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心法传法人名单

法闻法师,1969年出生于甘肃通渭县。1989年在甘肃崆峒山礼妙林法师出家,赵朴初会长学生,佛学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国宗教学会会员,北京普照寺住持。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我们再看第二个概念。这个地方越讲越细了。前面先讲第一个概念,从一念心安立了真妄;这个地方,我们再发明真跟妄的差别。看第二段。这是《楞严经》把我们一念心性的体用作..

广东南山寺2009年10月念佛七法会开示录(4日上午)极乐和地狱都在我们心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第一是对个人有影响,第二是对家庭有影响。人的起心动念都会影响到个人和周围。所..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0年正月念佛七法会(初九上午)心中快乐就是极乐人人非常可悲的地方是对生命没有信心和希望;人非常糊涂的地方是对生命没有良好的定位。心中快乐就是极乐世..

前段时间我与同事之间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吵,这是我工作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而这位同事与我的关系又非同一般。她刚进入公司时担任人事工作,我是公司财务负责人,后来因财..

居士:我集中思想念阿弥陀佛时,心中有一种空旷、充满、柔和的感觉,这是不是一瞬间感受到的佛性?法师:心空即佛性,佛性是我们本自具有的。无奈无明烦恼厚重,佛性无能透..

耳闻声心中无声梁乃崇教授日期:91年12月23日地点:厦门精舍纪录:邱慧玲整理:王圣宗、汪满妹问:老师您上星期提到:自性并不是远在天边,得去挖的宝藏;它是作用在我们身..

我们都知道这个识变化多端,我们常说观心无常,就这个意思,就观这个心识。不过,你要看智者大师的大乘止观,老人家对这个观心法门观第六意识,是很赞叹。我简单讲一下。在..

八风吹不动.智慧在心中最近在《心经》浅释中,为大家介绍「观世音」菩萨,即「观自在」菩萨名号的由来与意义,谈到所谓「观」;「观」可分为内观与外观──内观「观自在」..

给初学佛法人士的一些提示梁国雄居士朋友!如果你想认真学佛(学习佛法),以下的提示将会帮到你。任何人都可以学佛,佛法是值得学习的,因为它能给你解答许多人生上的疑惑、..

5拔除心中的野草你应该对心中的野草满怀感激,因为到头来,它们将会滋养你的修行。早上闹钟铃声响起,你起床了,但感觉并不好。你坐立难安,而且,即使你到禅堂去,盘腿坐..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还有一句是重点,可惜很多人不知

真正的快乐,是心中的一点光很多以为自己懂得快乐的人,其实并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他们总是把欲望满足时产生的快感,当作真正的快乐。比如,他们总认为,拥有的越多..

在调心中寻找中道?光明与法性,无忘亦无著。三身具一心,妙有亦真空。明白法、报、化三身的真实含义,便会了知它们均由明空所成就。所以说,不认知真心,便无法证得佛的三..

10、法法圆摄我们现在传的是心中心法,心中心法是密宗里的上乘佛法。上次我们也讲过,密部里有九乘次第,有外三乘,内三乘,密三乘。这心中心法属于密三乘中顶尖的法,即最..

7、修行方法修心中心法,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

5、佛力加持我们心中心法经过灌顶传授,就有护法神保护你,你们不用功,他们会哭的。你们得了大法,不珍视好好用功,辜负佛、菩萨的一片深心,太可惜、太愚昧无知了。上海..

2、六印一咒此法有六个印与一则咒,修法简练易学,既不用修加行与前行,更不须观想或观相,如禅宗一样从第八识起修,且有佛力加持,故易直下见性。闻师言,密咒为佛、菩萨..

8、千座见性一念回光见性者,修心中心法一千座见性者与参禅数十年见性者,其时间之快、慢、迟、速,曾不可以道里计。但多走冤枉路者亦不无补偿、值得之处。以冤枉路多走后..

4、以禅为体,以密为用,净土为归心中心法看是密宗,但它是以禅为体、以密为用、以净土为归,融三宗为一体的大法。不同其他有相密法,须从有相过渡到无相而后才能亲证本真..

3、无相密无相密心中心法,修法简捷,收效神速,与禅最为切近,无上述有相密种种设施之烦,经灌顶后,即可直下修习。如果根性相当,以得佛力的优厚加持,又能如法专精修行..

第一章、心中心法1、传承因缘心中心法系藏密红教之法,东密也有传承。昔诺那上师曾在上海授与袁希廉。惜以该法系密部中上乘无相密法,在西藏须修二三十年有相密后,方可传..

9、千座之后我们修心中心法,藉这法渡过河,不能执着法。骧陆先师说修心中心法一千座可以了,很多人就为这一千座迷惑,认为一千座修不好就没有用处,不用再修了。其实不是..

11、千座未悟千座不开悟是什么缘故?这就是你们自己没用功啊!就是时时刻刻的这咒抓的不紧啦,没好好的持咒啊,就是没有心念耳闻啊,下座没观照啊。你果真上座时死心塌地心..

6、修行要点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

安禅何须劳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摘自卢志丹居士《日常生活中的佛心》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无处不在,修行是在平时生活中的一切时,一切事。在佛家的眼里,有平常心才可以修..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