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经(无食乐经):本经叙述修禅的深义,乃视其对于物质与神神的纯化,而有喜、乐、舍、解脱等种种阶段的差别。本经主要解释四个名相(概念),即“食念”、“食乐”、“食..
第372经(颇求那经):本经叙述颇求那比丘对于四食不甚了解,佛示之以因缘解脱之理。佛陀有次对诸比丘谈到了“四食”,他说:“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
第565经(婆头经):本经叙述戒、心、见、解脱等四种清净。在曾经的一段时间,阿难尊者在婆头村的申恕林中游化。当地的年青人都十分敬慕阿难,纷纷前往拜见。阿难为这些年青..
349经(圣处经):此处的“圣处”,一般是指解脱,所谓“善出家、善得己利,旷世时时得生圣处,诸根具足,不愚不痴,不须手语,好说、恶说堪能解义”。这里讲到了修持方法与..
唤醒佛性得解脱——美国亚特兰大佛学讲座开示2013.04.27修学佛法突破生命的狭隘#8195;#8195;真正的一个佛弟子,哪怕就是看到三宝的形象,都会给他带来利益,忆念三宝的形象..
少林文化走向世界◎释永信从佛教史上可以看到,佛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南传佛教,另一部分是北传佛教。南传佛教,一般是由印度往南传,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
遍虚空尽法界存在的第三世多杰羌佛见证系列二1
地藏王菩萨有这种神力,反过来说,应当使一切众生永取解脱了、永远不再受苦,也就是说他证果了,乃至于只证得二乘也好,他已经解脱生死六道了。但是不是这么回事,因为众..
人生世间,祸福互相倚伏。唯视当人之用心何如耳。善用心者,困苦艰难,皆为解脱之本。不善用心者,富贵荣华,悉是堕落之因。 汝母守节抚孤,受苦多年,实为今日修持净业求..
解脱(佛教解释)解脱梵语为(vimoksa),解脱的境界可分大乘与小乘之别,其境界略有差异,依小乘佛法而言,要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等果位,方称得上解脱,而以四果为小..
如果提前了解你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这是电影《无问西东》刚开始就抛给观众的一个问题。如果提前了解轮回所要面对的苦,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