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纷纷如闪电,轮回滚滚似云飞;今日不知明日事,哪有工夫论是非。这段诗偈出自明代罗状元的《醒世诗》。世事纷纷如闪电,世间事,就像石火电光般稍纵即逝,也像黄粱一梦..
【原文】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人我是非,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
【原文】书信一事,关系甚重。若常用草体,或成习惯,久久或致误事。冯梦华厚德君子,其子与孙皆死亡。前年过继之孙,又复死亡。只一一二岁之曾孙,以为其后。而一家之中,..
【原文】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凡欲坐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默观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阿弥陀佛一声,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
予居五羊,一时从游者众。睹刘子,骨刚气浑,谓夙具般若缘种器近于道。予将有南岳之行,刘子送于舟中,特请益曰:弟子道心甚切,但为宿习浓厚,妄想缠绕,不能直逃向上,望..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感应道交重点在于突破生死关,就是你必须在生死的关卡能够突破出来。突破生死关,当然这个心态的水平就比较高了。按照..
隋朝和尚释令休,隶籍河南,素日里很乐于四处寻访圣迹,遍历了各大名山。他历来风闻清凉山上,文殊菩萨的成绩构思失常,心里面十分的向往。因为这个主意存在心中很久了,有..
【原文】当一切时,小心勤慎。且莫学说大话,不认真用心于小事。须知此种派头,乃系败子之派头。以未做大事,便忽略小事,以为我是大才,何拘拘于此。须知此系自欺欺人之下..
证悟天眼后的阿那律,并不是完全在深山丛林中忙着自了,他心中常常想着:「我今日能有这样的法乐,都是佛陀的恩惠所赐给,为了酬报佛陀,我们应当弘法利生,到没有人布教的..
联合报副刊早年登过一篇韩国和尚的自述,这个韩国和尚落发前是个猎人,专门捕捉海獭。有一次,他一出门就抓到一只大海獭。等剖下宝贵的毛皮后,就把没有断气的海獭藏在草丛里。..
宗门下祖师立的规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尊敬。祖师大德为用功办道者立下的戒律,是戒自己而不是戒别人,这是它最特殊的地方。为什么?因为我们大家要想有所成就,成..
善导大师的故事《往生西方略传》中,记载说:三年之后,长安城中就已经被念佛的人给充满了。大家要晓得,我们大唐王朝的这个都城长安,现在的西安,那绝对是当时的世界第一..
还有一种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行人端身正坐,调顺呼吸,不使有快慢不均,粗涩喘急,一呼一吸,平静缓慢。然后依呼吸念佛,四字六字均可,但以四字较好。将佛号分成..
【原文】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大约贫贱、富贵二种:贫贱者,固朝忙夕忙以营衣食;富贵者,亦朝忙夕忙以享欲乐,受用不同,其忙一也,忙至死而后已,而心未已也..
第一个,我们到临终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开导安慰,以生正信。你最好对这个亡者要有所了解,一般来说,你一定要他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尤其是厌离娑婆更难,因为他在娑..
俱天大师的故事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印度的迦毗罗卫国,执政国君是狮子颊国王,其毗邻友邦是无壁城,由善觉国王(即释迦拉萨国王)统管。两国善邻友好,两个国王也是亲密无间..
智者大师在讲这个修习止观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就是具缘,首先说明我们修习止观所必须具足的条件。那么第一个条件就是持戒清净,持戒清净当中,智者大师把它分成两大..
照通常解释起来,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么?我且来解析一下,可先分作两大干:一、理性,理是普遍贯通的,与之相对的就是事相。我们如果把人生解析开来,可以分作..
【原文】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过眼便是空花。独一念持戒礼忏笃信三宝之心,生与同生,死与同死。而又专求己过,不责人非,步趋先圣先贤..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则狭小矣。本自微妙寂绝,故第一。妄贪三界有漏因果,二乘偏真因果,则下劣..
学会放下有一位高僧,他酷爱陶壶,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壶,不管路途多远他一定会亲自前往鉴赏,如果中意,花再多钱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壶中,最中意一只龙头壶。一日,一..
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庙宇的偶像为菩萨,从事烧香、礼拜、点烛、供养的,是非常的多,尤其杭州地方为最盛。良善风俗,虽为全国冠;独惜许多善男信女虽认真烧香拜菩萨,而对于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