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性空,这是佛教最究竟根本的,一切法就是缘起性空。为什么会缘起?为什么是性空?因为性空故才能缘起;因为缘起故,说它没有自性才能空,这是两面活用的。我们刚才讲修..
参禅人,切宜恒心远固,不得碰着即退。要知参禅事,大无可比,任世间一切千万重要,莫如参禅重要。何以故?尽世间人向外驰求,参禅人向内奔走。但走非脚走,非身走,非心走..
西方有愿娑婆会净土弘开众生福——两位净土高僧海山老和尚与仁焕法师谈话纪实2010-09-03(海山老和尚,一九二八年二月初八生于四川省西充县。现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四..
圣人、佛、菩萨跟我们凡夫的差别,就在一念之间。为什么要注重我们的念?我们是失念,失掉念头。念佛、念佛,就是一念,那就注重我们现在念佛。要念,我们念这个是什么呢?..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几年佛学院之后,经常生起这么个问号:怎么样修行?大家都听过经,每部经都有修行的方法,只是你没有深入去学,或者修观、或者修事相的修行像礼佛、拜..
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于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漏业一定要受有漏的果报,无漏业受无漏的果报,现在我们出家修无漏业就不会漏落三界。要想去有漏、获无漏果,那必须得..
如果你念经念得忽然看见光明,忽然之间我们烧的香炉上放出一种异香,不是你烧的香这里有魔,也有圣境。如果你是念经在修行的,你自己就能判断:我今天这个异相、我所见的相..
你要想成道,想断烦恼;你想精进,想多念念佛、多拜佛,可是身体不帮你忙你心里头想做,但是身体做不到。例如说我们念经,这是佛给我们规定的,没有休息时间。中夜的时候,..
从虚云老和尚的开示谈「看话禅」虚云老和尚是参话头而悟道的。三十一岁时,天台融镜法师教看「拖死尸是谁」的话头。此后行脚参学,研究经教。五十六岁时,在禅七期中,因开..
有些人认为虚云老和尚的脾气很大,他根本是空的不认识他的人,认为他的脾气很大;你认识他了,什么都没有,都是空的。虚云老和尚教授你的时候,是随时随地要你明心。他的开..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清众,住在常住里,没有忏室、静室,怎么办?那就用你的心念圣号,不能磕头,就以观想来磕头。但是有个条件,你一定要至心。一切的方便要你自己去想,从方..
知客师父领几位新落发僧前来礼源公。知客:师父,他们想去受戒。源公曰:他们妄想多得很,还没受戒就妄想纷纷,你问他们在这里十年、二十年不动,行不行?一受了戒就跑,去..
四川德阳万佛寺2011年农历五月佛七开示录(五月十六上午海山老和尚开示)最圆满最究竟的因果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信众,大家早上好!今天是2011年6月16日,我们中国共产..
四川德阳万佛寺2011年农历五月佛七开示录(五月十六下午海山老和尚开示)实践亲证方不退转今天下午我们讲如何得受用。佛说了这么多种法,三藏十二部经,究竟哪一种方法能够契..
四川德阳万佛寺2011年农历五月佛七开示录(五月十七下午海山老和尚开示)一门深入勇猛精进大家学佛都是为了争取有成就,如何能够实现?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学佛要依教奉行,特..
四川德阳万佛寺2011年农历五月佛七开示录(五月十七上午海山老和尚开示)怎样念佛容易成就我们学佛是以佛的心愿、佛的行为、佛的慈悲心来开发我们的心,以佛心佛愿佛行来转变..
参禅人,首知瞋怒,为伤身害命之渊府,并不费大事。见人与我不利,闻人与我有害,即恶言一句,眼珠一翻,大脸一红,始做瞋怒生活。有语言争吵者,有拳打脚踢者,有送官加刑..
在好多大乘经典上,如《法华经》所说的舍身、燃身、燃臂、燃指,这是表法的,不一定非烧不可的。我跟一位法师讨论这个问题,过去的虚云老和尚、八指头陀烧了两个手指头,他..
在地藏经《称佛名号品》里面,地藏菩萨利益众生,说个极方便的法门说了很多佛,称这些佛名号、乃至于耳根一闻到这些佛名号,就解脱了。但是如何能闻到这些佛名号?那得靠善..
现在信佛的人这么多,出家人也不少。但是真正修持正道的人寥寥无几啊!为什么呢?就是怕吃苦、怕真干、怕真搞。在表面上搞形式都乐意,就怕在内里下功夫,从自己的爱好习气..
何为水到渠成呢?就是功夫纯熟的时候,你嘴上在吃饭,你的心还在念。你们试试看,到那时候吃饭,那个饭菜好不好吃,你也无所谓,也没有什么分别了。这个就到了六根和六尘不..
坚牢地神跟地藏是一个系统的。坚牢就形容大地,我们一切生活资具全是大地生的,它能荷载一切,能够育养一切众生,花草树木,随便你说衣食住行,全是地上出来的,养育一切众..
问:我学佛已经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了,但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进步,有时还觉得想退心。怎么可以不退初心?请老和尚开示。梦参老和尚答:因为你念的时间愈长,没得到实际利益,你..
居士:请问法师,弟子经常做恶梦、怪梦,不知该怎么办?法师:在你睡觉之前,至少念十到十五分钟的阿弥陀佛圣号,然后做两个祈求,第一个祈求:弟子业障深重,但是幸闻佛法..
忏罪,我们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因为佛的教导假使经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一作百千劫,在你没有成道之前,业报是不亡的。成了道之后是不..
印度佛教讲座:教团与弟子方广锠佛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任何社会文化形态都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表现出来,佛教也不例外。佛教从来主张,自己由佛法僧三个部分有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