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佛是谁?药师佛,梵名Bhaisajyaguru,音译作鞞杀社窭噜。一般称为药师如来、药师佛、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或药师琉璃光如来,又译为药师琉璃光王佛,简称琉璃..
初入药师佛法门,如同盖房打地基。地基就如同一个人的根器,如果他的业很重,应先消业障,持三个字或五个字的短咒,咒语很短,易持,就不会起退道心,这样把业消一消,心定..
问:在修行上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来的快,还是念咒来的快?成刚法师:在修行中没有巧路,我们无明妄想降伏得越好,我们的身心气质随着心变化,就随着殊胜起来,就会没有病..
不管读哪一部经,都是功德无量,特别是《地藏经》,当你遇到任何困难,求地藏菩萨或读诵《普门品》,求观世音菩萨,没有不应的。求不应,问题没有解决,你就怀疑佛说的话,..
药师如来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所发之十二大愿(又称十二上愿)。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
一、写法梵语汉译:嗡、藏巴拉、乍念乍耶、梭哈。梵文拼音:WengZangbalaZhanianzhayeSuoha二、功德此咒为三世佛母,诸佛恒常加持。持此咒人,能获六度十地之功德。此咒犹..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一个人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自己愿意改变。佛菩萨是不能帮你改变的,这个诸位要知道。你一天到晚什么事都..
诸佛菩萨他对众生说法的时候,他是平等的。但是由于我们众生的因不平等,所以缘也就不平等了。在我们修行当中你所感的,能感的是咱们这个信心,信三宝,求三宝加被,咱们能..
导致所有的慢性病,一直久治不愈,原因有两个,底下就讲两个根源:第一个根源是材料不足。第二个根源是毒素积累。通俗一点讲,所有的慢性病都是两个原因。你把原因找对,再..
至尊度母您垂念祈求救脱诸苦难嗡达热德达热德热梭哈顶礼解厄圣度母,能召一切护地神,颦眉竖动发吽光,消除所有诸贫穷。这里顶礼的是解厄度母。依靠这尊度母,可以遣除灾难..
具体而言,感应的性质有四种:一、显感显应。二、显感冥应。三、冥感冥应。四、冥感显应。一般民俗的静坐也会产生感应的现象,各人的因缘不同,心境有异,所感的现象亦有别..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上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上香祈福的..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的结果。古德说:“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就是学佛初步..
虚彻灵通,圆融无碍,性德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真正发心去做,这一条跟我们讲决定得感应道交。哪些感应道交?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护法的神灵,乃至於六道里面的善..
我们拜佛的时候,必须要恭恭敬敬,不可以东看看、西看看、前望望、后望望,不可以这样。你这样,那就是没有诚心,没有专一。你拜佛就一心拜佛,持咒就一心持咒。好像我们在..
核心提示:慈诚罗珠堪布,1962年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22岁时在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剃度出家,作为晋美彭措法王的侍者、翻译常随左右。经过二十余年的佛法修习,最终获..
我自己就遇到过好几次这样的作业。陪我一起去藏地的一位弟子,我们在那住了三个月。听人介绍说那有个祖师闭关的洞,看了看很惨白,里边淤泥都淤塞住了,长的草啊,都生霉了..
如果你不修行,你拜拜佛没有问题,可你真的想修行时,也听大德的开示,但就会出现问题,比如感应的问题。现在许多人在谈感应,许多书也记载感应,观音,地藏的比较多。求子..
中阴身通常每七日一昏死又复清醒,极感不安,但因未修过正法故,觉得彷惺恐怖。如果在这时候,亲人因办他的丧事而杀生,例如杀鸡杀鸭以宴亲朋,他便会感应更凶恶的境像,加..
很多人学佛多年为何仍然不见功效?你身上的习气有得到修正吗?你的烦恼减少了吗?对于学佛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修学法门,许多高僧大德都告诉我们,学佛要一门..
以下是清朝盐官陈海曙亲自记录有关不可录的感应灵验:◎我的一位朋友季邦采,住南浔镇,是位名士,在季掌管镇海县的教育时,刚好我初次印刷不可录,因此写信附送了二百本给..
问:弟子一直有个疑惑,就是感应道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因为我想我肯定没有,所以我不知道是什么状态。另外一个就是平时的我们的做功课的修行的时候,我通过什么样的..
佛号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念佛功德能够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药师佛法门除同样鼓励命终往生净土外,另着重蒙药师佛愿力加被以求现生即得利益安乐,增福延寿..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尔时曼殊..
感应道交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