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经(虚空经):本经叙述空中有种种风,而人生则会有种种苦乐之感。我们常讲“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思说无论身处何时何境,都不会受到内缘外缘的影响。所谓八风..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无尽的虚空——贤宗法师在第17届西湖读书会上的讲话西湖读书会,是由郑一增居士与贤宗法师皈依弟子慧拙等发起创立的。以“修身养性,学做圣贤”为宗,以万..
问:请问信愿念佛人往生后,发愿尽未来劫,仗佛愿力普度十方世界众生,回到了娑婆世界,会不会因为五浊恶世的影响又造业,又受报,请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答:首先对往生之..
有人就问蕅益大师,既然安住一念心性,娑婆跟极乐世界都是如梦如幻,为什么要取舍?蕅益大师答得好:从因缘的角度,功能不一样。娑婆世界是恶梦者也,添梦者也;极乐世界是..
万事万物各有因缘,互相资助,一体不能分开;因缘又是变化的,因果相续,法法相资。对万事万物作如此观察,就叫如幻三昧。 《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常住,于过去、现在、未来都在说甚深微妙之法,令众生能得殊胜的利益安乐。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已入灭,佛之正法开始了无修无证的衰颓和僧风浊乱以及..
教主、教义、教徒,是构成一个宗教的三大要素。我们要想了解一个宗教的内容,以及一个宗教是否为我们人生所需要,我们一定先要了解一个宗教的教主。他的人格、智慧是否值得..
唁电梦参长老治丧委员会:惊闻佛门耆宿,一代高僧,上梦下参长老,于五台山真容禅寺安详舍报,生缘已尽,示现无常,返安乐乡,托质莲胎。佛门痛失高僧,弟子痛失依怙,娑婆..
愿“欣求极乐,厌离娑婆”。看来这事很容易,实际并不容易,尤其是“厌离娑婆”这四个字很不容易。多少修行人还在争名啊、争利啊,这个名利不都是娑婆世界的东西吗?还不是..
带恶业来娑婆世界要晓得入佛门(资料图)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蕴之苦。眼睛贪看好的,耳朵贪好音声,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经营,要穿好..
出离心(资料图)有人问:怎么判断自己是真信?还仅仅是觉得自己信了?我现在挺愿意马上能去像极乐世界这样的一个地方,但有诸乐无有众苦。那么世间的一切,比如爱情,感觉到爱..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1686~1734年),活动于清朝的康熙、雍正年间。大师宗教兼通,精进实修。早年依绍昙法师深研经教,对三观十乘之旨、性相之学无不通贯。绍昙法师为授..
你在娑婆世间还好吗?(资料图)你在娑婆世间还好吗?是否已看透一切皆是虚幻?当你感到孤苦无依的时候,有没有思念极乐故乡的温暖?世间的生老病死,你有没有厌倦?世间的财色名..
南无虚空藏菩萨(三称),念虚空藏菩萨,就是众生都满愿了。都满愿了。他要看到什么,他要报仇也能报到。他就甘愿了,甘愿了,他就超度。鬼为何不甘愿?就是冤。冤亲,冤、痛..
极乐净土(资料图)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当中,前后四次劝我们应当要发愿:众生闻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劝我们三次。我们看佛陀在经典上,他讲一件事情,大..
继续在娑婆世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菩萨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出于悲心,乘愿力、神通入轮回救度众生;一种是凡夫循业流转,因业力牵引不得出轮回。如果是自己已解脱了..
色身是来受娑婆劫的,心是佛心应对一切(资料图)文:广钦老和尚在胎、卵、湿、化四生中,我们每个都曾去做过,在别道中受完业报,投入父母胎中转为人身。所以,今天我们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