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问答分类

真心不堕妄境!就像一面镜子,镜子可以照了整个外境,但是它跟外境没有真实地结合。你看一个男人站在镜子前,它就随顺因缘,显现一个男人的相状出来;当男人走了以后,站了..

讲一位公案。有一位上师,他在外出的途中,救起了一只冻伤的老鼠,这只老鼠饥寒交迫已经昏迷。这个上师把它救回来,给它温暖、给饮食,它又活过来。此后,这个老鼠就跟着上..

问:弟子在医院工作,很忙。请开示:如何定早晚课?大安法师答:作为佛弟子,是应该要有一个早晚课,它是对我们一天的时间的一个组织化。早晚课的详略,可以根据工作的忙闲..

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佛土,菩萨人天志趣不广,不能遍至十方无穷世界供养诸佛如来大众。或以己土秽浊,不敢向诣净乡;..

问:听一些法师说,修行必须要按次第修,要不就是盲修瞎练,应先修人天法,再修解脱道,接着修菩提道。净土法门属于大乘菩提道,我们直接学习,能契入吗?大安法师答:修行..

为什么会有痛苦?是我们自己让自己痛苦!世间上我讲实在话,没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是我们自己一种愚痴的心,给自己痛苦。所以爱护自己的自私心,是所有罪业、痛苦的根源。..

大智慧的佛陀告诉我们,修行的重点有两个:(一)慎勿信汝意这是对内心的调伏。信是随顺,一个修行人对第六意识的起心动念,刚开始不能采取随顺的心态。一般的世间人,他的..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看弥陀是怎么发的愿。设我得佛,就是假设我得佛以后。当然阿弥陀佛发愿那个当下,..

得疾解脱者,《智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中,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弥陀疏钞》此段疏文叙说第四..

菩萨在这个时候,由观照众生的苦来发菩提心。所以菩萨的四弘誓愿,是从苦集灭道的四圣谛升华出来的。从苦谛,一切众生经受八苦的交煎、无量苦的煎熬,所以要发众生无边誓愿..

次观安乐国诸大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问曰:观如来庄严功德,何所阙少,复须观菩萨功德耶?答曰:如有明君,则有贤臣,尧舜之称无为,是其比也。若使但有如来法王,而无大..

【原文】客曰:常闻律门生弘毗尼,死归净土,究竟与净宗异耶,同耶。答曰:律门虽则重在戒律,略兼持名,究竟同归净土一也。是以律门自古以来,诸大律师,多信净土。何以故..

今天和大家谈一谈清代画家郑板桥的《竹石》。诗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的大意是说:竹子扎根在岩石当中,经历千..

因缘所生法是这样,你越执着它,它对你的限制、伤害就越重。你把它放下以后,你不随物转,即能转物。就因缘所生法,你只有两种情况:你执着它,你就被它所转;你不执着它,..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这样的观察思惟就很重要。就是说我们要知道有前生,当然不能从外在的物质去判断,你冷静的观察你内心的变化,你就知道有前生。就是说我..

读诵大乘经典,这是我们净业三福的一个重要的科目。正因为我们通过读诵大乘经典,才能建立正知正见。读诵的过程当中,我想大家都会有种种不同的体会,读一部经典下来也是不..

假设一个人,不发广大心,也不立坚固愿,整天人家共修,他也来共修;打佛七,他也来打佛七,这样子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打佛七最容易看得出来..

有些人念佛的时候说,哎呀,我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会不会救拔我?你看--疑惑!因为你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你平常还没关系,临终的时候,你念佛的时候心中还存有疑根,那就糟糕..

问:诸方必有净土,何偏赞西方?答:此亦非善问。假使赞阿閦佛国,汝又疑偏东方,展转戏论。问:何不遍缘法界?答:有三义:令初机易标心故,阿弥本愿胜故,佛与此土众生偏..

净土本可无修,修是因为众生迷失真心才不得不有种种法门的施设。法门平等本无高下,高下是由于众生的根机不同而有差别。众生的根机既有许多差异,自然修行的方法也分有许多..

寿命长远。这个很重要!时间,是一个修道的基础。你问问那个老参,就知道这个时间很重要。你看我个人的修学,我刚开始听闻佛法的时候,佛陀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那个是一..

我们住在这个山上,看到很多众生的相貌,有时候把佛法的道理看一看,发现佛法讲的真是很有道理。比如我们山中有很多的鸟,跟我们生命最接近的就是燕子和麻雀。这个麻雀不会..

问:净土法门摄受各类不同根机的众生,果然是很广大的,我不敢再评议了。然而我也曾听有人提出唯心净土,本性弥陀这种说法,我觉得很满意。此后我也看了一些有关净土方面的..

再有人就根据这个又提问了。这问题是:只要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得诸佛护念,前面讲闻这个经能得护念,第二层次是这个闻信名号得护念,那么这两者同时具足得护念是没有关..

我们日常生活的空观跟假观,都是培养第二念。第一念落入相状、因缘,正常。生死凡夫谁没有个感情呢?因此第一念不怪你,但是你第二念启动以后,真能破妄。你告诉自己,我本..

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哪。我们每个人修行都希望有一个加持力有一个护念哪,但殊不知你在这样的一个念佛当中就有十方诸佛的护念,就有弥陀本尊和释迦本师..

有人说,受了菩萨戒,造罪时罪加一等。这个观念是错误的,非常错误。稍微懂一点佛法因缘观的人、稍微对业果思想了解的人都知道,因果的道理是以心作根本,心为业主。判定业..

《楞严经》的观念,觅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说它的作用不存在,不是的。我们这一念心去攀缘佛像,产生很美好的善念,这也是造一个善业,这种作用都存在的,只是它这一念心..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