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神咒为万咒之王,总含一切真言,而其余众咒均不含准提,这是准提神咒殊胜之一。修准提神咒,只须一面铜镜,称为镜坛,容易备办。修准提神咒不择染净,不问在家出家,不..
勤修戒定慧。要断这个贪心,如果你想修行,如果你贪着于这个世间,你要解脱很困难的。我们昨天说了,四个人念《心经》,如果你只追求这个世间法,追求今生今世,这是世俗法..
入社念佛,一受奔波,二废时事。在家随分随力念佛,其益甚大。每月或一次,或二次,于社内提倡演说,俾大家知其法则利益,平常何须日日往社中念佛乎?此光从来提倡建筑念佛..
有居士问如果我们用修持佛法后得到的神通来吸引他人信佛,是否正确?其实,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播佛法,首先要看发心,其次还要具备无上的证悟。传播方式的正确或不正确是由..
极难得的人身很快就会失去!人人都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如果能抓紧时间修法,就利用短暂的这段人生,摄取到尽未来际的极大义利。现在就看能不能念死!能念死,就会如救头燃地..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在家弟子制定的暂时出家修行的戒律和斋法。因为在家人俗务忙碌,无暇修行。佛陀悲悯,为让他们过一日一夜的出家人的清净生活,种出世善因;又能适应在家..
佛堂很多人喜欢供大悲水,怎么做才能有感应,效果好呢?这个其实不存在至诚不至诚的问题,只要虔诚地把水供在佛前,求佛力加持就可以了。净土宗呢,念佛,念阿弥陀佛,求阿..
佛法门,广大如虚空,清净无杂染,乃是释迦弥陀两土世尊自性清净心的全体大用实相妙理所彰显,非常殊胜不可思议。念佛人要在妄想当下转为念佛,唯此一处为下手功夫,离此更..
是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仅仅信仰佛教而不作佛教生活的实践,那只算是种了一些将来成佛的善根种子,但却很难得到即生的利益。佛教的修持,即是佛教生活的实践。..
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弘愿,不唯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
1、成器灌顶灌顶不是举行简单的形式,而是传授法理法脉,宣誓受戒,开示坛城本尊,授予密修、密传的合法资格等。灌顶有因位灌顶、道位灌顶、果位灌顶之分;有对一般弟子的..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僧人也应该有僧格。作为三宝之一的僧宝,每个僧人都代表了佛教在世间的形象。社会上的人怎样了解佛教呢?是不是先到藏经楼去研究佛经呢?不是的,大多..
有些人在皈依佛门之后,非常迷恋学佛的外在形式,只喜欢念佛、修法等等,对工作变得漠不关心了,对家人也冷淡了。比如说,有些居士只愿意关在佛堂里盘腿念佛,妈妈生病也不..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
持戒的目的是在改过迁善。改过为不造一切恶业,可得离苦的果报;迁善为努力一切善业,可得幸福的果报。如果只求离苦得乐而不从身心行为方面切实改过迁善,便与常情常理的因..
常有一句话,叫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这个理大家都明白,但实际操作起来,这是极其难的一件事情、一个修为了。诸位想想,实际上我们是,一旦以出世的心,所谓做入世的事的..
贪烦恼能引生痛苦,但不一定不安稳,但这个瞋烦恼是不安稳的。古德形容: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是说我们来到佛门以后,又是布施、又是持戒,积聚了很多功德,就像种树一..
修持法的目的是求智慧。是在内心修。供养法的目的是求福报。是在表面供养修。各个法门都有修持法和供养法。我们常见大家常修的法门有:地藏法门、观音法门药师法门、净土法..
学佛的好处无有穷尽,绝不仅仅是不明白佛法的人说的寻找精神寄托。“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真了解了佛法,就会知道学佛的好处太大了:1、佛法是最圆满的智慧。无所不包,..
佛教是宗教但也是一种有特色的宗教文化。几千年来佛教界人士不仅创造了佛教文化,而且还将其推向到高峰,成为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佛教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教,佛..
禅是什么?禅是定慧平等。这个理解是从对静虑解释而来的,《大毗婆娑论》中讲,“静谓寂静,虑谓筹虑。……定慧平等,故称静虑。”静虑并不专指定,从定慧的角度讲,静虑也..
什么是禅?禅是定慧等学。前面曾经提到禅是定慧平等,那是从传统的对于禅的解释而言的,这里的定慧等,是六祖慧能对于禅的新看法。慧能对于定慧关系,不是看成是两个方面,..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
1、《地藏经》的功能分为二种:1.1《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够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债主,令其究..
《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强调如何调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当中这是第一位的。所..
佛法的修学,我们第一个目标当然是了脱生死,超越轮回,这是一个大问题,正是佛在《法华经》上所讲的「一大事因缘」。世尊在许多大乘经论上告诉我们,无论是理论或是方法,..
有时候我们讲修身,有时候我们讲修口,有时候我们讲修心、修意,究竟要如何修持身、口、意呢?一、身常行慈,不杀不盗不淫:我们身体所犯的罪恶之中,最严重的就是杀生、窃..
嫉妒和傲慢是很难发现的两种烦恼。就嫉妒而言,比如我们今天看到一位师兄去放生,他拥有良好的学修环境,不需操劳衣食住行,对师父有信心,闻思修也非常好。这时我们口中一..
戒,能降服粗重的烦恼。比如很多人有抽烟的习惯,想戒掉它,能否戒烟成功,取决于他的愿力,而非他想不想戒掉。实际上,每个人都知道抽烟不好,都想戒,不是不愿意戒,只是..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追求着五福。所谓的五福是哪五种呢?「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辞句了,大部分的人都听过「五福临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