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祈愿文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五、三种三观吴汝钧智顗在《维摩经文疏》中,分别三种三观:别相三观、通相三观、一心三观。他说:今但约别教圆..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二、心的正面功能吴汝钧智顗认为心有种种正面功能。首先,他先就常识的层面来说,以心有一种思虑知解的作用。他说..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七、一心三观:以心来观法吴汝钧以上所论的一心三观,是以一念妄心作为对象而施以空观、假观与中观的实践法。一心..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三、明与无明当体一如吴汝钧上面讨论智顗的心的两面性格或功能:负面与正面。用智顗自己的词汇来说,心是有法性或..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七、三观与四教吴汝钧智顗判全体佛法为藏、通、别、圆四教。关于这判教,很多学者都有讨论到。实际上,判教是智..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六、一心三观:以心为被观吴汝钧上面我们讨论的,虽涉及实践问题,但仍偏重在观念方面。以下我们就智顗的理论而展..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一、智顗的前期著作与思想吴汝钧天台智顗或智者大师的哲学,是中国佛学中重要的哲学体系。其中极重要的一环,便是他的心灵..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六、观心问题吴汝钧对于心的修习,较集中的做法,在智顗的思想体系来说,便是观心。从知识论上言,观心应有所观与能观两面..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五、修心问题吴汝钧上面说到的如何说心的虚幻性和如何体会这心的虚幻性,是对心的修习方面的较具原则性也就是较抽象的做法..

七、关于三观吴汝钧从观心思想很容易发展出三观的思想来。观心是以智慧观一念凡心,其重点在一念凡心的转化方面;三观则是以智慧来观照包括心在内的诸法的三个面相,其重点..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四、心的虚幻性格吴汝钧上一节所讨论的四种心,除了第一种有漏心是凡夫的现实的一念心、未经修习的一念心外,其他如无漏心..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二、心的净妄问题与能造诸法义吴汝钧在哲学上,特别是在伦理学上,我们对于心首先会提出的问题是:心是清净的,抑是虚妄的..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西归直指》中有一个精妙深远的比喻:野狐黑夜入厨房,饱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窜,乃佯死而待人弃去。未几,果有欲弃之者。一人曰:狐尾甚佳,待我割之..

【原文】念佛宜小声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声著力念。否则必致受病。当静心净念,勿著急念。欲火消眼明,即是消火明眼之妙法。汝皈依佛法僧三宝,欲为父母求寿,当志诚念..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当教彼一心念佛,除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之外,概不许心生诸念。自然如长空雾散,天日昭彰矣。彼念佛发光,乃属魔境。急为写信,令勿..

虚云大师的教育理念道坚法师内容提要:近代中国佛教史上曾经出现过两颗熣灿的巨星,一是学贯中西,提倡菩萨行的人生佛教,开佛教教育之先河的太虚大师;一是以实修实证著称..

道信大师的生平及其禅学思想道坚研究道信大师现存主要的史料有:道宣(695—667)《续高僧传》卷二十的《道信传》,净觉(683--?)撰于712—716间的《楞伽师资记》,杜朏约撰..

【原文】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须主助分明,则助亦归主。若泛泛然无所分别,一目视之,则主亦非主矣。准提大悲,岂有优劣。心若至诚,法法皆灵。心不至诚,法法不灵。..

【原文】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贤在,游普陀者曰观世音在。独不曰西方极乐世界有弥陀在乎?又不曰三大士者徒仰嘉名;阿弥陀佛现在说法,亲炙休光①之为愈乎?又不..

明代华岩洞住持无权大师道坚法师华岩寺之名,自圣可大师始。华岩最早有寺,原址在华岩洞。因年代久远,历史湮灭,故不知起始年代。宗镜大师《华岩续志》考其始于唐代,后人..

【原文】圆顶方袍,则知三衣,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谓反有罪愆,而著为成训。世人不察,僧亦不言,可叹也。予少时见昭庆戒坛受优婆塞优婆夷戒者咸着三衣,..

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大师生于陕西省郃阳县(今合阳县)赤城东村,俗姓赵,名丹桂,学名绍伊,字子任。出生六月即患眼病,几乎失明。后虽病愈,但..

一、阎浮百苦镇煎熬赖有摩提路匪遥六字洪名真法界一声凡念海全潮浊流寸寸清珠映暗室尘尘宝炬招千古东林风未坠不须方便自横超二、沈苛危笃是吾师消却从前多少痴已破百年闲活..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如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

尝读十六观经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噫。此真念佛三昧之秘要也。盖言作佛。不言是佛。则谓佛非..

五观心治者。不带想息直观于心。内外推求。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六方术治者。术事不知则远。知之则近。如治咽法。如治齿法。如捻大指治肝等(云云)。术事浅近体多..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所谓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是故佛说金刚戒,心地法门,乃断欲之利具,出苦之舟筏也。汝今幸闻此..

欧阳竟无大师墓礼瞻记一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金陵刻经处创始人杨仁山居士弟子欧阳竟无,承杨老居士遗教,大畅佛学研究之风,将金陵刻经处研究部推演扩展,于一九二二年..

慧远大师《三报论》讲记节录(1)(净宗初祖·慧远大师)我们简单看看慧远大师是何许人也。也许我们都了解,他是一位高僧大德——净土宗第一代祖师。那么深的层面来看,他确实..

印光大师由儒入佛印祖就谈自己,检讨自己,忏悔自己的一些事情,这都是祖师以身示范。所以印祖说:“我自己很惭愧自己多生多劫,少种善根,福德很薄,智慧很浅,业障很重。..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