叫大吉祥天女。念诵此咒语,可以使修行者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并能早成正果。

咒语原文:

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

南无室利。摩诃提鼻耶。怛你也他。

波利富楼那。遮利三曼陀。达舍尼。

摩诃毗诃罗伽帝。三曼陀。

毗尼伽帝。摩诃迦利野。

波祢。波啰。波祢。萨利嚩栗他。

三曼陀。修钵犂帝。富隶那。阿利那。

达摩帝。摩诃毗鼓毕帝。摩诃弥勒帝。

娄簸僧祗帝。醯帝簁。僧祗醯帝。

三曼陀。阿他阿[少/免]。婆罗尼。

大吉祥天女咒注音:

nā mó fó tuó。nā mó dá mó,nā mó sēng qié。

nā mó shì lì。mó hē tí bí yě。dá nǐ yě tuō。

bō lì fù lóu nuó。zhē lì sān màn tuó。dá shě ní。

mó hē pí hē luó qié dì。sān màn tuó。

pí ní qié dì。mó hē jiā lì yě。

bō nǐ。bō là。bō nǐ。sà lì wā lì tuō。

sān màn tuó。xiū bō lí dì。fù lì nuó。ā lì nuó。

dá mó dì。mó hē pí gǔ bì dì。mó hē mí lè dì。

lóu bǒ sēng qí dì。xī dì xǐ。sēng qí xī dì。

sān màn tuó。ā tuō ā nóu。pó luó ní。

发音注解:

南无:录音带多读为(nā那)(mó摩),《密宗秘法·特音》皆读(nā那)(mō摸)。今人多读成南(ná拿)无(mó摩)。另外,还有全读去声的。

怛你也他:“怛”读(dá答),“他”古音读(tuō托)。

波利富楼那:“那”读成(nuó古音“娜”)。以下“那”也应按此发音。

毗:发音为(pí皮)。

伽:读(qié茄)。

迦:读作(jiā加)。

祢:读作(nǐ你)属于古音,而今音为(mí迷)。

啰:各地多读成(là辣),此字与喇通假,喇,古读(là辣)。

萨利嚩栗他:此句中“嚩”,应读读音(wā蛙),也有的地区读(wá娃)。类似“娑嚩诃”句中的“嚩”才读作(pó婆)。

簸:读成(bǒ跛)。

祗:发音为(qí奇)。

醯:读(xī西)。

簁:读为(xǐ喜),为古音,今无此音。另读(shī师)、(shāi筛)。

[少/免]:古音皆读为(nóu),见《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海》。

功德简介:

此咒的功德,使念佛忏悔发愿回向的人,不会分散道心,早日修成,金光明三昧,破“烦恼障”、“业障”和“报障”速登菩提。

下面功德介绍摘录于《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安乐世界。尔时观自在菩萨。来诣佛所头面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大吉祥天女菩萨摩诃萨。亦往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为欲利益薄福贫穷诸有情故。见吉祥天女。告观自在菩萨言。若有苾刍苾刍尼近事男近事女。及彼一切有情之类。知此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受持读诵修习供养为他宣说。能除一切贫穷业障。获得丰饶财宝富贵。……佛言汝当善听。今为汝说所谓“吉庆”、“吉祥”、“莲华”、“严饰”、“具财”、“白色”、“大名称”、“大光曜”、“施食者”、“施饮者”、“宝光”、“大吉”是十二名号。汝当受持。……此大吉祥陀罗尼及十二名号。能除贫穷一切不祥。所有愿求。皆得圆满。若能昼夜三时读诵此经。每时三遍。或常受持不间。作饶益心随力虔诚供养大吉祥天女菩萨。速获一切财宝丰乐吉祥。

佛教为什么要戒酒,戒酒对修行有什么好处和作用呢?佛教是对立喝酒的,不管在家、落发,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用。关于酒的界说和分类,经、论、戒典多有详说。据《俱舍论》卷..

五戒之中,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妄语这四戒的必要性,咱们一眼就明。由于杀生、盗窃、邪淫、妄语所带来的损害,是清楚明了的。至于第五戒不喝酒,有的人则有所疑问:..

学佛的人一切都要很谨慎、很小心,时时观照自己的心。所谓“差之丝毫,谬之千里”。学佛学来学去,学得堕地狱了,为什么?就因为没能依教奉行,没能真正不打妄语、不偷盗、..

西夏崇宗、仁宗时期是西夏佛教的兴盛发展时期,我们今天就来说说佛教的发展,在那个时候西夏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佛教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据《天盛律令》记载,西夏管理..

佛教戒律包括:居士戒、别解脱戒、菩萨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小乘佛教首先要守的,就是居士戒和出家戒;大乘佛教,还要在此基础上守菩萨戒。其中的居士五戒,是佛陀对佛..

当年佛陀快入涅槃时,弟子们问他∶「佛入涅槃后,我们以谁为师?」佛陀答∶「以戒为师。」可见戒律的重要性。戒律像老师一样,能够指引学佛的人走入悟境。佛在世时,有恶比..

佛陀入灭前,阿难提出“佛入涅槃,以谁为师?”佛陀谆谆教导“以戒为师”。佛陀最初建立僧团时,并没有制定任何具体的戒律。据《四分律》说:佛陀最初制戒是因为“故诸弟子..

佛教四大根本戒律是:通戒与别戒;声闻戒和菩萨戒;止持戒和作持戒;性戒和遮戒。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间一切道德行为的总归。受戒犹如学生遵守校规,人民恪守法律一..

佛教的戒律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佛教戒律佛我们可以感受到佛教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是独特的,是入世的,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的。1.克己利他,提升个人的道德素..

佛教需要面对时代,既要保持传统,也要与时俱进,这是任何一种古文化都面临的问题。佛教的个别内容,如出家人的戒律、仪式,以及密法中仪轨、法义等,不能因为要迎合时代,..

第一种,通戒与别戒。在《四分律》中有记载,过去七佛共同通行的戒律偈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种偈子相通于僧俗的禁戒,这是小乘上讲。那么大..

大家都知道佛教和道教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多有摩擦,两者的教义也是并不相同的,但是对佛教道教都有相当理解的人会发现,在佛教和道教戒律上有一些是完全一样的,那么这是什..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十三掉举纷恬不寂静《集颂》:“1、心不寂静掉动粗,喧哗嬉戏身跃腾。望他欢笑染违犯,若忘念等犯非染。2、再再遣除乐欲兴,方便解息他嫌恨。灭他忧恼摄引..

提起佛教徒,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人不食荤腥;出家人则不能婚恋。对于佛教信仰者的这些饮食、行为的约束,在佛教里就称之为戒律。戒律对于佛教徒,就相当于纪律对于团队..

不饮酒这一条戒是属于遮戒。前面四条是性戒,不管你有没有受戒,犯了都有罪。遮戒是防止、是预防,它本身没有罪。譬如喝酒,本身不是罪,但是酒醉之后会做出杀盗淫妄;由此..

我们还是都讲吃素好、戒杀放生好。祖师说:「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需听屠门夜半声。」过去在西边山沟里有时候杀猪,半夜就听见猪声叫。杀了猪..

“欲知世上刀兵劫,试听厨门半夜声”。戒杀放生,小即能使我们自身健康长寿,大即能减少世界之杀劫。《首楞严经》中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相互食啖,无有了期”。而持..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