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忍心告诉你,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你一辈子执着的子女,只是你的一个缘。你一辈子放不下的家庭,只是你生命里的一个驿站。你所追逐的感情和名利只是一个自我意识的幻..
星云大师举了一个例子,佛光山到非洲盖寺庙,有人告诉他,师父,非洲人好偷东西!等到他到了非洲,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是因为非洲人并没有你我的观念。在外人还没有到非洲..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是最后一段结示。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时候念念成就,这个你要深信不疑。关于这一点,我们看附表结示极乐国土功德庄严之因..
水功德: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阿弥陀佛因地,见到有些国土,例如我们这个地球,江河大海的水,波浪汹涌,或冰块横流,冲击成灾;宇宙洪荒,令..
幸福的人生大都相同,不幸的人生却各有各的不幸。人生的成败得失,不在于环境的优劣,而在于正确的定位;人生的许多空虚,不在于人身的孤独,而在于心灵的寂寞;人生的许多..
又将没时,造善造恶,或下或上,所依渐冷。若不信有阿赖耶识,皆不得成。这个地方是约着死亡的时候。即将死亡的时候,我们所造的善业、恶业都会表现出来。假设是善业起现行..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这段经文..
用一朵花看世界,世界就在花中用一只眼看世界世界就在眼前用一颗心看世界,世界就在心里人生,是一场执意的奔忙,若能放下执着一念,只与庸常中,求一份简单,一份随和。让..
人一生的得与失,成与败,繁华与落寞不过是过眼烟云。而永远陪伴我们一生的,如影随形、不离不弃的恐怕只有心情了;如同呼吸,伴你一生。心情是我们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
编者按:佛经上不是说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的家吗?那极乐世界为何在西方?凤凰网佛教直播节目《师父来了》,邀请到了中国佛学院宏海法师,看法师为我们揭开西方极乐世界的..
问:我们能感应到西方极乐世界吗?要能感应一下多开心。常敏法师: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说: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里阿弥陀佛第十八愿..
阿难以平等心的佛心,沿途化缘,遇到首陀罗女尽然发生类这样的事情……
我们和观世音菩萨最有缘啦~这可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亲自认证过的,他曾经就告诉过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至少在中国,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假如..
即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我们前面介绍阿弥陀的意义,这地方是说明人,就是我们所说的西方净土的导师,他在因地时发了四十..
持世界尊者持世界尊者,即持世界菩萨。尊者在无数劫中自行不懈,于佛法无有疑滞。他不以自身解脱为满足,发誓永住世间,救度众生。为众生演说诸法,使众生对诸法性悉皆了知..
明世界尊者明世界尊者,即唐代高僧玄奘,俗姓陈,祖籍河南偃师。尊者精通经论,娴熟儒道百家典籍。游历蜀、陇、荆、赵,访问名僧,恭闻妙说。曾遍游五大天竺学习取经,受到..
在谈到阿赖耶识的时候,经常会说到另一个很关键的概念就是种子,我们知道阿赖耶识也被称为“种子识”或者“一切种子识”,而且说到阿赖耶识的意思是“藏识”,也是因为他含..
编者按:《阿弥陀经》里描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理想国庄严、清净、美妙的极乐世界!修学净土法门的,都希望往生后能去西方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佛经》,也..
在我国社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佛教的出家误解很大。在国内,每听人说,大家学佛,世界上的人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大家都出家了。没有夫妇儿女,还成什么社会?这是严..
西方极乐世界分四个境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因。而由念佛功夫的浅深、断惑的程度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境界,为何土所摄。四土的差别只..
华藏世界是什么意思?华藏世界的教主是谁?华藏世界,全称莲华藏世界,教主是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毗卢遮那如来的净土。根据经典的记载,在风轮之上的香水海中有大莲华,这..
信众问:佛经上不是说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的家吗?那极乐世界为何在西方?西方极乐世界是由阿弥陀佛的愿力而来,那是不是说,阿弥陀佛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哪里?宏海..
《阿弥陀经》里描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理想国”:庄严、清净、美妙的极乐世界!修学净土法门的,都希望往生后能去西方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佛经》,也用..
佛经里记载,这个世界上有五种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
这个星期又是不平凡的一个星期,学习了《佛教的世界观》后,大家好像被洗涤了,而我也在用这课的正见和自己的各种执念、妄想、业力作斗争。首先,我经历了病苦。因为疏懒,..
现在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本来,世界对于我来说就是地球,是适宜人类居住的、有地有海有空气的星球。古代很少探讨地球,而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电视、网络..
【原文】问:等是念求生一佛净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随念一佛净土随得往生,何须偏念西方弥陀佛耶?答:凡夫无智,不敢自专。专用佛语,故能偏念阿弥陀佛。云何用佛语?释迦..
探索佛教与当代社会、当代生活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弘扬佛教文化,启迪悲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