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顺觉性,而能得入差别之位矣。如《楞严经》所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须渐除,因次第尽。】这个讲得实在太好了!理则顿悟就是一般来说道理能使我们顿悟,知道我们人..
在《说一切有部律》上说到目犍连尊者入涅槃的事情。目犍连尊者他和舍利弗尊者两个人到地狱去,地狱的众生太苦了,就是猛火燃烧,不得了。那么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用神通..
智者大师把我们从凡夫到成佛的修学分成两大部分,这当中是以初地做一个界标。就是在初地之前叫做缘修,因缘的缘;初地以后叫真修。什么叫缘修呢?就是我们在初地之前,我们..
【得念总持,所闻不忘。】得念:得到正念,总持就是说总一切义,总一切义,持一切法,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所以说,妙湛总持不动尊,我们常常在念的,得到正念,总一切法,..
丙一、莲华二义:一、出水义,出离污泥浊水故。二、开敷义,以胜教言开真理故。四种莲华:一、泥里莲华,喻凡夫心中妙法。二、浊水莲华,喻二乘心中妙法。三、清水莲华,喻..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整部《楞严经》都是在讲这八个字,你那个错误、狂心就是不必要的负担痛苦,我们今天就是挑了一担大便到处奔走,而且还欢喜地在挑,挑一担大便在路边..
我们这次净土宗的修学,有三种忆念,就是你必须要去观照三个:第一个,忆念真如。破除妄想、开显真实。这个有助于我们保持正念。第二个,忆念弥陀。我们在这个地方提出五点..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隐。所以如来特别宣说这佛顶神咒,来保护后世一切初学的修行人,使他们能够早日得入正定,身心..
问:弟子以为,念佛行人勤修净业三福,以至诚恳切心信愿念佛,命终之时会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但却常听有人说,某某人死后,经某居士或高僧超度,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了..
今天你这个仁波且为大众请法“什么叫修行?”这是非常基础的第一课,但也是许多修行人乃至长年修行者没有学懂而迷离颠倒的大事。人身难得,暇满人身宝更难得,故而今天我当..
米拉日巴尊者曾说:“最初我因为害怕死亡我来到山洞修行,现在我终于修成不怕死亡的法了,我是多么的快乐呀。”好,下面每个小伙伴开始反思:是否能像尊者一样自信地告诉自..
当前中国讲有八个佛教宗派,在世间人们了解比较多的是禅、密、净、般若法,修法传承各有不同。禅宗讲参禅顿悟见性成佛,密宗讲传承密法当下活佛,净宗讲一心不乱,往生可靠..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是结显无尽。就是..
佛陀他是一层一层的摄事入理。其实这个摄事入理不但是佛法有,其实世间的道理也是有的。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天,孔夫子的大弟子颜回跟孔子说:老师啊,我跟着您学这..
如何养成圆顿种性?只有一个方法──多闻熏习,如理思惟。这样子的熏习,遇境逢缘你就知道观照,观照真如,简单讲就是正念真如。真如有二个观:一个观察如实空,一个观察如..
我们看戊三的结叹六度功德。我们如法地透过理观来带动事修,事修来修学理观、帮助理观,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好,我们看这个《解深密经》:《解深密经》云:一切波罗蜜多,..
二位令亲在堂,宜以净土法门,感应事迹,常时解说,令其发欢喜心,信受奉行。若不以此为孝,则纵能尽世之所谓孝者,究竟于亲有何利益。大禹,大圣人也,不救于鲧之神化为黄..
第二个,我们选择极乐世界,我们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那这有什么好处呢?二、极乐世界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好梦者也醒梦者也欣求极乐世界的果报体有三种功德:第一个,法身德,..
生也作无生义,往生就是无生的意思。乍一听,往生嘛又说无生,完全是两个抵触的,这就是我们二元世界的弊病和无奈。就我们说左就有右,而且两个就是相抵触的。说长就会有短..
学佛修行就如生活一样。我们很多人很擅长打理生活,譬如买吃的东西,不可能所有的都买,买的一定是自己想吃的,对身体有帮助的。住的房子也好,穿的衣服也好,都是根据自己..
一、没有寻找具德的上师,或者没有亲近活生生的善知识,因此,起初缺乏具德上师的正确引导。其次,在修行的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具德上师的护佑。二、没有接受正规法教的传承..
因为我们凡夫本来就是迷惑、错乱、颠倒的,不管怎么思考还是无法超越迷惑的思想范畴。所以光靠逻辑推理,研究思考佛法而不重视实修,最后仍然是无法获得证悟的。但如果特别..
普通人都喜欢旅行,旅行中不仅可以游山玩水,改善自己的心情,而且还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和觉悟。对于僧人来说,旅行是修行的必备一课,旅行可以弘扬佛法、度化众生,所以,..
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当自感不顺的时候,或者到寺院旅游的时候,总会到佛前拜拜,祈求一些东西,让佛祖保佑我们的一切顺利,有时候求的多了,或者求的不正确了,反而会得到不..
吃素应该从修心开始做起。如今还有一些学佛的人,虽然做到长期吃素,也经常去寺庙做些朝拜、烧香供佛等佛事,只注重外在表面上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在的修行。作为一个佛弟子..
学佛法门有很多,修行的层次也有很多,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因缘和根基去修。现在你的根基在哪里?如果你连出离心都没有,你就先要修出离心,先要去仔细听闻、思维、领悟佛讲的..
一、信心财:对上师、三宝、因果、四谛等有坚定不移的信任感,觉得“三宝真的存在”、“莲花生大士不是一般人”、“释迦牟尼佛不是普通的王子,他是智慧尊者”,而不是认为..
现在人一味地认为,经济条件越好,生活档次越高,从中得到的快乐肯定越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到了那个时候,你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可怕,迟早会变成金钱的奴隶。我们南赡部..
《圆觉经》上面说过:“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也就是我们..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