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意义是什么

感恩三级修学,感恩导师!感恩同喜班的师兄们!感恩带我进入书院的觉定师兄,是她的引领,我才有机会接触到三级修学。还要感恩心勇和慧宗师兄,是他们把菩提种子带到了这里..

问:学佛虔诚何以多病?知义法师答:所谓病,可分为心病和身病两种,心病是内在的贪、嗔、痴等的业障病,身病是现今四大(地、水、火、风)失调的老、死病。治心病要用佛法..

在家居士应五法具足(资料图)文:圣严法师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一、信具足信心第一要紧,如不建立..

问:身为凡夫,我们一方面要做事业养家糊口,一方面又要学佛,常常觉得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好处理:比如很想清静地定下心来修法,可以各种事务又引起很多妄念搅得心很杂乱,如何..

我们祖先说过:“一日吃素,天下杀生无我份”;你今天吃素,今天全世界的杀生就与你没关系,这就像互联网一样,你的电脑没有连接到杀生的网络里。我们的祖先又说:“吃他一..

把佛法的慈悲和善良学到生活中去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学佛,要把佛法的慈悲和善良学到生活中去,学到心里去。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人,对自己..

忆念父母和祖先的恩德七月十五盂兰盆节,从佛陀两千五百多年以来,在佛教界一直非常盛行。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中国人,其他的教派,特别是道教,传播在民间非常广。这在古代..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究其原由,总因不了真如妙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既已认贼为子,遂致背觉合尘。从此根尘互粘,人..

问:学佛以后,是否能万事如意?知义法师答:这个问题,要依学者用心而定,如能学以致用,确能依教行持,则可随缘如意,等到诸漏既尽,生死已了,不仅是万事如意,更能一切..

人生世间,直同幻化,纵寿百年,亦弹指顷。其生也随夙因而来,其死也随现因而去。虽具常住不变,寂照圆融之佛性,由迷而未悟,反承此佛性功德之力,起惑造业,轮回六道,岂..

法从恭敬心中求礼佛三拜之含义:(1)折伏骄慢心(2)见贤思齐(3)忏除业障:所谓“礼佛一拜灭罪河沙”灭罪当先整肃威仪,内外威仪具足,自能感应诸佛、菩萨之护持加被。..

在家学佛人不能受人供养白衣不能受人供养。有的居士说法、写文章,受供养,行不行?不行!不能受。“如有馈以财物,应悉转供三宝”,假使你是居士,给人家说了法,或者写了..

问:对于不肯学佛,而且我执又很重的家眷,如何引导他们学佛?答:这是个我们大家都很执着这个问题,因为看到别人,佛教家庭多少羡慕,像我们这个志工团体里,看到,他们说..

曾有一信众对我说,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介绍给不曾接触佛法的家属,但家人对于弟子送的讲经书籍和光碟不感兴趣,不是拒绝收看,就是说没时间看。..

一般人拜佛,多为追求财势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所求的拜佛,不能算是修菩萨行,故对人格的成长亦无助益,甚至还有鼓励人去投机取巧,走偏锋的负面作用。修行的拜佛,..

人品是修行的基础,没有基础,修行便像在空中盖楼,不牢靠。无著菩萨摄受弟子前只考察一条,就是看来者的人品是不是好。人品好,业障再重也收于门下;人品不好的,一律让回..

问:请问上师,如果伴侣和家庭成员不信佛,不支持我学佛怎么办?答: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将闻思修佛法的功德回向给家人,平时当然要多修忍辱,但当触及到..

一、猫与父亲的因缘爸爸在学佛前养了一只猫,我很诧异他为何养猫,总觉得养猫是女人的兴趣专利。爸爸说室内老鼠,恰巧邻居大猫生产,于是要了一只来。小猫虎皮纹,很漂亮,..

我的第一次赌气,是初中毕业。那年高中的录取分数线高得离谱,我的考分没能达到,但是可以被中专录取。接到录取通知,我却傻眼了:我被技校录取了!而且是一所我根本没报的..

皈依三宝,罪灭恒沙没皈依不算佛教徒,修行一定要皈依!皈依才是佛教徒,如果一个人没皈依的话,他还不能算是一个佛教徒,他没办法得到最基本的三皈依的体,三皈依的体得不..

大家回顾一下,师父跟你讲:好好念佛、一心念佛。你回去偏得按照自己思想,师父让你这样,你偏得那样。这样的话就已经不是师父说的了,已经是你自己的思想了,所以你出了问..

利用良机精进修养死魔就藏在我们身边,随时可以结束我们的寿命,一切权力都在他手上。我们已经有幸得到了暇满人身,丰衣足食,身康体健,也没有什么疾病,顺缘样样具备,这..

平实就是佛法《维摩诘经》没有一点形式主义的味道,真正大乘道不用装起那个学道的样子。有的人一脸佛相,满口佛话,一身佛气,进了房间把空气都染污了,我最怕这种人。当然..

将疑惑转化为道用在喧嚣的世俗中,我们总是被千丝万缕的烦恼牵绊着,看不破也放不下,就这样无奈地行走在红尘中。然而,世事无常,风雨莫测,繁华落寞后是无尽的哀思。能够..

淬炼气质现代生活中,有的时候人们由于社交需要,会聘请形象顾问,帮助自己改进形象和气质。在社交场合,得体的言行,优雅的举止,可以让你显得更加富有魅力。一个人的气质..

我们学佛的时候需要理论。要去学理论,然后也要去修行,这两个都需要的。那我们并不能说我们不学理论,仅仅是实修,这样子不对的;然后我们一辈子都学理论,不修行,这样子..

生与死佛教对死亡之看法,与科学不谋而合。佛教云死亡为“往生”,乃“舍此投彼”之意。生命系由色身及灵魂(神识)构成。物质性之色身必随因缘而变化、死亡,精神性之灵魂..

佛化的浪漫放下万缘,不执着感情,并不是无情。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消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

佛法变通有的人,一讲佛法,就说苦啊,空啊,不执著啊,放下啊,看破啊。搞得刚入佛门的人,就怕了,不敢学佛,认为这就是佛教给人的看法。佛法是活泼的,应机的,不是这样..

南怀瑾“在于生死不为污行,住于涅槃不永灭度,是菩萨行。”大乘菩萨道,现身于生死道不会被染污,可以留形住世,也可以随时跑路,这些功夫见地都有了。万一他涅槃走了,也..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