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乌龙少康大师

大般涅槃经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如有人,一念念佛,所得功德,十六分之一。假使锻金为人,车马运载,乃至众宝,各满百数,以用布施。不如发心向佛举足..

印光大师论因果要义法语摘要余池明一、因果的普遍性二、因果规律的含义三、因果的重要意义四、因果与心性的关系五、不信因果的危害六、仗佛力特别之因果一、因果的普遍性世..

再探印光大师教义与人间佛教思想余池明印光大师没有使用“人间佛教”概念,不等于老人家没有人间佛教思想。若以现代赵朴初老居士提出的人间佛教的基本内容,即“五戒、十善..

印光大师校正台宗宝典《随自意三昧》略记余池明一、《随自意三昧》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随自意三昧》是陈南岳慧思大师的著作,该书的内容,印光大师在民国九年撰的《随自意三..

印光大师论正行与助行以及专修、圆修与杂修余池明蕅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指出:"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

印光大师“四论”著作时间考余池明[内容提要]印光大师佛教“四论”的发表是净宗十三祖出世弘化的标志性事件,而印光大师撰著“四论”的时间尚无确切的记载,本文根据大师文..

印光大师十念记数念佛法及与其它摄心念佛方法的比较余池明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在行方面,印光大师推崇《大佛顶佛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净..

印光大师选定及流通《净土五经》小史余池明各宗祖师弘化,都选定本宗根本经典作为修持依据。自善导大师以来,净土宗以佛说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和佛..

唐朝末年的高僧诚慧,是山西灵丘李氏之子。本来他的双亲没有子嗣,三度往五台山祈愿求子,于是感得了身孕,生下了他。诚慧法师生时,相貌非常的奇特,不同凡俗,等到了成年..

试述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净土教义的继承与弘扬余池明净土宗第九祖蕅益智旭大师,博极群书,著述宏富,一生著作五十余种,二百三十余卷,集佛学思想之大成,而归宗于净土。在..

印光大师集中国净土宗教义之大成余池明降至近代,中国佛教包括净土宗衰颓之极,同时知识大开,历代祖师的著作都出现于世。印光乘愿而来,应运而生,得以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国..

印光大师的棒喝教学余池明“德山棒,临济喝”,开创了禅宗宗师的“棒喝”教学法。临济义玄禅师是临济宗的祖师,他早年在黄檗禅师门下习禅,因此承袭了黄檗禅师严峻的禅风。..

印光大师论佛力与自力余池明印光大师的遗教,即增广文钞、续编和三编的基本教义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而..

印光大师论诚敬与学佛余池明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诚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圣贤之学的重要范畴。《说文解字》:"诚,信也。从言,成声。""诚"为形声字,以"言"为形旁..

印光大师论回向余池明回向是重要的修行法门,关于回向,《大乘义章》卷九之中,曾提出三种回向,即(1)菩提回向︰谓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的一切种德。(2)众生回向..

印光大师对近代佛教的主要贡献余池明印光大师对于近代佛教发展的贡献是全方位的,他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下面略举大纲:(一)领导和推动了..

印光大师的故乡情余池明印光大师是陕西合阳人,清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二月十二日辰时(1862年1月11日晨)生于合阳赤城东村。自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出家修行以后,再也没有回过..

印光大师论特别法门与通途法门余池明印光大师是近代中国净宗之集大成者,继承了历代净宗判教思想,融历代净宗思想于一炉,阐普被三根之妙道。印光大师判佛说一代时教为特别..

印光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余池明人间佛教是太虚法师提出的关于佛法要关注人间社会现实问题,注重人乘佛法修行的概念,以后教界、学界不断探讨,并公认人间佛教并非新创..

略述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余池明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的佛学教义博大精深。文以载道,体现大师思想的书信文章已经汇编为《印光法师文钞》增广、续编和三编,有大德赞誉说《..

追思当代佛教大师净慧老和尚香港中文大学学愚教授如果说中国禅宗的出现,是对早期佛教的回归,那么,这种回归不但表现在宗教思想方面,更体现在宗教实践方面,即生活与修行..

光近来得一摄心念佛方法,若已成片,固不须此。若未成片,此法实易为力。当念佛时,但用十念记数,从一至十,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又一句一句记得清清楚楚..

善导大师水火二河喻

智者大师在天台山修建国清寺

【原文】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予生晚,甫闻佛法,而风木之悲已至,痛极终天,虽欲追之,..

佛歌《三宝歌》、《三皈依歌》弘一大师李叔同、太虚大师

六、法藏大师的华严教理体系1、三性与因缘法藏大师的华严教理的根本体系,乃以三性、因缘、十玄、六相四部分组成。三性说是法相理论中实相论的一面,即由种子说的缘起论思..

五、法藏大师的判教理论l、五教判的基础理论法藏大师的判教论乃承智俨大师的判教思想而构成自己的思想理论,即是以小、始、终、顿、圆组成同别二教,但仍是依缘起论为中心..

开悟的人有何特征?南怀瑾大师的三句话,告诉你答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