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的人太可怕

拜佛、菩萨的意义一般人都误以为佛教祇是烧香烛,拜鬼神的宗教,其实这是大大的误解。佛教固然不主张烧金银衣纸,也不以拜鬼神来求福佑,更认为佛、菩萨与鬼神绝对不能相提..

问:“大经第十九品中,经云:‘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其中若欲食时,‘若欲’是动了妄念,还..

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此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故称阿弥陀佛。有两层含意:copyrightdedecms大家要知道,「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接触过很多的朋友,他们在劝说父母学佛的时候都非常积极,发心非常好。因为他知道有一个非常好的宝贝,然后他想去孝敬他的父母,他就拼命跟父母说这个问题,但多数不得法。..

有一个农场主为了方便拴牛,在庄园的一棵榆树上箍了一个铁圈。随着榆树的长大,铁圈慢慢嵌进了树身,榆树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有一年,当地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植物真菌..

人这一生,所有的遭遇都来自自己的福报业障。学习佛法也一样,有很多人有缘分认识佛学,但有的人真诚信佛,有的人却无法深信,这其中也就显现出人与人之间福运的差距。有很..

聪明人会散财,散财是财布施,财布施得的是财富。散财是真正保持着财富,我们学佛,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的收入无论多少,衣食足了,生活实在讲要节俭,节俭是惜福。一方面惜..

佛教讲“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因为“缘起”,人生才有无限的机会、无限的力量、无限的潜能、无限的意义。可以说,人生就是一个“无限”。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无限,就毫..

真正的佛法,诚如世亲论师所言:“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佛法分为教法、证法两种,其中,文字上的三藏教典叫“教法”,内心..

“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有脾气的人就是苦,没有脾气的人就是快乐。有脾气的人就有烦恼,没有脾气的人就常常欢喜。..

人很多时候,会受到业障牵引,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说,有些明星,喜欢整容,把下巴整的尖尖的。大家都觉得这是美的。按照药师法门讲,下巴是晚年的粮仓,这样子晚年就不..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亦复不少。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种疑问,然后乃能着手学习。一、佛法非迷信近来,知识分子多批评佛..

01由于人的心性脱离了本源道炁,得不到本源的修补与滋养,身体也就不健康,一边修行心性,一边练功集聚能量,就会使我们的身体趋于健康。修行与练功结合,就是修炼。在人世..

普通的理解,佛教是一种宗教,有其教史、教义、教规、教团,但它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它的最大特色是: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为什么..

学佛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但看一看世人:从行为上看,所做所行无非杀盗淫妄;从心理上看,所思所想全是贪嗔痴疑。学佛人看不惯社会的污乱局面,但我们在生活中免不了与人..

首先,第一,经常慈悲的人,人会越长越漂亮,不会很凶恶,脸不会长得很嗔恨。第二,福气常随身。经常慈悲的人,福气是跟着你跑的。越是慈悲,你这个人越有福气。不肯慈悲的..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烧香祈福的正..

听闻对方吃素,人们通常都会忍不住问一句:“鸡蛋算不算素菜?”现在有很多好吃素的人都会认为,蛋鸡所产的蛋,因为没有受精,不能孵出小鸡,所以也算是“素食”。实际上,..

1、若闻讥讽心能堪忍不管别人的嘲笑,讥讽,打骂如何厉害,坚决忍受,要把这些看成是我们的父母恨铁不成钢之举。忍辱是美德,在六度中,菩萨常常要做的是忍辱波罗密,不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说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专家研究,算计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

当你开始感受到佛法给你带来的好处的时候,当你不再对佛法抱着审视的态度的时候,你可能会想和那些与你关系最密切的人分享这一切。不过通常这类尝试并不容易成功,这可能是..

我们有些人把烧香拜佛当成学佛的主要途径;有的人一天三课,把诵经念佛当成修持学佛的全部内容,他们将学佛与现实生活,将学佛与社会实践,将学与用,总是象油和水似的结合..

孔子的“有教无类”,是对受教者无别的一种爱心,也就是慈悲心。杜甫曾发愿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尽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了千万间的华宇美屋,就可以让天下居无定所的人,..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优秀品质,是一种道德情操。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他来自对生活的爱和希望。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

编者按:2015年7月24日,南少林青年夏令营即将结束,各位营员在接触五天佛法后,心中疑问不减更增。当天下午的“问道南少林”环节,玄洪法师、印慈法师妙语不绝,风趣幽默..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家喻户晓的诗歌,描述了人们日常最熟知的事情,吃饭。然而,熟知不等于真知,生活中就有许多熟知却无知的现象发..

在这里念佛,有两种人会比较受用,一种是深信切愿、持佛名号的人,另外一种是什么也不想,一心一意就念一句佛号的人。昨天有一位同修问我:“我来念佛好几天了,虽然一直在..

气象,就是做人的气度、境界和景象。一个拥有大气象的人,不执迷于一时之得失,不计较于一念之取舍,万事万物在心中皆为匆匆过客,把生活打理得风烟俱净,又风生水起,心中..

一个居士,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该照着俗人的生活轨范去生活,而且要比没有信佛的俗人生活得更积极、更和谐、更美满、更有朝气、更有活力。唯..

我们拜佛的时候,必须要恭恭敬敬,不可以东看看、西看看、前望望、后望望,不可以这样。你这样,那就是没有诚心,没有专一。你拜佛就一心拜佛,持咒就一心持咒。好像我们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