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六百问答

居士:看到一则微信分享,批判“宗喀巴大师雷人的中观见”,说宗喀巴大师主张出家比丘把女人身体观空,再加持“金刚莲花”,就可以行淫欲了。师父怎么看?常敏法师:南无阿..

编者按:2018年9月12日,农历八月初三,是慧能大师圆寂纪念日。慧能(638~713年),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依靠卖柴养母。一日卖柴,闻客读《金刚经》,..

学道别无实法,变化气质,克除习气而已。气质变,品格不期超而自超。习气除,佛法不求透而自透。金以炼而精,镜以磨而净也。今之学者,吾惑焉,任卤莽之质而不知革,益骛外..

居士:在学佛这个问题上,特别是学净土的,如果觉得自己越来越好,那是一种骄慢心吧?觉得自己越来越不行,才是对的吧?常敏法师:你看妙好人中的庄松,才市等,他们都是越..

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现前一念心性,本不在内、外、中间,非三世所摄,非四句可得,只不肯谛审谛观,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便成众生知见。若仔细观此众生知..

前有数行奉寄,想已尘览。顷接手书,乃有尘业情缘,卒难销陨,何时得成妙观等语。足知求道之切。然依鄙见,即此厌尘情、忻妙观,正坐学道内障,且避喧求静处,世未有其方。..

居士:我们学习佛法,要依法不依人。那依法,就是依佛的教法吗?常敏法师:那当然是依佛的教法。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又不是皈依某大德,某祖师。大德祖师写的,只能说..

居士:“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师父能讲讲这段经文的意思吗?常敏法师:这是《法华经》的,佛说的很清楚:你能到寺院念佛,都是佛力的牵引,..

居士:请问法师,念佛三昧是何圣位?常敏法师:南无阿弥陀佛!你觉得弥陀是什么果位?居士:证得念佛三昧之人,当生已入圣人之位,非是佛位。圣位有很多,您可知否?常敏法..

莲友:师父讲:助念就是欢送的意思。那听了你讲,是送一个,往生一个了。真希望师父到时能来送我。常敏法师:不是我送往生,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接引。所谓“助念”,是指众生..

学佛者首须了知如何是佛,如何是佛教之大概,心中方能生起皈依信崇之正信。故其第一步,须对佛与佛教有种认识。在中国旧俗将敬神与信佛混一为谈,其实佛与神迥不相同!在寻..

居士:口念心不归南无阿弥陀佛,《安心决定钞》里说不能往生,但不会堕入三恶道。常敏法师:这是别人的说法,不要去评论。佛说: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

居士:我怎样才能做到心系弥陀?我一念佛就打妄想。常敏法师:佛系念我们,他的无碍光明在照耀我们,令我们感受弥陀的温暖而皈命弥陀,心系弥陀。我们哪来的系念弥陀心。在..

居士:临终往生和平生业成,这两种修法都是存在的吧?常敏法师:平生业成,才是重要的。往生只是平生业成。佛说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下至一念、十念时就被弥陀摄..

莲友:师父说念佛是以感恩心来念,如果生不起感恩心怎么办?常敏法师:虽然孩子对妈妈不一定有感恩的心,但是妈妈的恩德,慈母对孩子的爱心是不会改变的,母子间的亲情已经..

贵校四语,尽性学佛,尽伦学孔,道学为体,科学为用,实为学道不易之宗旨。自儒者以词章为事,遂将学道之法,变作学艺,曷胜痛惜。而今之新学,多皆捨本逐末,能如贵校之宗..

莲友:我觉得自己老是念不好这句佛号。常敏法师:光明是太阳带来的,而不是我们的眼睛带来的;是光明照破了黑暗。南无阿弥陀佛也是这样,不是你能念得怎么样,能念多少。你..

居士:我按习俗也会在特定的日子拜土地庙,这对往生这事没有妨碍吧?常敏法师:遇到土地公等神像,合掌问讯就可以了,不要去拜。因为我们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不皈依外道典..

居士:亲眼看到许多念佛多年的老人,走时觉得自己没做好,而失去往生信心。常敏法师:其实被阿弥陀佛救了,自己都不知道。居士:起了疑惑心了。常敏法师:那就疑惑心呗。居..

居士:我睡觉前和醒来后都会不由自主地念佛。但烦恼来时,欢喜心就没了。我们平时学习法义也说要信心欢喜,可我感觉不到啊。常敏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说:佛告弥勒:其有..

居士:信佛本愿力,我们只要闻名,相信就好了。常敏法师: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是佛的本愿力,闻名通通都要往生净土啊。这个你就不要操心了..

慧远大师一生充满着很多感应的故事。比如我们有个出木池,慧远大师一来就感得山神给他托梦,告诉他:你不要离开庐山,就在这里建寺院很好。你不要担心建寺院的木材,我来帮..

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疑而自度度他。修学佛法有二:一、理解,二、行为。以理解贯入行为之中,则能行解一致;以行为履践理解之实,则能行解..

古时候,长安百姓热衷斗蛐蛐。有三名年少英俊的兄弟,在一个月黑之夜,出门捉蛐蛐,不知不觉来到了坟地。抬头猛然看见一位年轻女子,貌若天仙,兄弟三人大喜过望,拔腿就追..

菩萨成就八种法故,于诸佛前莲花化生:一者,乃至失命不说他过;二者,劝化众生令归三宝;三者,安置一切于菩提心;四者,梵行无染;五者,造立佛像,置莲花座;六者,忧恼..

夫善恶感应,捷如影响,声和响顺,形直影端。故圣人不言因果,但言为善降之百祥,为不善降之百殃,是以安命定志为诫。故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圣人教人以安命,佛教人以随缘..

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

【原文】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

南怀瑾先生讲述人生来不平等,人有个差别,在立足点上是平等的!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