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姑苏城格外美丽,而西园则美到不可方物,天下着小雨,空气中阵阵清香。又一次回到这里,回到西园,漫步在美丽的家园,心中的喜悦不可言表。培训是学员的大福利,这次..

念经是一种非常深的修行。可以说,佛经,尤其是大乘佛经,一定是古佛所说的天书。大乘佛经在南传佛教地区得不到承认,因为他们认为不是印度的悉达多太子说的。所以他们传承..

练习用理性的心态面对我们的敌人,学习用不同的角度来感恩敌人,的确是不容易做到的功课。到底我们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真正的自我转变呢?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篇嘉瓦仁波切..

如理如法地回向,会使善根永不失坏,直至成佛之间都会增长;而假如行持善法不如法回向的话,善根不但不会增长,还很容易被嗔恨心、炫耀、后悔等摧毁。今天是我们秋冬季放生..

请转法轮,对治无明和谤法。请佛住世之后能做什么呢?释迦牟尼佛住世以后大转法轮,讲经说法,才有了四圣谛八圣道,才有了我们现在讲的经律论三藏等等。才有了一盏不灭的明..

今生今世有谁能够引导我呢?佛、法、僧三宝是我唯一的希望。由于恐惧沦落至下三道,加上全心信赖佛、法、僧引导的能力,我必须皈依三宝。三宝会如何护佑我呢?它们会引领我远..

三士道次第乃西藏佛教的精髓、金刚乘的中心要义,以及兜率天传法的核心。三士道次第的根本在于了解意念或每一个人的心识是无始而持续的;自从无始以来,每一个有情众生的心..

一信徒问师:师父还是希望您继续为我们开示一下参加共修报数的重要性?师答:我们都知道当许多人在一起做一件善行时,其善业的果实将会变得非常大,正如许多人聚集一起做恶..

在同喜班阶段,班长就按照我的建议打印了班级自检表给大家填写,然而没过多久就不了了之,表格被放在角落没人再看。到底班级自检有没有必要呢?我重新反思了这个问题,找到..

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

皈依是一切戒律和功德的根本。皈依是修习一切正法的基石,也是生命解脱的开始。三宝是一切佛法的支柱,任何人只要诚心皈依三宝,就会开始增长善业,远离恶业,得到护法神的..

独留此经,这部经特别重要,是世尊当年在世多次宣讲。留下来这些《大藏经》,这经典,佛一生就讲一次,没有重复的,唯独《无量寿经》,确确实实是多次宣说,不止一次。《无..

说到菩萨行的六度,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其中忍辱度包含了三个方面,分别是耐怨害忍、安受苦忍和谛察法忍。通过带班实践,我从对辅导员素养的重要性和对师兄们修学的帮助两..

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智慧有位金匠的儿子在舍利弗尊者的引领下出家,他在得到舍利弗尊者给他“观身不净”的禅观题目后,就到林子里去禅修,却丝毫没有进展。他因此两次回..

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有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可见净土法门,能否往生西方,关键在于是否有真信切愿。印光大师也说:“念佛法门,以..

问:为什么佛教特别强调依止和恭敬善知识的重要性,其与一般的老师或上级应该区别不大吧?索达吉堪布:对上师不恭敬的人,就算又依止了其他很多人,佛陀传下来的法对你也不..

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有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可见净土法门,能否往生西方,关键在于是否有真信切愿。印光大师也说:“念佛法门,以..

修心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身强体健加上稳定的心,预示着更快乐的人生与美好的未来。虽然一个人可能置身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但是如果他的心平稳坚定,敌意将不会成为烦恼的..

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谁先来当无常到来时,别说每一位凡夫的肉体没有永恒的存在,连圣者的肉体也不是永恒的。你们看最伟大的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师、龙钦巴大师、吉美林巴大..

一信徒问师:师父,能否给我们讲讲信心对修行的重要性?师答:真正的信心,它是一种智信,而不是迷信,不是对满天神佛的盲目崇拜,是明白后的理性抉择。只有这种智信,才能..

来源:《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解》(佛说十重四十八轻戒)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那么这条戒..

为什么我们要念地藏菩萨圣号?我们学《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目的就是要修地藏法门。修地藏法门有很多的方法,称念地藏菩萨的圣号是非常简便易行的方法。地藏法门非常重要,明..

思考题1、我们为什么要修加行?历代大德对加行是如何看待的?你对此有哪些感触?2、有些人觉得:“修加行是藏传佛教的传统,我学汉传佛教的,没有必要修这些。”这种想法是否..

京都有1800多家寺庙,旅游者短短数天内是走不完的。若是来京都旅行过,你一定会留意到,京都的每一家寺院都非常洁净,是需要拖掉鞋子入内的。此外耐人寻味的是,很多寺院里..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个方面,修任何法门都好,首先是发心,然后是修行,第三就是回向,这三方面都是需要的。发心很重要。同样是诵一遍《心经》,“观自在菩萨……”这个人人..

一、不会与别人积极互动,何谈职场生涯的幸福与成功《弟子规·入则孝》第一句话就是:“父母呼,应勿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的家长立刻提出,这种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会..

修行学佛就是要向佛学习。从身口意开始,学佛的身、学佛的口、学佛的意。学佛的身就是学佛的行为,行住坐卧怎样达到最高的标准?学佛的口,在日常生活中,讲话怎么讲?该有..

总叙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