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经中讲过,夫妻不和这是曾经邪淫的果报。想改变这个因果,就要受持戒律,断除邪淫,这个时候更不能犯戒,更不能做那些不道德的事情。有些人这个时候把握不住,又犯戒了..

什么叫凑热闹?那边在拜佛,我也去拜拜看。那边打佛七,我也去那边修行。这是一段来自慧律法师的开示,这个现象是现在很多学佛人的一些问题。觉得自己有问题的时候去拜拜佛..

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的人吗?是不是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佛之路就好?别人的事情和我有啥关系?自始至终只注重自我的人是无法得到最高最圆满的觉悟的。【原文】我终不..

对于初学净土的人来讲,应该怎样去修?当我们对于生死的心发起来之后,这就要建立一个学佛的目标,目标建立起来以后,就想我用什么方法到达这个目标,也就是法门的选择问题..

世间人一想到《地藏经》,就是超度鬼神,超度祖先。也难怪,因为地藏菩萨经常跑到地狱去救苦,祖先一般都在地狱,所以要靠地藏菩萨来救。这个是世俗的宗教信仰成分,但实际..

学佛需要资粮,那什么是资粮呢?从世间法上来说,资是指钱财,粮是指食物,人如果出门远行,那必须要有钱财和食物一路维持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这是世间法的资粮,那出世间..

恰美仁波切对他的弟子精进大海说:在你临终的时候,将你的心专注在那个国土,当你将死的时候,不要想其它的任何东西,只想着要往生极乐世界。推而论之,恰美仁波切其实是对..

智慧的观照,是佛弟子不共于外道的殊胜之处。佛法的重点在于“观”,修“止”只是前方便。一般宗教的修学,能在生命中产生善业,但不能对治心中的颠倒,是心外求法,所以叫..

我亲自听见佛这样说。一次,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郊的耆阁崛山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弟子在一起。与会的菩萨三万二千人,以文殊师利为首座。那时,王舍城里有一太子,名..

索达吉堪布:曾有一位尼师,在出家前,她家养了很多蜜蜂。她说,家中最初的一箱蜜蜂是在她六岁的时候,父亲的朋友送的。当时听人说,蜂蜜对身体“有利”,且“蜜蜂蛰人也会..

一切众生的卑鄙、低劣,人心的内部极卑鄙、极低劣的心念,姿态表现得非常之多,争强斗胜,争美斗艳,这事太多了。跟极乐世界那有天渊之别了,跟佛菩萨的境界怎么能相提呢!..

有人问,居士能否使用法器敲打唱念?这应该不是问题,只要是用来诵经拜忏、修行佛教仪轨,而不是作为赚钱谋生的途径,就没什么不可。问题是,学会法器的敲打唱念之后,很可..

《华严经》里有一句偈:欲为法门龙象,先作众生牛马。佛门戒律也有规定,刚出家的沙弥在头五年里,是没有资格学习佛法的,因为刚剃度的出家众属于身份卑微的小众,德行尚浅..

【虚云老和尚】(一)静坐不过是教行人返观自性的一种方便方法。简言其要,则在于系念一句佛号。(或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皆可。)心心相契,念念相续,由心而出,从耳而..

问:师父,初学佛的人,怎么去面对顺境和逆境呢?慧广法师:不管你是初学佛法还是资深修行人,顺境和逆境,这些显现都是自然的,其实没有什么,若是你自己不去执着,能够放..

老话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这是许多初学佛法的人,都会遇到的一种状况。他们感到迷茫、困惑、不知所措,甚至于还会退失道心。..

佛法虽有三藏十二部典籍,八万四千法门,但有着共同的要领;而在修学上,也有基本的规则。无论选择什么宗派,也不论修学什么法门,都绕不开这些要领和规则。倘若忽略这些根..

佛法是心法,佛法这个心法如果不懂,我们用尽一切办法,都是生灭,无法解脱,无法自在,也没有办法体会涅槃的妙心。涅槃是整个佛教的中心思想,离开了涅槃,佛教就会变成生..

昨天有一个人问我他说:“师父,我学了很多,为什么还不行呢?”我说:“你学了什么?”他说:“有时候念大悲咒,或者念佛,又参禅,又诵经,又搞这个、又搞那个,但是还是..

慈,是给予一切众生慈爱与安乐;悲,是因为知道众生受苦受难,内心发出强烈想要救度众生远离痛苦的心。我们常常将慈心和悲心,合称为“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够得乐、离苦之..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俗应酬而没时间学佛,另一种干脆就放弃了世俗生活、放弃了世俗责任,只管自己念佛诵经。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

佛教徒学佛目的,是在以智慧及慈悲来自利利他。而不是以怪力乱神及称圣称佛来迷惑众生。智慧必然是合乎因缘观念及因果观念的。必然是合情合理的、慈悲的表现。不在于讨好殷..

如果你觉得自己信佛,对佛菩萨的信心一定要从心里去播种。一首藏族民歌唱得好,“不是菩萨不显灵,只怕半信半疑人。”这句话回答了所有信佛人的疑问:佛菩萨到底用何种方式..

现在有所谓佛法、佛教、佛学、与学佛,四者之范围虽差不许多,可是其中多少是有些不同的。何谓佛法?曰佛者具足云佛陀耶,译云觉道。觉有自觉、觉他、觉满,亦曰知觉、觉悟..

问:学佛过程中有一个困惑,会发现有的人越来越淡漠,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这是如莲花不著水的状态吗?答: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状态。因为对什么都不在意,这不是在修出离心,..

末法时期,佛在经里说,诸佛派诸大菩萨和诸大阿罗汉来住世,来弘扬教化。那么诸大菩萨和诸大阿罗汉住在我们这个世间,助佛弘扬教化。诸大菩萨和诸大阿罗汉和我们世间人一样..

在中国人眼里,提起财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人也都有拜财神的经历。但是财神崇拜是怎么回事,就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了。其实,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崇拜万物,敬天敬地,..

戒名曰知止,就是世间人说的知道停止的地方。换一句话,就是知道什么事不可多做或者不能做。这代表佛弟子智慧的成熟,对于人生的自我确认有了真实的内容。佛陀说受持三皈依..

学佛,有从理入,有从行入,但不管从哪个门入,目标都是一致的,故学佛首要的是建立宗旨。根本抓住了,其他一切都是支分,是方法,是步骤;根本没抓住,就会抓住这个否定那..

首先,这个人的人生目标,必须是立志于弘法;其次,这个人对于三乘教理大体上能够融会贯通,不会邪知邪见。这时,他可以学习佛门以外的知识。比如说,世间的哲学、文学、医..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