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在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乌社、和尚等。意为亲教师、博士等。古又意译为近诵、力生。其义为弟子受业于师,经常近随于师受经诵经..
“中国的事情没有什么好,也没有什么不好,四个字,合理就好。根本没有绝对的:好坏是非。”中国人求的是圆满,绝对不是对错。实际上这是最难做到的。中国人最讨厌没是没非..
《十善业道》是佛说的,这是入门,初学必修的功课。现代学佛人疏忽了,没有从这修,这一条是净业三福的第一条,十善业道。第一条里面四句话,第一句是孝养父母,第二句是奉..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业,积累往生的福德资粮。同时可以防止辛苦修积来的一点福报从说话之中流失掉,也可避免因口过而招来的..
佛法不离世间觉。佛到处都有,佛法就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我们天天都在念:“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哪里没有佛啊?你的单位里怎么没有佛呢?你的家里怎么没..
问:在一本书中看到:修行人不仅不能抽烟,即使闻到烟味,对自己的修行也很不利,所有的功德都没了。是这样吗?达真堪布答:也有这个说法,但还是要看自己。之所以出现这样..
我们前天晚上在台北桃源屠宰场,本来排的计划是星期天,因为星期天屠宰场休息,他们原来是这样想的哦,但是我到那边不是这个情况。大家有没有礼拜天不吃肉啊?所谓礼拜天,..
有人说,禅宗的目的是明心见性;嗯,姑且也可以这么说。***但则禅宗也只不过是佛教的一个手段。如果在整个佛教的平台上来看禅宗的明心见性,则它就不是目的,而它是手段了..
中国地区佛法弘传,以大乘佛教为主;大乘佛教乃是人菩萨行为主,天菩萨行为辅之佛教,是故大乘佛教中,将僧宝分为凡夫僧与胜义僧。凡夫僧谓一切出家剃发、身披僧服之三乘比..
1常碰到人们来问寻修行的方法。在我看来,十方修行者修行悟道的方法,本质与释迦牟尼佛不别。欲想了解悟道前的修行方法、修行过程,及悟道后的感知世界和理性世界是怎样的..
如实地观察五蕴,五蕴就只是五蕴,它既不是“我”,也不是“我的五蕴”,“我”不生活在五蕴中,五蕴也不存在于“我”之中,五蕴也不日日“伴随”我,我也不天天“跟随”五..
盈盈聪慧的菩萨,我听到你了,我感受到你了,你来自光音天。从十万亿佛土外,以佛神力,你传来声音,以佛神力,我看见了你。你聪颖秀慧,宛若莲花仙子,在碧波万顷的水面…..
最美的修行,是练习和身体在一起。不但和你的身体在一起,也和别人的身体在一起——你小孩的身体,你老公的身体,你太太的身体,你父母的身体,你朋友的身体,你邻居的身体..
楞严咒到底念快好还是念慢好,快慢都有道理。当你散心杂乱停止不了的时候,要吐字清楚,快念,为了取代我们的知见;如果功夫上来了可以慢念,吐字一定要清楚。所以当你散乱..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
己人心语告敌人,挚交无耻窃肺腑,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有些人把身边的人当作自己的人,对他非常好,所有心语、密语,以及一些秘密的事情,都让他无所不知。可..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为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大致有以下三点理..
在佛教的称谓中,名僧、高僧、大师、法师这两对名称是有区别的。名僧是指有名的僧人,梁宝唱曾撰《名僧传》,记录当时名僧的事迹。后来梁慧皎又编《高僧传》强调德行高超的..
素食并不仅是吃的问题,也不仅是不吃动物的问题,例如五辛对素食者的负面影响就非常严重,这并非是因为素食者肠胃差了,而是因为素食者的身心感受都很灵敏,素食本身是一个..
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的神通妙用,有求必应。《普门品》里说常念常恭敬,就是念念不舍离。但为什么我们得不到感应,或者说,不像《普门品》里面说得这么玄呢。他是本来真切的..
我们的一念心具足十如是─所谓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智者大师在观察你内心的相状,是从这十个角度..
如果德亮法师不能往生,大概我也没什么希望了。是吧?那说明这个往生太难了,不是这么回事啊!阿弥陀佛太慈悲了,你只要深信切愿,感通佛力,绝对往生,万修万人去!在德亮..
一心,就是全心全意。我们现在很难做到一心一意。告诉大家一心一意就是一门深入。这个一心,立足于我们娑婆的现状,第一个就是我们的心的动机上,我们要生起第一个心叫应当..
那么成佛之道应该怎样找出捷径呢?请看以下的说明。第一个,我们先谈从自力的角度找到圣道修行的捷径。先看圣道门,再看净土门。圣道门,第一个,安心,安住清净心。这个是..
就是说我们曾经造了罪业,当然我们应该要忏悔改过,重点就是:你平常在内心当中,你栽培一个清净的念力。我们不要讲净土宗的信愿持名,这是一种念力,就像持戒好了,你经常..
【原文】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
这以下说明应该避免的过失,看第二段:又者不应作意五处所者:所谓:戒穿缺,种性下劣,形貌丑陋,文辞鄙恶,所发语句粗不悦耳。便作是念,不从此闻,而弃舍之。我们对于法..
修行,就是把心量给打开。如果背诵了很多佛经持诵了很多心咒,上了很多佛学班,但心量仍然没有打开。那一样入不了佛门。顶多,只能算多懂了佛学知识,种了善根而已。心量的..
佛陀最看重因果规律,也最重视因果规律。什么是因果规律?也就是我们世间的法则,宇宙的法则。宇宙就是这样的法则,不是佛所创造出来的。是佛发现了宇宙存在这个法则,所以..
当你对佛教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读诵了一些基础的佛经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打坐了。打坐就是让你的身体、思维和心灵都能安静下来,这既是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又是学佛修行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