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请的是真正的僧人,念的是真正的佛经和往生仪轨,对亡者确实是有帮助的。为亡者作超度,除了请僧人作法事,还包括供斋、布施、放生、刻玛尼石、做经旗等各种善法,除了..
有些事实显而易见,人们却总也认不清,比如说无常。常听人感叹人生失意,这种挫败感很多时候正是对无常的体验。看看这世界,人们整天忙忙碌碌,无非为逃避无常;苦恼、挣扎..
有些事实显而易见,人们却总也认不清,比如说无常。常听人感叹人生失意,这种挫败感很多时候正是对无常的体验。看看这世界,人们整天忙忙碌碌,无非为逃避无常;苦恼、挣扎..
编者按:在佛教经典著作中,经常提到临终之时,可以通过身体变化判断来世去向,具体说法各有特色。如印光大师说:“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
编者按:在佛教经典著作中,经常提到临终之时,可以通过身体变化判断来世去向,具体说法各有特色。如印光大师说:“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
编者按:佛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要我们精进修持,总有一天可以获得解脱、得大自在。然而佛教又说,诸受是苦,诸行无常,五蕴皆空(四大皆空)。面对如许多的苦难、不安,..
读经书时,精神提不起来,就不要读很长的时间,譬如读半小时,读二十分钟,或者读十五分钟,这样就行了。你可以早晨念一段,下午念一段,晚上再念一段,慢慢的把时间加长。..
在我们讨论轮回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前,最好先来看看佛教所说的轮回到底是指什么。佛陀在《圆觉经》中是这样解释的:“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
有了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身心便会逐渐调达,这时才有定的可能。定指不为所动,这实在是现代社会的人很需要的一种素质。那么,戒定慧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现在有一种..
编者按:“现在很多达官贵人纷纷去寺庙里烧香磕头保佑平安,如果这些人的钱是来路不明的,那么佛菩萨真会保佑他们平安吗?”很多人有感于现状,可能都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
编者按:很多高僧大德说过,你可以不相信佛法,但你不能不信因果。因果不因为你不信就不存在,但因果一旦与报应相连,一般人或许就不会认同;再与三世结合起来,就很容易被..
本报驻张家口记者张岩实习生马玉昆魏文静文/图万全县洗马林村是一座具有近千年历史的村落,该村不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玉皇阁,还有经过历代村民专门保护留存下来的数..
问:听弘法流通站的居士告诉我,部分信众因为请的经书没有拼音,所以也不敢看,也不敢恭请经书,怕读错了经书上的字而造业。大安法师答:弘法流通站的居士说这个话,跟他的..
我们研究佛法的人,对于安放经书的常识应该知道。譬如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无论是哪一部,我们应该看着这一切经典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看着这一切经典比任何珍宝更重要。《..
问:经书或有佛字的纸张和佛像,以及讲经的录音带损坏,请问应如何处理?净空法师答:现在流通的东西非常广、非常多,不像从前流通量很少,所以非常珍贵,总得尽心尽力帮助..
问:流通佛像、经书时,有些人得到后随便处置、撕毁经书,请问该怎么办?净空法师答:这是各人因果各人负责,纵然他随便放,撕毁经书、撕毁佛像,他也得度了,所谓‘一历耳..
问:将佛像及经书送人,发现有人不恭敬,请问送的人是否有罪过?净空法师答:没有罪过。他虽然不恭敬,但是佛的种子已经种在他的阿赖耶识里面。所以,将佛像及经书送人是无..
问:听讲经带子或看讲经书籍的时间多于念佛,请问是否能帮助自己提高修行?净空法师答:可以的。大势至菩萨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多看书、多看录相带,..
问:一看经书及录相带就想睡觉,请问该怎么办?净空法师答:读经书时,精神提不起来,就不要读很长的时间,譬如读半小时,读二十分钟,或者读十五分钟,这样就行了。你可以..
问:人们修行时应如何循序渐进?应该经过哪几个步骤?要点分别是什么?希阿荣博堪布答:修行有三个要点: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这个顺序也正是修行的次第。第一步要生起..
问:“空性”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也是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您觉得人们应该怎样理解“空性”?希阿荣博堪布答:空性是现象最本质的属性,现象是空性的表达。正如可..
问: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源于无明。无明指对人、事、物的错误认识。就人而言,认为有一个独立、恒一存在的“我”,..
问:您怎样界定出家人和在家人的概念?希阿荣博堪布答:《佛说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沙门即通常所说的出家人,这一句经文对出家人..
问:佛教本身博大精深、教派众多,人们对佛教的理解常有模糊失真之处。如果请您用几句话向人们介绍佛教,您会如何介绍?希阿荣博堪布答: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如您所说,佛..
问:不起疑,我认为不足信。疑了,然后求证,体证了,然后才能信。但是佛家又讲,不起信,不能得证。疑和信的关系,请赐教。希阿荣博堪布答:关于疑与信的关系,以自然科学..
问:上师,若他人回报你的慈悲以冷漠、不关心甚至厌恶,何以我们收获的是安乐?希阿荣博堪布答:我们不可能除尽大地上的荆棘瓦砾,但是当我们给自己的双足穿上一双舒适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